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黄石市气象局发布最新一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称,去年入冬以来,全市平均气温7.7℃,较常年偏高1.4℃。
这个暖冬还有什么特点?下一阶段的天气情况有何走势?春播期内,气象部门对农业生产有何建议?东楚晚报记者为您详细解读。
1961年以来“第三暖冬”
入冬以来,黄石暖湿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异常偏多,气温显著偏高,湿度明显偏大,强对流天气早发,但无明显雨雪冰冻、低温冻害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冬季农业气象条件总体较好。
有数据为证:入冬以来全市平均气温7.7℃,较常年偏高1.4℃,居1961年以来第3位,仅次于1998和2016年。
暖冬导致夏收作物长势过旺,例如小麦、油菜在冬季停止生长(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3℃)的日数仅为2天。出现1次降幅6℃以上的降温天气,且极端最低气温多在-3℃以上,没有出现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天气,这就意味着,今年冬季小麦和油菜基本没有停止生长,越冬锻炼不足、长势过旺,生育期较常年普遍提前10天左右,营养生长不足而提早抽穗。
与此同时,刚刚过去的冬天全市降水异常多,暖湿天气致越冬病虫基数大。入冬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280.2毫米,较常年偏多5成。本市降雨日数平均41天,较常年偏多10天。相对湿度全市平均78.3%,偏高3%。多雨、高湿天气使油菜、小麦湿渍害较重,根系浅、不健壮,越冬病虫基数大。
市气象局相关专家分析,2月中旬以来,我市气温回升较快,越冬作物活跃生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高于10℃)日期提前,出现在2月12日。虽然这种晴好天气有利于春播,但春季的提前到来,为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孢子繁殖及扩散提供有利气象环境条件,作物病虫防治期提前。
马上进入夏收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
根据目前掌握的气象资料预计,3月中下旬至4月,我市暖湿气候状态持续,降水偏多、气温偏高。其中3月中下旬冷暖变幅较大,中旬以晴为主,下旬降水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间大致在3月底,比往年略偏早。4月平均气温 18~19℃,较常年偏高1.0~2.0℃;降水量大部较常年偏多1~3成。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是今年我市夏收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市气象局相关专家表示,这一时期同时也是油菜菌核病和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病害防治关键期。
根据作物生育期气象预估模型及实况监测综合分析,3月20日前后小麦将进入抽穗扬花期,油菜为开花后期至角果发育期。3 月下旬至4月上旬我市春玉米、早稻先后开始大面积播种,4月中下旬我市棉花、中稻、夏玉米进入播种育苗期。需要注意的是,3月下旬至4月高温高湿天气增多,将可能导致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3月下旬的低温阴雨不利于油麦病害防治和籽粒形成,同时玉米、早稻播种育秧、露地育苗的蔬菜可能遭受冷害。
及早做好春耕备耕准备
根据入冬以来农业气象条件和未来趋势,农业气象专家认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及时采取措施抓好农田春管,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俗话说“尺麦怕寸水”“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受去冬暖湿气候影响,夏收作物生长过旺但根系不发达,3月中旬~4月暖湿天气持续,气候因素不利于夏收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后期易早衰,且易造成病虫害发生发展。因此,要及时清理三沟,降低农田湿度,利用3月中旬晴好天气做好夏收作物控旺促壮,增强抗湿渍害、抗冷害和抗病虫害能力。
其次,受暖冬影响,越冬病虫基数大。3月下旬至4月高温高湿天气增多,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需抓住晴好天气采用无人机作业等新手段,做好油菜菌核病、小麦条锈病等的防治,特别是要提早做好小麦赤霉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此外,3月中下旬以过程性降水为主,无明显连阴雨天气,利于春耕备耕。3 月下旬虽有阶段性低温阴雨,但早稻产区日平均气温仍将在10℃以上,对早稻工厂化育秧和薄膜育秧均无大影响。需及早做好农药、化肥等农资准备,确保春玉米、早稻在3月下旬播种、育苗顺利开展。
来源:东楚晚报
责任编辑: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