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黄石市召开新春第一会,正式吹响打造先进制造之城号角。
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老工业基地黄石,如何“老树发新芽”?
该市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打造“五个基地一个先行区”,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聚焦重点产业,瞄准细分领域全球、全国第一,在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争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重新定义“产业新版图”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提到钢铁、水泥,就是传统落后产业,只有芯片、航天才是先进制造。这一片面认识在黄石被打破。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18年,新冶钢钢产量首次突破300万吨,特钢从过去每吨1万元卖到了200万元,“嫦娥”运载火箭,国产大飞机、“鲲龙”AG600两栖飞机、港珠澳大桥、天眼FAST等国之重器处处有其身影;“百年华新”水泥新型建筑材料全球领先;东贝推出第八代VDU迷你变频压缩机,产销量突破3000万台,单个品牌产销量全球第一……在黄石,一批传统企业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攀爬行业“珠峰”,产品跻身国际市场。据统计,该市已有20多个产品竞争力居全国第一。“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新兴产业也不全是先进产业。”该市主要负责人分析,要突破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重工业与轻工业概念,产业只有先进制造和普通制造之分,“只有把某个产业链条上产品做到极致,才会有竞争力!”
根据制造业发展规律和产业实际,黄石提出培育壮大九大主导产业,重新定义产业新版图:以新冶钢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沪士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三丰智能等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以捷德万达金卡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以劲牌等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产业;以大江环保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以汉龙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美尔雅等为代表的现代服装产业;以黄石新港多式联运为依托,对接鄂州顺丰机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该市首次提出打造“五个基地一个先行区”:全国新材料基地、全国电子信息基础产业基地、全国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全国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全国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全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
新兴产业加速聚集裂变
走进黄石天玑智谷产业园产品展示厅,仿佛置身“屏”的世界,一批黑科技令人眼花缭乱。这里将建成国家级智能显示终端创新和实验平台。
在黄石大冶湖国家高新区,汉龙汽车配套产业园铝合金轮毂车间里,一个个闪着金属光泽的汽车轮毂“滚”下生产线。汉龙汽车带动发动机、内饰、汽车零部件等配套项目陆续开工达产,总值超过百亿元。
劲牌产业园内机器轰鸣,马力强劲。以劲牌为圆心,华兴玻璃、劲佳包装、劲鹏制盖、海虹物流、新皇冠制瓶等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技改扩能项目陆续上马,产业同心圆正加速放大。
新兴产业链式裂变。在头雁沪士电子的带领下,定颖电子、欣兴电子、上达电子等相继落户,黄石成为全国第三大PCB产业聚集区。作为服务PCB产业的上游企业,位于下陆区的中铝华中铜业二期工程高精度铜板带箔项目上月中旬投产,其年总产能达到9万吨,年产值达到50亿元,跻身全球铜精深加工企业前10位,位居国内压延式铜板、带、箔生产规模第一,可匹配世界所有品牌手机的软硬电路板。
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黄石将推动设计、研发、金融、环保、信息、人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黄石产业转型,打造先进制造之城。
“三链”融合,把创新植入每个支柱产业
一则新闻,让黄石人津津乐道。
最近,靠做冰箱压缩机出身的东贝公司,打败国外一竞争对手,成功把最新款雀巢冰淇淋机送进上海迪士尼乐园。“价格是对手的三分之一,能耗却下降了50%。”黄石东贝制冷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纪灿介绍,该产品能够顺利问世,得益于黄石提供的百万元技改项目资金。
2018年,黄石实施208项重大技术改造,总投资达540亿元。一系列组合拳,让老企业强筋壮骨,新企业意气风发。三环锻压成为港珠澳大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生产设备的定制厂商;三丰智能引进机器人包装生产线成套技术,由智能输送装备研发制造向工业机器人领域拓展;实美铝业从门窗等建筑铝材,向家居、工业、汽车等铝材延展;巨鹏厨具把厨房用品卖到肯德基……
今年,黄石将继续推进“百企技改”工程。黄石十大技改项目之一、总投资54.5亿元的华新水泥“百年复兴基地”项目,在阳新打造全球领先的绿色建材生态产业园和循环科技产业园,在黄石开发区建设新材料与智能装备制造科技园。2月13日,大冶市端出总投资64.85亿元的“十大工业技改项目”。其中,劲牌技改项目投资40亿元。“要推进‘三链’融合,把创新链植入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真正把创新植入每一个支柱产业!”该市出台服务创新发展的“黄金十条”,设立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每年拿出8000万元创新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十大产业研究院、十大工程技术中心、十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组建模具钢等产业研究院5家。目前,该市27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29家企业登上湖北名牌榜,数量仅次于武汉和襄阳。
(责任编辑:刘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