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3日)
黄石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新闻发布会举行
● 发布人
方朝阳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贺胜光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倪拥军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陈 吉 市市场监管局餐饮科负责人
● 主持人
戴 鼎 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
市市场监管局通报了
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情况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全力保障了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一)坚持党政同责,健全责任体系。一是压实责任链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全面落实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32项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党委、政府工作要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平安建设考核等重要内容。把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打造“食安黄石”名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及重要民生项目,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全力推动各项创建项目落实落地。积极推进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建立书记、市长“亲自抓、带头包”的领导包保工作机制,郄英才书记与全市A级主体包保干部签订了承诺书,全市3435名各级干部包保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0834家。二是推进“双安双创”。阳新县、下陆区省级食品安全县(区)创建工作通过初评,西塞山区、黄石港区、开发区·铁山区正在积极申报创建,我市力争2025年前实现食品安全县创建全域覆盖。大冶市、阳新县被命名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两县(市)均在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是强化社会共治。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健全信息员(协管员)队伍。发挥食品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开展超市“放心食品”自我承诺。聘请外卖小哥为“外卖餐饮监督员”,激发多元力量参与社会监督。加大建设科普宣传基地、科普宣传站力度,借力新媒体传播食品安全监管“好声音”。
(二)坚持预防为先,突出源头治理。一是净化产地环境。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面禁止制售、使用禁用农兽药,持续开展化肥、农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净化行动,开展常规农药快速检测的涉农县达100%。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71.2万亩,覆盖率62.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持续负增长。二是整治农残超标。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着力整治种植、畜禽及水产品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农兽药残留超标及非法添加等问题,张贴、发放各类文件、资料1500余份,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对全市豇豆种植、农药经营主体巡查300余家次。三是加强源头溯源。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积极融入国家一张网追溯监管。2023年,全市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1369.9吨,逐步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三)坚持过程严管,破解问题隐患。一是专项排查除隐患。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春雷”、“三亮四比五评”、三小行业、集中供餐单位、校园及周边、反餐饮浪费等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30513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多轮次全覆盖检查,发现处置风险1.1万余个,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二是“抽检+快检”守安全。积极发挥检测作用,提高抽检靶向性,构建“快检+抽检”常态化联动模式。完成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7269批次;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26422批次,超额完成全年10批次/千人的任务目标。三是示范打造促提升。根据全市商业街区布局,选定22条硬件基础好、人员密集的商业街区按照“七个一”的标准,开展食品安全示范街区创建,通过逐门逐户对街区内店铺进行规范整治提升,确保了食品经营户信息公示齐全、经营环境整洁、设施设备齐全、从业人员健康、进货台账真实齐全,营造出文明、有序、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
(四)坚持示范引领,带动全面提升。一是“信用筑基”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做好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信用修复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建立食品企业信用监管新模式。2023年16家市场主体因食品违法行为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在生产、流通、餐饮多环节实施风险分级,根据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全面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二是“智慧赋能”全面提升食安监管效能。建成“黄石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指挥中心”,积极打造集智慧、高效、系统的分类分级监管系统,逐步形成“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方运用、四个目标”的运行机制,实现食材从种(养)殖基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赋码追溯,构建“全过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快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已实现学校食堂全覆盖,力争早日实现养老机构、机关单位食堂及大中型餐饮企业全覆盖。积极打造“市、县(区)、所、经营主体”四级监管的“互联网+快检”模式,推进农批市场、大中型超市、农贸市场“互联网+快检”实现全覆盖。三是“校园守护”助力打牢健康黄石根基。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园)长负责制、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学校食品安全自查制,所有学校均实行大宗食品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校园食品安全春秋两季开学检查覆盖率达到100%。我市学校食堂实现“明厨亮灶”覆盖率100%,全市5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全部通过HACCP或ISO22000认证,高风险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现企业和品种全覆盖。
(五)坚持聚焦服务,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释放市场活力。持续深化“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先照后证”改革,推进市场主体登记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准入准营“证照联办”。推行企业开办“1050”标准,即一事联办、0.5天办结、零费用,对粮食加工等8类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推行告知承诺制,实行企业开办“210”标准,开展“容缺受理”“电话预约”服务,让企业实现“最多跑一次”。二是发挥龙头支撑作用,助推产业集群发展。紧扣黄石打造“两个城市”、建设“五个示范区”的要求,制定生命健康产业链供应链“五图”、“三库”、“两清单”,推动建立以大冶劲牌为中心的保健酒及周边产业建链、延链、强链、补链的发展新模式。全面启动黄石港饼、中小型配制酒联合化验室建设,建设开铁区食品生产集中区,建成阳新县军垦食品工业园区和阳新县枫林镇油面集中加工区。三是实施精品战略,打造特色品牌。全面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研发和投入,加快保安狗血桃、保安水芹菜、河口(氵韦源口)螃蟹、阳新湖蒿、富川山茶油等地理标志产品及刘仁八龙凤山等系列特色产品做大做强,培养珍珠果米酒、黄石港饼、松花皮蛋、金牛千张、灵溪豆豉、太子豆腐、阳新油面、阳新折子粉、黄石福柑、黄石稻虾米、金海白茶等地方特色产品,目前全市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58个。
2024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部署和安排,稳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进一步强化责任体系。督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层层压实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监管部门保持严查严管严控力度,加强食品安全“全链条”管控;行业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持续抓好行业主管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二)进一步严格全链条监管。实施农兽药残留净化行动,遏制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善化肥农药购买实名制机制。推进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工作,分期分批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加强食品加工监管,督促企业严把原料进入关、生产过程关、产品出厂关,聚焦校园食品安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特殊食品、食品添加剂等开展严格整治,切实提升食品全过程安全保障水平。
(三)进一步提升创新治理能力。积极探索食品药品安全“线上线下”监督管理举措,推动实现“互联网+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引导规范微信代买、团购、外卖、直播带货等网络交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数字监管”,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手段,稳步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监管。强化人员培训,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健全“三安联动”工作机制,对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突破道德底线的违法案件做到“处罚到人”。
(四)进一步推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集中宣传和食品药品安全“十进”宣传活动,提升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素养。以群众满意、公众知晓、社会认可为最终目标,继续开展示范创建,积极引导社会共治,力争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进入全国、全省前列。
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
就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有关内容
回答了记者提问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答:2023年,根据国家、省相关工作要求,我市按照4批次/千人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实际完成抽检9147批次,完成率达104.96%,其中合格产品8899批次,总合格率97.29%,实现了食品生产、销售、餐饮环节全覆盖,33大类食品、164种食品细类品种全覆盖,以及微生物、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重金属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指标4923项检验项目全覆盖。对食品抽检结果信息,市市场监管局全部进行了公开公示,引导公众科学消费,促进有效监管。
针对抽检不合格食品,市市场监管局严格按照“不合格食品控制到位、源头追溯到位、原因排查到位、行政处罚到位、整改验收到位”的原则,开展后处置工作。2023年,全市共收到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任务280个,其中做出行政处罚的245个,累计没收违法所得52413.62元,罚款966058.78元。所有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均通过市市场监管局网站对外公示,广大市民朋友可登录我局官网进行查询。
今年,我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将以湖北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一流”为目标,按照“环节全覆盖、监检结合有成效、发现问题有方法、重点工作有特色”的工作原则,加强对“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校园农村等重点地区、投诉举报等重点问题加大抽检频次,发挥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千里眼”作用,守护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答:近年来,市教育局在市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强化使命担当,全力守护全市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我们坚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进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通过“安全教育周”“食品安全宣教月”等,加大学生、家长参与度。同时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建国家级“营养健康食堂”3个,省级“营养健康食堂”6个。
二是强化校园食品安全队伍建设。目前,我市配备食品安全副校长的学校共计856所,通过层层签订《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书》,成立学校膳食与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严格从业人员上岗准入制度,确保食堂管理责任层层压实、到边到角。
三是指导校园食堂规范管理。修订市级管理制度10项,指导完善县(市、区)层面制度12项,确保学校食堂从食材采购到加工制作、清洗消毒等每个环节都有据可依。全市768个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已实现全覆盖,正积极与“鄂食安”平台对接,推动智慧化监管。
四是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2023年,市教育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卫健等12个部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卫生检查8次,发现问题隐患153条,下发通报2份、督办函2份,并已全部督促整改完毕。同时,建立了市级抽查、县级督导检查、乡镇中心校包保排查和学校自查的四级排查体系,实现了对学校食品安全风险的全覆盖排查。
五是狠抓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今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精神,市教育局召开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部署会3次,开展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线上培训3次,重点培训食堂鼠害防治及食品安全卫生等内容。组织校园食堂明察暗访4次,检查学校53所,发现问题269条,已全部督促整改到位。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答: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有关工作部署安排,今年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聚焦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以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为重点,统筹推进餐饮质量安全整体提升,切实增强全市人民对餐饮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聚焦学校食堂、承包学校食堂企业和校外供餐单位3类重点对象,强化学校食堂承包经营行为、鼠害等有害生物防治、环境卫生等关键环节,深入推进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自查整改,认真组织开展监督抽查、交叉互查、评价验收,突出抓好鼠害防治工作,逐户开展验收。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协同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学校膳食与食品安全委员会、高校食堂学校领导干部包保、高校食品安全校地联席会议等制度机制,提升学校食品安全常态化长效化治理能力。督促指导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机关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风险防控指南,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自查整改。加强集中用餐单位食堂承包经营企业监管,建立完善食堂承包经营准入、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
二是进一步压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指导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湖北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清单》,依法配齐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实现大中型餐饮服务企业、连锁餐饮企业总部,用餐人数300人以上的托幼机构食堂、用餐人数500人以上的学校食堂,用餐人数或者供餐人数超过1000人的单位,中央厨房等经营主体食品安全总监配备率达到100%。依托省局培训中心和市监学考平台持续开展餐饮服务质量安全系列公益直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考,丰富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方式和内容。对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中央厨房、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等重点餐饮主体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增加抽查考核频次,督促抽查考核不合格的企业整改,持续加强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
三是全面提升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依托“鄂食安”智慧监管平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风险自查整改,强化数据归集、风险量化、信用分级和预警分析,推进餐饮经营主体量化分级、信用分类监管。积极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督促指导各地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互联网+明厨亮灶”管理指挥平台,并与“鄂食安”智慧监管平台整体对接,推动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与“鄂食安”100%对接。积极推广应用AI识别技术,对风险问题进行自动抓拍预警和整改,充分发挥平台监测预警作用,提高智慧化监管水平。
四是推进餐饮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推广“放心餐饮社会监督码”,引导餐饮经营主体通过“鄂食安”申领监督码,线下在经营门店张贴,线上在网络外卖平台餐饮经营主体页面展示,并在食安封签、外卖包装上印制,接受消费者监督。发挥网络外卖员作用,指导各地在外卖送餐员中选聘一批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加强外卖餐饮食品安全监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借助专家力量适时发布科普宣传、风险提示。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答:近年来,我市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两法两条例”,加快推进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
一是全面加强了风险防控。按照国家、省级抽检计划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有效覆盖、监检结合、上下联动的原则,2023年全市完成药品抽检241批次,合格率达99.58%;完成医疗器械抽检25批次,合格率达100%;完成化妆品抽检30批次,合格率达100%。这一组数据充分表明了我市市场上流通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质量总体可靠,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二是积极推动社会共治。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药品安全监管、稽查、审批、投诉举报处置、科普宣传等,药品安全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2023年群众满意度达到89.5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涉及药品安全监管的市场监管、卫健、公安、省药监局黄石分局等多部门通过加强协调联动,以及动员公众、媒体、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全市药品安全齐抓共管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强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坚持“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三个维度,守正创新,强化责任落实,携手社会各界力量,持续巩固和提升我市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水平,坚决维护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