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最爱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北大学子最爱高大上的社科读物,同样是名校,为何各个学校的阅读风格大相径庭?最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各大高校图书馆陆续公布2016年度阅读报告,颇有令人意外之处,阅读多样化的样貌,在大学校园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借阅榜单
清华北大学子阅读差异大
从清华大学的榜单可以看出,武侠、科幻、通俗历史等读物,在学生中很吃香。2016年该校图书馆外借图书排行总榜单TOP10,为《明朝那些事儿》《三体》《天龙八部》《平凡的世界》《冰与火之歌》《围城》《鹿鼎记》《笑傲江湖》《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倚天屠龙记》。看来,金庸、路遥、刘慈欣、当年明月都是清华学子的真爱,金庸作品更是清华学子最爱借阅的图书,前15名中竟有5本金庸小说,《天龙八部》更位居总榜第三。
而在北京大学,学生的图书馆借阅呈现另一番景象。其2016中文图书外借排行榜前10位,包括《心理学与生活》《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幻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自杀论》《动物庄园》《人的发展论》《长恨歌》。除了《人的发展论》和《长恨歌》,其余均为引进版社科读物,国内作家在北大这里不太受宠,只有王安忆一人挺进前十。
按照阅读报告,复旦学子的趣味跟北大相似,但更偏爱本校学者的著作。比如哲学类中,俞吾金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占据榜首;文学类中,王运熙、朱东润作品常年名列前茅;政法类中,毕业于复旦法律系的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也占据一席之地。
上海交通大学的图书借阅榜理工科趣味浓厚,《明朝那些事儿》《人类简史》等通俗历史读物位居前列,紧随其后的是一串诸如《Python基础教程》《硅谷之谜》等数据类、工具类书籍。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交大全校师生电子图书下载量接近纸质图书借阅量的10倍。在20多万次的检索之中,稳居前三的是Python、matlab、数据与建模,展现出浓厚的理工特色。
学子反馈
文学读物是大学生的首选
大学学子如何看待这些榜单,他们的阅读是否与其重合?经过对多位大学生的采访,发现文学读物确实是很多人的首选。北京农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大一学生郭新颖说,她最近看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嫌疑人X的献身》,“我喜欢很爽很放松的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中国读书会会长秦智然有些困惑,读书会原本推荐的读物都是乡村中国研究等专业读物,比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黄宗智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以及《农夫哲学》《文人法学》等。但现实是,面对学业压力,不少学生不再习惯阅读学术专著,而习惯从网上下载文献,专业艰深的阅读在读书会开始变得式微。因此,最近读书会推荐的读物已转向为文学书,其中一本为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
一些学生则对借阅排行榜不以为然,认为不能全面反映大学校园的阅读,毕竟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中国政法大学大一学生陶力文称自己是非典型的法学生,他最近迷上了王小波小说、民国大学者的散文以及唐宋话本小说。就在昨天,他书包里揣的书包括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清代沈复写的《浮生六记》。陶力文自曝,热爱阅读更多得益于儿时家里那个大书柜,而像他这样热爱阅读的在大学里并不占多数。
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阅读俱乐部理事长王海英也说,该校同学正在阅读的大多是各院系班主任推荐的书目,可以说各有特色,不尽相同。大学生阅读更多与专业相关,但兴趣很宽泛,像王海英学的是化学专业,但他正在读的一本书是《西方哲学史》。
业内建言
深度阅读最宜“按人读书”
这份让大学学子有所争议的榜单,图书馆业内人士却并不感到意外。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春鸿分析,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很多阅读都是满足好奇,因为在初高中阶段,他们被学校、老师管得死死的,所以到了大学就会一气儿看那些以前不让看的书,像《盗墓笔记》《诛仙》,还有金庸的武侠小说都属于这种情况。同时,那些满足知识层面的社科读物,都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因此这类书的借阅率也比较高。“这说明大学生充满了激情,还是积极向上的。”
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王波从心理学的角度比对不同学校的阅读报告,他发现北大借阅榜TOP30中有《心理学与生活》《解忧杂货店》,清华榜TOP30中则有《社会心理学》《为什么我们如此不安》,“这很有意思,说明两个学校一贯相爱相杀,在学生心理方面也出奇地相似。”王波认为,两所学校的学生都有心理方面的困扰和不安,只是清华学生寻取慰藉和解惑的图书比较严肃,北大学生选择的图书偏重于科普。
至于大学生爱金庸、爱武侠,王波为之点赞。他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超越雅俗,早已被确认为经典。他分析,“金庸小说里最不缺的就是英雄、浩然之气,这和清华的气质很吻合。”相比之下,北大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女生对武侠天然排斥,男生估计在初高中阶段就把金庸读完了,所以在阅读数据中显示不出对金庸的偏爱。
不过,王波直言当前的阅读状况不甚理想,手机对深度阅读干扰太多。但他相信,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意志力的学生越能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学者、科学家、企业家、演艺家等。他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支招,“我特别推崇‘读罢一人是一人’的读书方法。”比如鲁迅的书,选本成千上万,如果整天读选本,会感觉鲁迅的书永远也读不完。实际上,鲁迅一辈子的正式论著并不多,选本都是换不同的角度反复摘编而已,给人以难以读完的假象。王波说,“我建议按人读书,读鲁迅就读《鲁迅全集》,这样对鲁迅的精神遗产也会有更完整、更深刻的认识。”(记者 路艳霞)
责任编辑:崇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