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生日完成第34次献血 “热血女团”领头人用最后一次献血纪念“退役”

2020-09-14 09:21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24077 武汉晚报

陈涵薇(左)和玉丹一起献血。通讯员提供

医护人员为陈涵薇庆祝生日。

9月11日,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主任陈涵薇坐上采血椅,完成了第34次献血。当天是她60岁的生日,按照国家规定献血年龄的上限,这是她最后一次参与无偿献血。在众多武汉及外地献血者心中,陈涵薇及她带领的“热血女团”是吸引他们长期献血的原因之一。

“热血女团”领头人用献血纪念“退役”

陈涵薇在血液中心工作已有37年。9月11日,是她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也是她60岁的生日。

早上7点,她来到科里,开始整理采血设备,为当日工作做准备。机采间的喇叭突然响起生日快乐歌,10余名成分献血科工作人员为陈涵薇送上鲜花。专程赶来的还有长期献血志愿者、无偿成分献血感召队队长秦义及其他志愿者。

挽袖、消毒、打针……当天上午,经过近2小时的采集,陈涵薇完成了自己最后一次成分献血,她格外不舍,“真希望60岁后还能参加献血”。

在陈涵薇旁边的采血椅上,成分献血科护士玉丹也在献血,她告诉记者,“献血间隔期刚好到了,来陪陈主任一起献血”,玉丹来血液中心工作已有一年的时间,已经参与了14次无偿献血。

采集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为生命接力

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成为新冠肺炎患者重要的救治手段之一。

武汉血液中心106室是血浆捐献点之一,也是陈涵薇带着谢松丽、谢晋、闫蕾等8位医护布置出来的。从场所防护、设备调试到信息系统安装,从流程到规范……各项工作步骤陈涵薇都亲力亲为,和团队建立起“新冠恢复期血浆储备库”。

2月13日,科室接待了第一组康复患者,这对姐弟从未献过血,成分献血科的谢晋一直在旁陪伴鼓励,“想让他们收获自豪感和成就感”。14天后,这对姐弟完成了第二次血浆捐献。陈涵薇还被邀请加入武汉市第四医院医护人员自发组建的献血微信群,为大家及时联络、安排并提供咨询。

2月23日,血液中心的血浆捐献点由2个增至6个,6月底,再次加大恢复期血浆的采集力度。截至8月中旬,武汉市累计采集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335人,共计采集血浆75.75万毫升,调出17万毫升血浆支援全国多地,助力全国战疫,伴随着武汉人民的爱心,涌动着的“武汉热血”为其他省市新冠患者带去希望。

团队将一年两次献血传统坚持14年

“每到献血淡季,血液中心的职工就撸起袖子自己上。”2004年1月,陈涵薇开始加入无偿献血,16年以来,她共参与34次无偿献血。

成分献血科一年有两次固定的集体献血活动,一次是在六一前夕为白血病患儿集体捐献血小板,一次是在每年腊月二十九为春节假期用血进行储备。“热血女团”已经将这一传统坚持了14年。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1月23日武汉“封城”当天,陈涵薇带着团队一起坐上了采血椅,带头捐献了28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此后,每到间隔期,陈涵薇就会组织集体献血,直到“解封”前,她本人献血4次。

“我每天都被血浆捐献者的大爱感动,多幸福啊!”在陈涵薇心中,这是值得自己用一生去追求的事业。1994年,北京、上海等地逐步开展血小板采集及临床治疗,武汉也开始启动相关工作。陈涵薇担起重任,开始了机采血小板的“创业路”,她动员献血者捐献血小板,奔波在武汉各大医院,普及机采血小板的临床运用。她介绍,捐献者一次捐献血浆量为200毫升-400毫升,每隔14天即可捐献一次,很多成分献血者都在长期坚持着。

“全国最好的献血服务”吸引无数献血者

18年来,陈涵薇带领着团队不断规范服务流程,精化服务细则,将献血者的感受当成“头等大事”。

据统计,武汉的手术量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临床用血需求量快速增长。武汉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因血小板供应不及时而影响患者治疗和抢救的情况。

“这里有全国最好的献血服务”,全国5A公益组织“金彩虹公益”会长金高峰曾这样解释外地志愿者们千里来汉献血的初衷,他带着妻子和女儿,多次从四川南充赶来武汉献血。

为了给献血者提供最优质的成分献血服务,陈涵薇对科室的50名工作人员近乎苛刻。成分献血科副主任谢松丽告诉记者,成分献血服务没有可学习的经验,全靠陈涵薇和团队的摸索。通过亲身体验和摸索,她们总结出“打针不疼”的穿刺诀窍;细致到献血者的衣服袖子怎么挽,她们总结出成分献血服务的“32条铁律”。

2018年、2019年,武汉自愿无偿成分献血人次数和机采血小板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一。2019年,武汉已有57846人次参与无偿成分献血。

“以善面对善,用爱回报爱”,在陈涵薇看来,用献血的方式“退役”就是人生的高光时刻。

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张智 张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