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光明论】回看2016  多项指标显示实体经济回暖

2017-01-23 18:59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0 光明网-经济频道  

  编者按: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公布,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744127亿元,增速6.7%。不仅顺利实现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6.5%—7%增长目标,而且远高于发达经济体1.6%的平均增速和新兴经济体4.1%的平均增速,这样的成绩让那些看衰中国经济的预言再次落空,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稳定性与韧性。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黄剑辉指出,2016年中国经济稳中提速,实体经济呈现回暖迹象,经济回暖动能来自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供给侧”产出效率与实体经济盈利能力改善;“需求侧”全年产出缺口减小,企业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制造业与民间投资止跌,汽车销售快速增长。在“十三五”良好开局上展望2017年,黄剑辉认为,主要思路仍是积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打造“适应大型开放经济体”的强化市场型政府治理为主线,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抓手;同时,聚焦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以清理税费为企业减负,以技术改造贴息等手段引领金融资金促进实体转型升级,满足消费升级的新需求。以下刊发黄剑辉的独家约稿文章以飨读者。

【新常态•光明论】回看2016 多项指标显示实体经济回暖

    “鱼满仓渔民乐”图为2017年1月20日的浙江省安吉县天子湖镇天子岗水库,几名捕鱼队员高兴地托起今年首批捕获的大鲢鱼。这一天,国家统计局公布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744127亿元。(董乃德摄/光明图片)

    作者: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黄剑辉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改革元年,从全年的运行情况来看,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特别是四季度GDP增速两年来首次回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从2016全年来看,实体经济呈现回暖迹象。一是剔除金融业后的GDP增速不断提高,由2015年二季度6.1%的低点提升至2016年四季度的7.1%。二是金融业与房地产业增速回落,但整体服务业增长加快,四季度包含医疗、教育、养老、文娱、体育等行业的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10.6%。三是用电量、货运量等实体经济运行指标已从2015年末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四是价格指标同步提升,四季度GDP平减指数同比增长2.9%,PPI增长由负转正,远离通缩区间。五是全年制造业PMI逐步回升,四季度持续高于51%。六是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后的进口增速降幅仍有所减小,反映内需正在提升。

    全年GDP稳中提速,实体经济呈现回暖迹象

    2016年全年GDP同比增长6.7%,其中四季度同比增长6.8%,为全年最高,表明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其一是剔除金融业后的实体经济增长明显回升;其二GDP平减指数明显回升。从价格上看,四季度我国GDP平减指数同比增长2.9%,较三季度显著提升1.9个百分点,表明当前已远离通缩区间。其中第一产业GDP平减指数同比下降0.7%,降幅较三季度收窄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GDP平减指数由上季度同比下降0.6%转为同比上升3.4%,反映工业领域的已完全从通缩中走出;第三产业GDP平减指数同比增长3.4%,较上季度小幅加快,显示服务业需求仍较为旺盛。

    仅从四季度当季来看,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3%,较三季度明显加快0.7个百分点,成为拉动GDP超预期增长的最大动力。三产中,金融业同比增长3.8%,而2015年四季度同比增长12.7%,在金融业出现较大拖累效应的情况下,四季度GDP增速仍然加快,反映实体经济复苏较为强劲;房地产业同比增长7.7%,较三季度放缓1.1个百分点,显示楼市调控初显成效;交运仓邮行业同比增长9.9%,较三季度大幅加快3.4个百分点,反映实体经济运转活力明显加强;住宿餐饮业同比增长7.3%,较三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10.6%,较三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主要包括医疗、教育、养老、文娱、体育等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反映出我国消费升级的方向。从房地产与金融业的增速均出现下滑来看,四季度第三产业增速加快背后的动力并非房地产与金融业,而是交运仓邮、住宿餐饮和其他服务业。   

【新常态•光明论】回看2016 多项指标显示实体经济回暖

      图为2017年1月20日,春节的脚步临近,新疆库车县恒耀制衣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却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正在缝纫机前忙碌着赶制节前订单。(袁欢欢摄/光明图片)

    从实体经济回暖的动能来看,一方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初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善供给质量,以提升产出的效率与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2016年1-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9.4%,较前期明显改善;全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与资本边际产出均较2015年有所提升。另一方面,需求侧止跌,并出现结构性回暖。全年产出缺口明显缩小;工业企业进入主动回补库存周期,产成品库存返回正增长区间;制造业与民间投资止住跌势,企稳回升;汽车销售出现爆发式增长,消费整体保持稳定。

    实体经济其他指标回升: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而2015年仅增长0.5%。从气候因素看,尽管2016年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夏季气温异常升高,但2015年也同样为历史最热夏季之一,而2016年冬季“暖冬”现象明显,并不会显著增加居民用电量。因此用电量的增加受异常气候影响不大,更多是社会需求回升导致经济活动增加的结果,从第二产业用电量也可以看出,2016年同比增长2.9%,而2015年则同比下降1.4%,反映工业生产有所加快。其次是运输量出现明显回升。2016年前11月全社会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4.6%,而2015年同期为同比下降0.1%,从2016年各月情况来看,货运量同比增速整体呈现逐月走高态势;前11月铁路货运量同比下降1.8%,已较前期大幅收窄,而2015年同期则为同比下降11.9%。

     全年制造业PMI逐步回升。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来看,全年呈逐月回升态势,尤其是四季度开始明显回升,10、11、12月连续处在51%以上。样本更偏向于中小企业的财新PMI也呈现相同趋势。从分项来看,制造业企业下游需求逐步好转,新订单指数逐月攀升,2016年12月达到53.2%的高点,但出口订单好转尚不明显,全年在50%荣枯线上下波动,反映外需仍然疲弱。库存方面,产成品库存趋势向下,而原材料库存趋势向上,反映下游销售情况良好,企业有扩大生产回补库存的动力。PMI指数的逐月回升从企业微观层面印证了实体经济的回暖向好。

【新常态•光明论】回看2016 多项指标显示实体经济回暖

    图为2017年1月19日,江西省新余市工人在对液晶屏产品进行检查。近年来,江西新余在太阳能、锂电、手机触控、LED、装备制造等新兴领域重点布局,以提升当地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层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添动力。(周亮摄/光明图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显成效,助力经济回暖

    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元年,这一年“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去产能”:全年顺利完成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目标任务。“去库存”: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2016年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2314万平方米。“去杠杆”: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降成本”: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6元,同比减少0.14元。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8个bp,四季度尽管利率水平小幅回升,但全年仍处于下降趋势。“补短板”: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9.9%、20.4%和19.5%,均快于整体投资增速。

     产业持续升级,企业主动回补库存。2016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0%,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0%,制造业增长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与2015年相比,制造业增速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采矿业由增长2.7%到下降1%,原因在于采矿业为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重点区域,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速则较2015年大幅提高,反映实体经济活动的回暖。产业持续升级,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2.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供给改善使得工业企业利润水平有所提升,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334亿元,同比增长9.4%,比前三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5%,同比上升0.26个百分点。在利润预期增加的情况下,工业企业进入一轮主动回补库存阶段。2016年1-11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0.5%,在连续7个月后首次返回正增长区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善供给质量,以提升产出的效率与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为此,我们将GDP的增长动力进行了分解,经初步测算,2016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为1.66个百分点,较2015年加快了0.02个百分点。从其他分项看,人力资本提升贡献了0.75个百分点,资本存量增加贡献了4.33个百分点,产出缺口已由2015年的0.36个百分点缩小到0.04个百分点。供给侧改革取得成效还体现在资本边际产出的提升。经测算,2016年我国的资本边际产出约为0.182(即当年新增1元资本,在下一年可增加0.182元的产出),而2015年的资本边际产出约为0.178。

    需求止住下降趋势,投资消费逐步企稳。投资增速逐步企稳,制造业与民间投资从低点回升。2016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9650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比2015年放缓1.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全年投资实际增长8.8%,比2015年放缓3.2个百分点。从全年月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走势看,2016年上半年投资出现逐月快速回落,但下半年开始,投资增速已显著企稳。

    制造业投资逐步企稳。2016年全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2%,较2015年放缓3.9个百分点,但从月度来看,下半年制造业出现了逐步企稳回暖态势,12月当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已回升至9.6%。房地产投资由负增长转正。2016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9%,较2015年加快5.9个百分点。从月度走势看,在全年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销售火热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投资由2015年末的负增长迅速转正,12月当月投资增速达11.1%。服务业(不含房地产与基建)投资增速放缓。2016年全年同比增长8.6%,较2015年放缓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增长,但增速小幅回落。2016年全年同比增长15.7%,较2015年放缓1.6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止跌回升。2016年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6521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比2015年全年回落6.9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2%,比1-11月份降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本轮民间投资的下降始于2015年初,由于民间投资逐利性更强,其具有显著的顺周期特征。在实体经济收益率下行时,民间投资的下降速度要快于整体投资。2015年8月开始,民间投资出现加速下行,一方面与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强,民间投资转向海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民间资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观望态度有关。2016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实体经济的复苏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初显,民间投资增速逐步企稳,自9月份开始当月同比增速已连续4个月高于4%。

    全年消费整体保持平稳,下半年消费有所回暖。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较2015年放缓0.3个百分点,整体保持平稳态势。从消费类型看,2016年全年餐饮收入35799亿元,同比增长10.8%;商品零售296518亿元,同比增长10.4%。物价因素成为支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扣除物价后,2016年消费实际增长9.6%,较2015年回落1个百分点。从全年月度走势看,下半年消费有所回暖,尤其是11、12月份消费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0.8%和10.9%。

    从限额以上单位零售产品看,汽车消费成为拉动消费的最主要动力。2016年全年,粮油、食品类零售同比增长10.9%,较2015年回落4.2个百分点,考虑到食品消费较为刚性的特点,居民对粮油食品的消费可能由限额以上单位转到限额以下。汽车销售意外火爆。2016年全年同比增长10.1%,较2015年大幅加快4.8个百分点,远超2016年初市场预期。汽车热销一方面与1.6升排量及以下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有关,尤其在12月份的政策结束前,汽车销售出现井喷(当月同比增长14.4%);另一方面,也与SUV车型大受欢迎,以及农村汽车市场逐步成熟,低端车型和国产车型销量大增有关。石油及制品销售同比增长1.2%,增速较2015年加快7.8个百分点,主要与油价上涨有关。服装鞋帽销售同比增长7.0%,增速较2015年放缓2.8个百分点。房地产相关产品销售,包括家具、家用电器、建材分别同比增长12.7%、8.7%、14%,整体保持较高增速,但仍较2015年有所下滑。

    网络消费依然保持较高增长。2016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944亿元,增长2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6%;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8.5%、18.1%和28.8%。

【新常态•光明论】回看2016 多项指标显示实体经济回暖

    图为2017年1月23日,154台国产工程车辆在江苏连云港港口69号泊位整装待发准备出口菲律宾。新年伊始,码头一片繁忙景象,一批又一批国产货物从这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耿玉和摄/光明图片)

    出口复苏尚待时日,进口跌幅显著收窄

    2016年我国出口累计13.84万亿元,同比下降2%,降幅较2015年扩大了0.2个百分点。以美元计,全年累计出口20974亿美元,同比下降7.7%,降幅较2015年扩大了4.8个百分点。由于出口商品主要以美元计价,而2016年人民币较美元贬值较多,导致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额增多,在同比增幅上较2015年降幅并不明显。

    出口降幅扩大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2016年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最慢的一年,世界银行预计2016年的全球经济增速仅为2.3%,低于2015年的2.7%,且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发达国家中,美国经济复苏尽管仍然领先,但也较2015年明显减速,欧洲经济虽保持温和复苏,但地缘政治负面冲击明显增多,日本则依旧保持低迷增长。二是逆全球化趋势显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增长继续低于经济增速。三是出口价格下跌。2016年前11月出口价格平均同比下降了约3%。

    从对主要国家地区的出口增长来看,2016年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5.9%,增速较2015年大幅放缓9.3个百分点,但从趋势来看,随着下半年美国经济的走强以及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效应的显现,对美出口月度增速整体在回升;2016年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4.7%,降幅较2015年扩大了0.7个百分点,由于2016年人民币对欧元整体仅小幅贬值,再加上欧元区经济复苏低迷,从月度趋势看对欧出口并未明显改善;2016年对日本出口同比下降4.7%,降幅较2015年缩小4.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日元的走强;2016年对东盟国家出口同比下降7.8%,较2015年放缓9.8个百分点,并且从趋势上难以看出好转迹象,一方面源于人民币汇率对新兴市场国家保持更加坚挺,另一方面还在于该地区的贸易争端增多。

    2016年进口跌幅显著收窄,主要源于进口价格上涨与内需的恢复。2016年全年,我国进口累计10.49万亿元,同比增长0.6%,增速较2015年加快了13.8个百分点。若以美元计,全年累计进口15875亿美元,同比下降5.5%,降幅较2015年缩小了8.8个百分点。2016年进口形势好于上年度,一方面是进口价格的回升,2016年前11月,我国进口价格指数平均同比下降4.3%,而2015年我国进口价格同比则下降了11.6%。另一方面,即使剔除价格因素,我国2016年进口降幅约比2015年缩小了1.8个百分点,这主要源于国内需求的复苏。

【新常态•光明论】回看2016 多项指标显示实体经济回暖

    需求复苏下长期通胀水平温和提升

     全年CPI整体温和提升。2016年全年CPI同比增长2.0%,较2015年提升0.6个百分点。从全年的月度走势里看,基本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走势。其中一季度物价水平的回升主要源于鲜菜等食品短期供给冲击的影响,二季度在冲击影响消退后物价水平保持回落,三季度物价水平随着猪肉价格见顶回落,维持在全年低点,四季度则由于上游PPI价格的回升传导至CPI非食品价格,导致CPI有所回升。由于2016年初国家统计局调整了CPI篮子的组成、权重和基期,为保证与2015年数据的可比性,我们测算了以原有基期计算的2016年CPI同比涨幅为2.1%,比新基期高0.1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升0.7个百分点,原因为旧权重食品权重的增加。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由跌转升,年末出现快速回升。PPI全年同比下降1.4%,降幅较2015年明显收窄3.8个百分点。从月度走势来看,PPI同比增速一路上升,由1月份的-5.3%升至12月的5.5%,尤其是四季度连续数月超预期增长。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全年下降2.0%,降幅较2015年收窄4.1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的回升力度略弱于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的利润空间有所扩大。

    从主要工业行业看,PPI的回升几乎全部集中在上游能源矿产类行业。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PPI同比增速由1月的-17.8%升至12月的34%;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由1月的-38.3%升至19.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由1月的-18.9%升至12月的18.2%等。在制造业中,PPI回升力度较大的行业也集中在石化和冶金等上游领域,而下游的汽车、设备制造及轻工业的出厂价格相对表现平稳。从原因看,上游PPI回升一方面受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的传导,使得主要工业品出现价格上涨预期;另一方面,在年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引导下,改变了企业对于供给端的预期。在两种预期叠加下,企业在前期库存较低的情况下回补库存,造成需求提升带动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同时,房地产与基建投资需求的回升也刺激相关行业价格的上涨。

    当前我国长期通胀预期有所回升,与需求复苏及产出缺口减小趋势一致。一是非食品价格出现趋势性回升。由于食品需求弹性较小,食品价格通常由供给波动影响,而非食品价格的需求弹性较大,对社会总需求的反映更直接,2016年我国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长1.4%,较2015年提升了0.4个百分点。二是核心通胀有所回升。非食品价格中,能源价格受供给冲击同样较高,因此剔除食品与能源价格后,2016年核心通胀同比增长1.6%,较2015年提升0.1个百分点,而12月份核心通胀已达1.9%,接近近年来的高点,与产出缺口减小趋势基本一致。

    展望2017年,主要政策思路仍是积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引领稳中求进”为主要思路,积极应对特朗普新政后的国内外局势新变化。以打造“适应大型开放经济体”的强化市场型政府治理为主线,形成新的制度供给,实现政府市场双到位;同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抓手构建新版全球化,以全新的开放格局应对逆全球化;聚焦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以清理税费为企业减负,以技术改造贴息等手段引领金融资金促进实体转型升级,满足消费升级的新需求。

(来源:光明网-经济频道)

(责任编辑:刘会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