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前,抢渡乌江的红军,在遵义城得到了宝贵休整期。抓住这一关键时机,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与反思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路线。中国革命,迎来了伟大的转折。
离开黔北小城瓮安,我们来到红色圣地遵义,在城中心的红花岗区老城子尹路96号,门楼上六个大字——遵义会议会址,熠熠生辉。这是建国以后,毛泽东在革命旧址留下的唯一一幅题字。它定位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基业的坐标,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圣地。
通向胜利的道路总是曲折的。1934年底的湘江战役空前悲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进入贵州时,要面对40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兵力悬殊为长征以来之最。中国革命的未来究竟在哪里?1935年1月15号,在这座原本属于黔军军官柏辉章的官邸,与会者们展开争论。
会上博古做了五次反围剿的报告,但是报告过分强调了客观原因,没有从主观分析自己的失误,后面周恩来做了副报告,主动承担责任,自我批评,也批评了博古。张闻天也发言,总结了五次反围剿军事上的左倾错误。
会议第二天,一直在听大家发言的毛泽东站了起来,一口气做了一个多小时的发言,他生动的批评李德、博古,“不了解中国实情,在地图上靠铅笔画直线来指挥军事斗争”,并把这些错误归纳为“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和撤退中的逃跑主义”。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有过一个著名的比喻,“叫花子,不能和龙王比宝”,面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失利,毛泽东说:我们穷人要有穷人的办法,不能和有钱人这么比。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毛泽东的发言,得到绝大多数与会者的支持。会议第三天,做出四个决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常委中再行适当的分工;取消在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仍由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同期声】遵义市市委党史研究室 李波
它纠正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正文】这是一个伟大转折!然而那一夜,遵义城的军情紧急,会议的决定甚至还来不及广泛传达,红军将士们已经准备好出发的行囊,北上甘肃、陕西,开辟新的根据地!迎接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不同的是,这一次在正确的指挥下,红军将突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