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老百姓住房作为“头等大事”!黄石这个区做到了

2024-09-20 15:40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8285

9月20日8:30

我市举行

“打造重要增长极

县(市、区)长话改革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

西塞山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介绍了西塞山

推进特钢产业转型升级、旧危房改造等工作情况

并答记者问



今年1—8月份
西塞山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5%
排名全市第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6%
排名全市第1
西塞山区是如何
以改革促发展、增活力、优环境的
一起来看
一、以供应链思维推进特钢产业转型升级

树牢供应链思维,发挥“特钢”优势,以供应链提升产业链,努力推动特钢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倍增、产业链条提升、数字经济跃升、产业品牌优化“五大工程”,1-7月全区特钢产业总产值达202.95亿元,新增特钢企业8家,规上特钢企业总数增至46家,成为全国第二大特钢产业集聚区。

二是深化链条延伸。坚持产业链招商,1-8月全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1个,其中特钢产业链项目21个,一批特钢下游强链补链项目、终端产品项目成功签约落户。

三是优化产业生态。临港技工学校二期新校区建设全速推进,红睿马新材料、明立石油钢管等特钢延伸加工项目序时开工投产,永凯科技循环利用废钢每年可达70万吨,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指导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项目7个,初步形成人才技术、配套加工、下游延伸、原材料供应、研发创新“五位一体”的基础供应链体系。

二、以危旧房改造为重点推进城市更新

西塞山区是老工矿城区,集中全市60%的棚户区、50%的危旧房。西塞山区坚持把危旧房改造作为头等大事,积极探索,克难攻坚,扎实推进以危旧房改造为重点的城市更新。

一是聚焦危房改造。2023年,我们按照“回购腾迁”改造方式,启动实施枣子山十七栋、上窑商贸片危旧房改造项目,解危922户。今年已启动一门东井片、黄思湾建设村等危旧房改造项目7个,解危712户

二是聚焦老旧小区改造。2019年以来,共实施146个老旧小区项目,投入资金9.3亿元,惠及居民5.3万户12.8万,改造面积383.19万方,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改造。

三是聚焦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完成自改委组建257个,单元意愿征集207个,开工建设101部,竣工79部。

四是聚焦物业管理。建立社区、物业、小区业委会“三方联动”机制,全区150个住宅小区,组建业委会143个,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7个。

五是聚焦二次供水。启动二次供水三年攻坚行动,2024—2026年,对全区尚未实现供水专业化运营管理的91个小区、存在保障短板的16个泵房,全面实施二次供水升级改造,惠及7855户、1.8万人

三、以提高投资有效性为导向推进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

按照省市委统一部署,加快推进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建立完善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投资有效性。

一是强化项目谋划。做深项目前期,强化水电气、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截至目前,我们围绕中央预算内、“两重”“两新”超长期国债支持投向,已谋划2025年中央预算内项目21个,总投资46亿元

二是强化项目服务。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帮到底、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服务体系,对产业项目实行全流程全周期服务。1-8月,新开工纳统入库项目50个,入库规模77.47亿元,超时序进度完成市定目标。

三是强化项目管理。全区“三库”项目193个,总投资752.55亿元。目录库到储备库转换率为56.7%,储备库到实施库转换率为68.2%,排名全市第1。全区可结算项目9个,完成线上结算5个;系统自动生成的15个项目全部完成终评。

四、以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循环机制为目标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

将深化大财政体系建设,作为整合资源力量、加快实现动力转换的重要抓手,推动各类国有资产、资源、资金高效发挥作用。

一是着眼“盘活。摸排国有“三资”全口径总资产158.88亿元、有效资产56.8亿元、近期可盘活利用资产估值8.17亿元,率先在全市完成林场、滩涂等特许经营类资产确权,实现第一批资产增资20亿元,新增融资8亿元。

二是着眼“转型”。区属平台公司深度挖掘资源,加快产业发展,着力提高经营能力和收益水平。目前,区属国资公司总资产达145.33亿元,融资成本大幅下降,资产负债率下降到36.7%。

三是着眼“压减”。通过用低息债务置换高息债务、用长期债务置换短期债务、用直接债务置换间接债务、用经营债务合规置换隐性债务,着力把债务控制在合理范围,坚决防范金融风险。

五、以共同缔造为抓手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找准把群众组织起来的有效载体,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共同缔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是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在共同缔造中的引领作用,将共同缔造工作的成效,作为评判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指标,作为考核基层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是通过转变理念,学习领会共同缔造的理念、思维、方法,特别是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怎么改、改成什么样、改后谁来管等内容,由群众来参与、来评说、来监管,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三是通过找准切入点,推广陈家湾社区“左邻右里”协商议事经验,从群众身边小事入手,推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民事民约“六民要诀”,社区工作由群众“站着看”到“一起干”积极转变。

四是通过完善机制,明确“共同缔造”项目的认定标准,形成工作激励机制,对群众满意的好项目进行奖补激励。


下一步

西塞山区将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认真落实省“五个功能定位”

“五个以”“五个一

和市“六个聚焦、六个打造”的部署要求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践

加快建成现代化特钢之城


针对大家关心的西塞山区
经济体制改革、绿色发展
危旧房改造、财政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进行了解答



PART.01
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请问西塞山区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哪些具体探索和实践?

上下滑动下方文字

查看解答

西塞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 曦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落实经济体制改革等重大任务,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培育壮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深入推进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质效。扎实做好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聚焦“三库”“两率”“两算”“三评”等关键环节,推动政府投资提效率、社会投资提效益。上半年,“三库”在库项目193个,总投资752.55亿元,其中,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分别达到上年度投资总量的5.7倍、3.8倍、4.3倍,储备库、实施库转换率分别为56.7%、68.2%,为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夯实了发展底盘。持续开展一把手“周末跑工地”,及时跟踪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水、电、气、土地、用工等要素保障问题,推进特冶锻造三期、迪赛新材料、明立科技、弘力机械、花漾湖畔·梦剧场等一批省市级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二是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抓手,推进政务服务、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等全方位优化提升。大力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大厅事项入驻率100%,实现879个事项、322项主题套餐线上可办。探索深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机制,创新“执行+N”联动赋能,持续擦亮区法院特色普法品牌,依法、及时、高效兑现市场主体胜诉权益等工作特色明显。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家、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1家,专利、商标等各项数据增长率排名全市第2。以“税问智答”税费诉求多维应答机制为主导,全面开展“五问五答”,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新登记市场主体2153户,实有市场主体30875户,同比增长14.6%。

三是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韧劲。压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动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在12月底前验收销号,切实补齐绿色发展短板。推动西塞山工业园区调扩区和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工作,有效提升产业发展承载能力。推行项目准入联动审查机制,今年以来,提前介入并开展并联式审查招商引资重点项目21个,服务项目开工建设18个、建成投产15个,2个技改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1.24亿元,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市委全会决策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重大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黄石篇章贡献西塞力量。



PART.02
问:

特钢产业是西塞山区主导产业。请问,西塞山区今年在推进特钢产业链绿色化发展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绩?

上下滑动下方文字

查看解答

西塞山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程锐

西塞山区特钢产业链供应链主要依托大冶特钢研究院、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等国家和省级科创平台,通过指导企业开展技术升级,引导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进风电、轴承、钢管、模具制造等下游产品应用,不断推动特钢产业生态向绿色化、智能化迈进。

一是加快特钢龙头品牌绿色转型。支持大冶特钢建设高品质特殊钢生产基地并向军工产品领域延伸。大冶特钢承担国家“十四五”期间国家项目19项,专注于国内“卡脖子”材料研发项目19项,创新研发核心技术42项,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制订修订 39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省部级科技奖22项,荣获“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与“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

二是开展特钢产业绿色梯度培育。深度实施产业链“进规稳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绿色制造”企业梯度培育模式,向新型工业化方向转型。结合“双千”优服务促改革,今年上半年双千活动收集问题62个,解决53个,问题解决率达到85.5%,问题解决率全市靠前。2024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完成市定年度目标的233%,全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提升9.1个百分点;新增单项冠军2家企业占比提升2.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进规完成10家,完成市定全年目标的111.1%,排名全市第一。其中新增特钢企业8家,规上特钢企业总数增至46家,特钢产业体量进一步扩大,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特钢生产基地之一。

三是推进企业数字化绿色转型。围绕特钢延伸类传统的冶炼和锻打企业、纯锻造企业率先推行数字化改革。今年征集遴选19家试点企业,已经完工数字化改造项目7个,正在实施4个,计划实施4个。其中富诚机械、飞沃新能源、荣科智能等完成数字化项目改造后产值分别增长22.61%、27.65%、64.9%。特色产业重点企业“链式”数智转型成效显现。

四是对上争取政策为企业降本。今年以来,区科信局积极响应并鼓励指导企业申报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再贷款政策。大冶特钢钢管热处理数智化提升、西塞电厂燃煤耦合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系统研究与应用等项目成功入选第一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储备项目清单,意向贷款需求1.13亿元,后续将积极促成同银行对接,尽快达成授信协议。

五是技改提能助推企业绿色化转型。我区积极布局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支持振华化学投资1亿元建设智能工厂,每年减少用煤5.5万吨,减少碳排放12万吨;支持西塞电厂开展减用煤技改,全年实现节约用煤3.2万吨,成功获批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今年,大冶特钢复审通过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加恒实业首次入选湖北省绿色工厂。对中特新化能、永凯科技、等多家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服务,持续推动钢铁及深加工等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改造。

下一步,我们将以重点改革任务落实推进中国现代化湖北实践,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持续加快推动特钢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西塞山区模具钢集群向模具产业集群延伸,加快推进特钢产业链转型升级发展。



PART.03
问:

西塞山区是典型的老工业城区,地理位置沿江靠山,存在辖区公房危旧房多、沿山私房危旧房多、危房建设密度大、腾退空间少等问题。据了解,目前,辖区共有不安全、不成套、不配套、不完善的“四不”房屋3000多户,请介绍一下西塞山区如何推进危旧房改造。

上下滑动下方文字

查看解答

西塞山区住房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方勇斌

2023年,西塞山区按照“回购腾迁改造”模式,创新房票安置方式,将传统棚改征收的政府行为转为市场主体收购改造的市场行为,成功启动枣子山十七栋、上窑商贸片等危旧房改造项目922户。2024年,西塞山区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项目为载体,探索合作建房改造模式。具体做法和举措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2023年8月,西塞山区成立危旧房改造专项工作指挥部,以枣子山片为试点,建立周安排、日调度机制,在精准开展基础数据摸排、充分征求居民意愿、全面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创造了39天解决650户D级危房的解危新速度。

二是统筹规划连片改造。出台了《西塞山区危旧房改造专项规划》,根据城市空间肌理、历史传承和发展趋势,将全区划分为4大片区,将片区内不适宜继续居住的C、D级危旧房集中区域纳入危旧房改造计划,整体打包,一个片区一个规划、一张蓝图、一个改造项目库,明确时序推进实施,2023年以来,西塞山区共改造危旧房1913户。

三是科学施策分类推进。根据房屋产权人和危旧房屋不同情况,按照“集中连片腾迁改造一批、压实公房产权单位主体责任解危一批、引导私房产权人履行责任加固修缮一批、合作共建解危一批、利用保障房安置腾退拆除一批、拆除违建解危一批”原则实施改造,2024年,已启动一门东井片、黄思湾建设村等7个危旧改项目,实现解危712户。此外,正在积极推进政企合作方式,对有意参加合作建房的危房群体,拟采取政府补贴和群众出资方式,由群众出资购买企业项目房屋实现危旧房改造。

四是合作共建推动改造。坚持“群众主体,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理念,引入市场主体多元参与,积极探索合作化改造模式。根据群众意愿及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谋划了原地建房、原地改造、私房下山三类共8个项目。运用共同缔造工作理念,在联合会成立、改造方案设计、市场主体选择,腾房安置全过程坚持群众主导,“改不改”“怎么改”由居民说了算。目前,邓家湾,联合村,飞云街等3个片区居民改造意愿率已达80%以上,涉及改造户数216户。


PART.04
问:

大财政建设作为“五个一”省级调控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内在要求,是畅通动力循环的现实需要,是稳增长的有效支撑。今年以来,西塞山区在大财政体系建设方面是做了哪些工作?

上下滑动下方文字

查看解答

西塞山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青

今年以来,西塞山区认真对标省委工作要求和市本级先进试点经验,积极探索改革路径,全力盘活国有“三资”,着力化解债务风险,切实提高投资质效,促进有效债务与有效投资良性互动,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一是编制“一账一表”,全面摸清资产。在前期线下摸排基础上,完成国有“三资”总账和全口径资产负债表、有效资产负债表、近期可利用资产明细表的填报。截止7月底,全区全口径总资产158.88亿元,有效资产56.8亿元,近期可利用资产估值8.17亿元。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动340余处未办证资产加快确权,第一批办证后预计新增资产2.38亿元。同时,积极推进新兴资源的梳理挖掘,主要为林权、水域滩涂、停车位、景点经营权等,目前入账金额为1.4亿元。

二是整合优化赋能,推进国资转型。强化“一账一表”运用,调整重塑原区属国资公司股权结构,在前期增资20亿元的基础上再扩增10亿元。加大区属国资公司市场化转型,对接辖区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在废钢贸易、铬盐原材料、电子产品出口贸易、健康智慧养老、树脂新材料等方面全面切入,结合主导产业特钢供应链建设,初步实现营收0.84亿元。

三是压减存量债务,释放发展空间。持续压减债务余额,在不断做大财力分母的同时,强化债务风险监管,做优债务结构,支持区级国资公司通过用低息债务置换高息债务、用长期债务置换短期债务、用直接债务置换间接债务、用经营债务合规置换隐性债务,坚决守牢“入橙”底线,实现融资成本和资产负债率的“双下降”。

四是提升投资质效,实现良性循环。推动财政工作前置,做好政府投资项目财力支撑分析、财力论证、预算评审等,提升绩效管理效能。提前做好债券项目谋划储备,严格债券项目发行审核,把准债券项目投向。利用国有“三资”管控平台和政府债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等信息系统,实现项目全链条跟踪。依托投资绩效评价综合平台,推进项目“两算”,目前线上结算率为100%,决算率为66.67%。

五是压减一般性支出,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巩固人员清理规范成果,大力压减人员经费支出、非急需和非刚性支出,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支出,积极推行零基预算,从严从紧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分散变集中、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打通有效资产—有效债务—有效投资良性循环,构建财政、金融、投资统筹联动机制。同时,在节流方面做好精细管理,确保每一笔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