来源:新华社 中国组织人事报
新华社播发文章:《以“拼搏赶超”为笔 书写“忠诚干净担当”——追记因公牺牲的武汉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长杨汉军》。文章选取杨汉军同志的三句话作小标题,掷地有声,读着读着,让人忍不住流泪。
杨汉军生前的办公桌
回首往事,最令人欣慰的不是当年有多大权力,而是你为党和人民干了几件实事好事。
“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该我这个老婆子替他去的啊!”得知杨汉军因公牺牲的消息,家住武汉新洲区凤凰镇毛冲村的87岁孤寡老人郭桂荣在家里抹眼泪。
毛冲村是武汉市委组织部的精准扶贫联系点,郭桂荣老人是杨汉军的包保户。
“一进门,他就拉着我的手,问我身体好吗?”郭桂荣老人至今还记得杨汉军第一次进她家时的情景。那是2016年的冬天,一进门他就像自家儿子一样,弯下身子看看灶台、揭开锅盖,然后摸床上的棉絮厚不厚。土坯房四面漏风,屋里屋外一个温度,在被子里睡半天睡不起热气,这些,杨汉军都记在心上。
5个月后,郭桂荣老人搬进新居,杨汉军又来看望她了。临走,杨汉军动情地和老人说:“就把我当成您的儿子吧。”
杨汉军常说:“官当得再大,终有一天要退下来。回首往事,最令人欣慰的不是当年有多大权力,而是你为党和人民干了几件实事好事。”
现在,郭桂荣再听不到“儿子”嘘寒问暖的话语,在“儿子”关心下盖起来的新平房,也盼不到他再上门看上一眼!
2016年3月,杨汉军(前排左一)到社区调研 资料照片
要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
武汉市水果湖一幢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楼,爬上昏暗的楼梯间,二楼就是杨汉军的家。墙上水渍的痕迹,门下面开裂的白漆,能看出年头的蓝色布艺沙发,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正厅级干部的家。
“大家都不知道杨部长家住哪里,牺牲后去他家吊唁,看到那个样子,真是太震惊了。”这几乎是所有认识杨汉军的人不约而同说的话。
在到武汉任职前,杨汉军曾担任过省委组织部的秘书长,期间管过分房子。“只要他有一点私心,不可能还住在这里。”同事说。
组织部长位高权重,经常有人打听他的爱好。在一次大会上,杨汉军说:“如果一定要问我喜欢什么,那就是喜欢干事的人。”
有人到办公室,临走时递上两条烟,他当即拒绝,连人带烟送出去。推不掉,就请工作人员代为上交。同事休假外出,带回一盒家乡的茶叶,他不收,还不忘补上一句,“不是针对你一个人,规矩不能破了。”
送别杨汉军时,武汉市委组织部里的许多年轻人回忆起他和大家的最后一次集体谈心。那次谈心,他说:“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做官、做事和做人的关系——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
每逢过年过节,杨汉军家总是锁着门。有人打听到住处后来“拜访”,家里人就躲在屋里,不敢出声。杨汉军曾说,这样虽然给家里带来一点不便,但可省去当面回绝的尴尬。
不收人礼物,对别人却充满温情。武汉市委组织部办公室的欧阳俊告诉记者,逢着过年,会收到杨汉军给他孩子的压岁钱。牺牲前不久,杨汉军从俄罗斯考察回来,还给他孩子买了俄罗斯套娃。
“别人是给领导送礼物,我是收领导礼物。这样正派的领导,上哪儿找啊。”欧阳俊说完,沉默了。
杨汉军的母亲去世后葬在老家湖北仙桃。每年清明,不管多忙,他一定会回去上坟。他不和地方打招呼,地方的官员只知道他回来了,但从未见过他本人。
杨家的祖坟在一个偏僻的地方,逢着雨天,道路泥泞难走。地方上想修一下这段路,被他婉言谢绝。
“我讨厌一切虚伪和狡猾的东西,因此总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作风正派的人。”在他大学毕业材料的“自我鉴定”一栏,杨汉军写道。他用一生践行了诺言。
2017年7月1日,杨汉军与同事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墨守成规、四平八稳,日子虽然过得轻松,但党的事业难以发展,就是不负责任。
“组织部收到的举报信变少了,自荐信变多了。”武汉市委组织部经济干部处处长李保旗谈起这几年的变化时说。
变化的原因,要从一项特殊的人才政策说起。
2016年底,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方案获批,急需一批干事创业的干部。为此,杨汉军带头谋划,提出“狮子型”干部的调研选拔方案:副处以上干部,不唯年龄、学历、年限,只要敢闯敢拼,想干事、能干事,就有被推选的机会。特别优秀的,副处直接提副局。
一时间,干部纷纷写信自荐,连过去不想干事的人都想当“狮子”。
杨汉军组织17个调研组,走访了137家单位,谈话4000多人次。调研组出发前,他特别交待,每一位被推荐的候选人,都要用3件工作实例“画像”。
有位正处级干部有冲劲有闯劲,但年龄偏大,调研组提出,这样的干部能不能用?杨汉军坚持提议,将他安排到重要实职岗位。
有名干部,因工作失误受过处分,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工作。杨汉军建议,这名干部要大胆用。
最终,309名“狮子型”干部进入储备库,截至目前,近150人已被安排到重要岗位。这些干部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
杨汉军常说:“墨守成规、四平八稳,日子虽然过得轻松,但党的事业难以发展,就是不负责任。”在同事眼里,杨汉军也是个“狮子型”干部,是个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的“闯将”。
2017年,武汉成立招才局,整合人才工作职能,杨汉军兼任局长。去哪找人才,用什么吸引人才?
杨汉军把突破口放在武汉校友这个群体上。
“怎么是您?”凌晨一点,武大校友、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乘坐的航班到了武汉,走下飞机,发现接机的是杨汉军。
组织部长半夜接机的消息传开,百姓引为美谈,企业家知道了武汉的招才诚意。此后,雷军几次赴汉。小米第二总部落户武汉,仅用5天。
人才来了,资金随之而来。去年,武汉校友招商签约1.3万亿元,为全市招商引资总额贡献半数。
有了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城市发展才有后劲。武汉在校大学生近120万人,怎么留住他们,杨汉军很是动了一番心思。
他比较了武汉和北上广深,发现武汉的优势是房价相对较低,生活成本不算太高。所以他提出人才公寓政策,让毕业留汉的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的租金拎包入住。
杨汉军常说,政策不落实,还不如没有这个政策,那会损伤党和国家的公信力。他不搞形式主义,要实地看看政策执行得怎么样。
毕业季的一天,杨汉军来到申请人才公寓的窗口,和两个大学生说,我扮成你们的家长,在旁边看看办起来麻烦不麻烦。
第一个同学没办成,告诉杨汉军他有个证件忘带了,杨汉军还不太信。第二个同学顺利地申请到了,杨汉军这才放心。
听说有个同学入住的公寓很远,杨汉军就问负责这项工作的干部,你自己愿意住那么远吗,自己都不愿意去,怎么指望大学生去?
2017年,留在武汉工作的大学生首次突破30万人,是2016年的两倍,为城市带来了活力。
请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杨汉军同志还说……
01
武汉市委组织部研究室的李磊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在建党95周年“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杨汉军讲过一段肺腑之言:
“不忘初心,意味着责任如山。这个责任,就是我们在入党宣誓时的承诺。不忘初心,要做到奉献如常,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
02
1983年12月9日,21岁的杨汉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志愿书中他写道: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步都凝聚着党的心血。小时候,党教给我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还受益于高考改革,在大学里接受了更为系统的党的教育。所有这些都使我感受到,党是抚育我成长的慈父!”
03
据中国组织人事报《杨汉军:新时代组织部长的榜样》一文介绍:跟企业家交往过程中,杨汉军从来没提过自己的一点事,说得最多的这句话,给企业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你回武汉,我们就是你的服务员。”
04
去年春天,市委组织部刚提出要开展“红色物业”时,遭遇了不理解。但杨汉军说:
“问题在哪里,群众期盼在哪里,党建工作就应该在哪里。”
“红色物业”是武汉市基层党建创新举措“红色引擎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许多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如果任由市场失灵、政府失管、自治失效,那么群众就会失望。我住的小区也没有物业,居民也想出点钱,但是没人来组织。”在杨汉军看来,这可以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是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契机。
探索“红色物业”是个开创之举,一开始谁都没个谱。
问计于民,暗访!2017年3月28日这天下午,杨汉军拿出全市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名册,选了一家,叫上组织二处处长何慧超和一位身边工作人员,三人开着导航找去了。来到江汉区民族街和平社区,杨汉军和社区党委书记还有社区工作人员拉起了家常,询问小区物业情况、党员开展活动情况,一直聊了一个多小时。临走时,给社区书记留下电话:“我是市委组织部杨汉军,有什么困难直接找我反映。”
事实证明,开展“红色物业”不是空穴来风,该市群众来信大数据显示,物业管理问题老百姓的反映很集中。经多次调研,市委组织部拿出实招,分类推进。几个月后,19家公益性物业公司陆续组建,进驻全市500多个老旧小区,355名党员大学生派驻“红色物业”。楼道干净了,“牛皮癣”没有了,找社区党员更方便了……基层从自身看到了变化,群众从身边得到了实惠。中央组织部高度评价,郑州、南京等多个城市前来取经。
……
凡事精益求精,需要大把的时间。杨汉军每天像个陀螺一样连轴转,很少有周末是完整休息的。2017年春节刚过,杨汉军初三就开始上班了。长时间伏案,颈椎病一年发了五六次,每次医生都建议按摩理疗几个疗程,但他做个一两次,觉得缓解了就不再请医生按了。
同事们说,他喜欢做事,也许身体已经很累了,但他不觉得累,内心很充实,沉浸在工作的快乐之中。2017年度“成绩单”显示:市民评出的武汉“二十件大事”,杨汉军直接负责的,就有三件。
杨汉军走了,他动人的故事、不朽的精神,在江城广为传颂,传向了祖国四面八方……
如同一枚杨树叶,落入大地化作泥,默默提供着滋养;
如同一滴汉江水,带着梦想汇入长江,奔向更广阔的海洋!
深切缅怀杨汉军同志!
点击下图,为榜样献花↓↓↓
查看杨汉军同志更多感人事迹,点击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