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努力在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中发挥引领作用

2019-08-29 21:57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15865

本网讯(通讯员 蔡楹 )湖北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明确推进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发展。黄石抢抓这一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全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在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中发挥引领作用。

一、推动四个升级,厚植转型发展潜力

近年来,黄石市以升级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2018年,全市GDP完成1587.33亿元,增长7.8%,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居全省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27元,居全省第2位。黄石在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年度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产业链招商,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2018年,以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全市新兴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0.6%,比2015年提升4.6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6%。坚持以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近年来,黄石市大力实施 “千企技改工程”,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政府平台公司配套设立5亿元技改资金池,推动实施重点企业改造。全市技改投资2017年增长140.9%,2018年增长25.2%,有力促进了黄石工业经济逆势增长。

(二)推动发展动能升级。以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形成新的发展动能。加大创新力度,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成立了市创新促进委员会,设立10亿元创投引导基金,正在组建市高投公司。加速推进“4个10”科创工程,组建了5家产业研究院,正在抓紧组建模具创造、铝型材等产业研究院,力争每个主导产业实现产业研究院全覆盖。2018年,院士专家工作站达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5家,已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73项。黄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15.6%,提高了2.9个百分点。

(三)推动发展要素升级。黄石连续四年开展“双千”服务活动,构建金融、人才、土地等全要素保障链。在盘活20亿元产业基金基础上,谋划设立30亿元产业基金,定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市级投融资平台资产规模达1200亿元、融资规模达200亿元。实施“新黄石人”计划,解决企业用工需求4.56万人。加大土地供给力度,新增建设用地1.65万亩。坚持错位、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十大特色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老城区80%的企业实现退城入园,实现集聚集群发展。

(四)推动城市功能升级。着力打造现代港口城市,加快新港“亿吨大港”建设,加快推进棋盘洲、武穴长江大桥及连接线等重大项目,建成长江中游第一条公铁水无缝衔接多式联运示范线路,开通进港铁路、“翻坝第二通道”黄蓉铁路货运班列,港口集疏运体系日渐完善。2018年,新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200万吨。同时,谋划临空经济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与鄂州顺丰航空港对接发展,实现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水运港“四港”无缝衔接。月亮山隧道、筠山隧道、大冶湖特大桥,这“两隧一桥”和黄阳一级公路一起,将黄石城区、大冶市、阳新县连为一体,构建了黄石全域“半小时经济圈”。中心城区人口正逐步向团城山、黄金山转移。

二、补齐四个短板,激发转型发展动力

(一)补齐经济总量结构不优的短板。2018年,黄石在鄂东四市中经济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问题比较突出。从GDP总量来看,黄石目前1587.33亿元,在鄂东4市中排第2位,但近年来与黄冈的差距有所扩大,从2015年的361.14亿元扩大到2018年的447.87亿元。从人均GDP来看,黄石与鄂州的差距也在扩大。2015年,黄石人均GDP比鄂州少18871元,到2018年,黄石人均GDP比鄂州少29068元。从三产占比来看,2015年,黄石三产占比仅低于黄冈,高于鄂州和咸宁。到2018年,黄石三产占比比2015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黄冈提高了3.4个百分点,鄂州提高了8个百分点,咸宁提高了3.5个百分点。黄石三产占比已经低于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其他城市。

(二)补齐产业链关联度不强的短板。黄石市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布局较为分散,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配套能力不足。如电子信息产业,还缺乏大型铜箔、覆铜板、PCB配套产业。黄石铜产业、特钢产业在全国有名有地位,但铜产品、特钢产品大多外销,在本地延伸加工的不多,相关上下游产业没有在黄石形成集群。缺乏相应的产业集群使得物流成本偏高,压缩了利润空间。同时,大多数产品处在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经济效益不高。黄石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5%),主导产业中利润率较低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6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0.37%)。

(三)补齐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短板。企业是发展主体,项目是后劲支撑。从“四上单位”数量来看,2018年,黄石有“四上单位”2165家,占全省的4.46%,在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中仅高于鄂州。从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来看,2018年,黄石有规上工业779家,占全省的比重为5.0%,仅高于鄂州。项目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能。2018年,全市新开工5000万以上项目269个,比去年同期减少72个,同比下降9.4%。新增5000万以上项目个数的减少对2019年投资总量和增速的影响较大。我市计划投资项目虽然多于去年同期,但转化成实际的投资偏少。2018年,全市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3133.96亿元,同比增长14.1%,实际完成投资增长11.1%。

(四)补齐空间利用率不高的短板。总体来看,黄石发展区域空间不足,特别是产出利用率不高更突显这一问题。黄石市区3个城区(黄石港、西塞、下陆),土地面积256平方公里,2018年,老城区每平方公里产出的GDP达到708.94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的GDP达到2.77亿元。包含大冶阳新后,黄石每平方公里产出的GDP只有0.35亿元。从园区开发面积来看,黄石经济开发区实际开发面积55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460平方公里)的12%。大冶湖高新区实际开发面积39.53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99.98平方公里)的39.5%,各园区实际开发面积不足成为发展的瓶颈。

三、推进四大重点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推进科创新城建设,增强转型动能。积极对接“光谷”科创走廊,以大冶湖核心区、大冶湖高新区、新港物流园区、临空经济区为载体,加大高技术产业、高级要素、科技研发人才的聚焦力度。加快黄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扶持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研究院建设,加速推进“3个10”科创工程(十大产业研究院、十大工程技术中心、十大重点实验室),加快赛宝、劲酒、模具钢等研发中心或实验室建设,扶持磁湖众创中心等大众创新平台和载体。

二是推进优化产业聚集,夯实转型基础。坚持以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为核心,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区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成为发展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按照“产业关联、错位发展、协同互补”的策略,立足全市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工业园区产业要素集聚,向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链条完善、综合配套完备的方向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整合推进,着力加快道路、电力、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和为企业服务的公共信息、技术、物流等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

三是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激发转型活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政府引导资金,搭建产业公共创新平台。推进落实企业税收优惠、财政奖补等政策,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门一网一次”改革,深化“先建后验”改革,推行企业服务“中介超市”做法。加大企业服务办度,继续开展“双千”服务活动,推动金融、人才、土地等要素资源向主导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继续实施“新黄石人”计划,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需求。

四是推进区域分工协作,形成转型合力。一要坚持错位发展。推动鄂东转型示范区城市之间的合理布局,推动科研成果在鄂东四市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形成区域内研发、科研成果孵化、生产一条龙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二要形成区域发展支撑。推动新港物流产业园临港开发功能、现代物流功能、商贸服务功能建设。将大冶湖核心区作为黄石市域一体化发展的龙头,把大冶湖核心区打造成为黄石的科创中心、会展中心、文旅体育中心、行政副中心和城市会客厅。三是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区。要抢抓鄂州顺风机场建设机遇,加快完善并启动实施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在黄石港、开发区铁山区、大冶还地桥等地建设临空经济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高端产业,形成新的产业支撑和发展区域。

表一:2018年鄂东转型示范区经济发展指标

黄石

黄冈

咸宁

鄂州

GDP(亿元)

1587.33

2035.2

1362.42

1005.3

人均GDP(元)

64249

32124

53655

93317

三产占比(%)

35.4

40.6

37.6

38.5

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5.9

5.2

7

3.8

四上单位数(个)

2165

3847

2456

1081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5.6

9

10.9

13.1

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18.7

11

16.6

11.7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