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内湖北省将全域退出煤炭生产

2017-01-16 09:52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0

昨日,《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煤炭去产能决心:两年之内,湖北省内煤炭生产企业将全部关闭,全域退出煤炭生产行业。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湖北省发改委统计,湖北探明煤炭储量近6亿吨,目前煤炭年产能约1200万吨,实际煤炭年产量约530万吨;湖北省煤炭年消耗量约1.4亿吨,95%以上煤炭需外调。

湖北省能源局煤炭管理处处长邹进华介绍,湖北省煤矿主要分布在宜昌、恩施、荆门、黄石、咸宁、十堰、襄阳等地,有162处,单体煤矿平均采煤规模仅7万吨,俗称“鸡窝煤”,开采成本是西北优质煤矿的数倍,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湖北的采煤历史可上溯到400年前,明嘉靖年间《大冶县志》就有“煤炭出章山、道士洑二里”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武字头企业崛起,湖北省内煤炭供需缺口日渐加大。上世纪90年代,湖北煤矿数量达2000多处。

“湖北用不用本地煤,对能源供给的影响都不大。”湖北省发改委煤电保障处处长黄志敏说,京广、京九、焦柳、襄渝铁路及海进江煤运通道已成型,若2019年蒙华铁路如期通车,湖北电煤保供将更稳定。

海陆能源通道畅通,空中能源通道加快建设。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将打通“陕北-武汉”特高压输电线路,提供1000万千瓦送电能力,让湖北供电保障更有底气。

全域退出煤炭生产,加速能源结构绿色转型。2016年,湖北风力、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420.76万千瓦,同比增长95.31%,是2010年的18倍。“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十三五’,湖北新能源产业将迎来最好的时期。”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铭说。

“产业辞旧迎新,民生保障不能忘。”邹进华表示,2016年,我省煤矿在岗职工数量由年初的5万余人减至3万余人,解决好职工及家属的安置和再就业,是未来煤炭去产能工作的重点问题。

解读

告别自产煤,湖北还需过三关

物流成本高,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产能利用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湖北加速煤炭去产能步伐。

民生如何保障?职工如何安置?电力供应如何补缺口?

第一关--

山区用煤可能“豆腐盘成肉价钱”

加快煤改电配套工程惠民生

隆冬时节,平均海拔1666米的恩施市板桥镇,寒风劲吹。镇里的板桥中学和堤厂、穿洞、大木、姚家坪4所小学,烧起燃煤锅炉取暖。

“用燃煤锅炉取暖,安全系数低,空气质量差。锅炉房内外附着煤灰,厨房做饭烟熏火燎。但不用煤,孩子们的生活又受影响。”1月初,记者探访时,穿洞小学校长周大山很无奈。

板桥镇5所学校的厨房、锅炉燃煤,从150公里外的恩施市红土乡东风煤矿运来,每公斤燃煤成本1.5元左右。5所学校全年消耗燃煤400吨,成本至少60万元。

周大山说,恩施部分偏远山区电气化水平不高,煤仍是冬季取暖和生火做饭的主要燃料。如果当地小煤矿全部关闭,板桥镇的生活用煤从何而来?外调的煤运进山,会不会“豆腐盘成肉价钱”?

建始“煤改电”的探索,回答了这个问题。

建始是全国141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产能名列全省前茅。在煤炭去产能背景下,建始未雨绸缪,于2016年4月与国网恩施供电公司签订《“电气化+教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2017年前建成204所“全电式”学校。其中,教育部投资4500余万元,用于采购各类电气设备;县政府投资500万元,用于学校、公立幼儿园变压器及线路改造;其余电力配套部分1220万元由供电公司投资。

该县红岩寺镇中学率先实施“全电式”校园建设,学校每餐制作时间缩短1小时,全年减少燃煤约60吨,用能成本减少15%。周大山期待,政府能尽快推进煤改电工程,让孩子们干净清爽地上课学习。

针对周大山反映的问题,国网恩施供电公司板桥供电所已向上级申报改造计划,以尽快实施煤改电配套工程。

第二关--

告别“煤饭碗”,矿工如何再就业?

黄石宜昌“腾笼换鸟”经验值得借鉴

2016年12月27日,宜昌市伍家岗区伍临路,一家名为“老王家食府”的农家菜馆生意不错。

该菜馆服务员清一色50岁左右,全是煤矿再就业职工。

菜馆老板名叫王珍祚,是原秭归沙镇溪镇顺源煤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14年煤矿按要求关闭后,来到宜昌市创业做餐饮。

“公司原有煤矿职工100余人。”王珍祚说,为了再就业,尝试过开合作社种柑橘、卖茶叶、搞养殖,但都比不上开餐馆。如今,再就业的煤矿职工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

黄石市阳新县洋港镇曾有2万人端着“煤饭碗”,随着近年来煤矿关停,他们收入锐减。

黄石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煤矿需要再就业的职工多在40至50岁之间,没有其他技术特长。让煤矿职工有稳定充足的收入,是黄石煤炭去产能的首要任务。目前,该市制定了引导退出煤矿企业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等方面转型发展的思路,推动煤矿企业腾笼换鸟找出路。

去年11月,黄石市组织召开推进煤矿企业转型发展金桥会。华电西塞山电厂、黄石东贝新能源公司已对去年退出的16处煤矿实地考察,让煤矿企业转行掘金新能源市场。

在“宜快不宜慢、越早越主动”的思路下,黄石市去年关闭了所有煤矿。以煤炭、钢铁等重工业起家的黄石,从此告别了煤炭采掘业。

目前,我省除了宜昌和荆门有3处国有煤矿,其余全是民营煤矿。“煤炭去产能,黄石市能做到,其他地方也应当做到。”省政府领导说。

第三关--

煤矿关了,能源供给缺口怎么办?

构建智慧能源体系管长久

自产煤全部退出,会不会影响全省能源供给?

未来2年,主要依赖外省调运煤炭资源的湖北,除了在省内煤矿数量上“做减法”,还要在挖掘新能源领域“做加法”,扩大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光谷之东,武汉未来科技城新能源大楼如“马蹄莲”绽放。这座全国最大的绿色仿生建筑,昭示着智慧能源的未来。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推进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意见》,武汉未来科技城多能互补项目于去年12月获批成为全国首批17个示范建设项目之一。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是工程申报牵头单位。该院常务副院长周铭表示,该工程计划2018年底全部建成,以“马蹄莲”为核心,配套包括天然气能源站、光伏建筑一体化、地面光伏及储能电站、光储一体化公交车充电站、污水源热泵等工程。

“智慧能源体系,能实现智慧供能、智能调配、用户侧能耗管理与能源交易。”周铭说,试点工程在能源利用上将做到100%消纳可再生能源,每年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3.76万吨。

据了解,英国已驶入“化石能源逐步退出,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的快车道。2016年5月9日深夜至5月10日凌晨的数小时内,英国电力系统首次出现“零燃煤发电”;5月12日全天超过12.5小时,英国境内没有任何电力来自燃煤发电。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认为,湖北水电资源丰富,风电和太阳能分别属于四类和三类地区,农林生物质资源年产量约5180万吨。预计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有望达到15%以上。淘汰湖北自产煤损失的发电量,完全可通过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或通过特高压从外省购电,补齐供能缺口。

“湖北省煤炭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63.5%,‘一煤独大’的局面不利于绿色发展。以多种能源互补的方式,构建智慧能源体系是长远之策。”湖北电科院高级工程师舒欣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