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长征路上 血战湘江

2016-09-28 20:10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1568

红军长征在江西信丰突破敌人布下的第一道封锁线,一路势如破竹,进入湖南,先后攻克汝城、宜章等第二道和第三道封锁线,来到湘桂边境。蒋介石调集三个省40多万兵力,于湘江东岸张开口袋;6万多红军在这里与数倍兵力的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血战。红军勇士用血肉之躯堵住了劲敌的围攻,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湘江浴血升华。(开窗)

《丰碑·长征路上》采访组经湖南汝城、宜章进入广西灌阳新圩时,天下着雨,这里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中新圩阻击战所在地,建有红军战士纪念塑像,一群人打着伞来此瞻仰、留影。

记者朱宇航: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红军连续突破了敌人三道封锁线,来到湘江岸边,蒋介石在这里构建了第四条封锁线 ,对于红军来说是一次生死大考验,这里是广西灌阳县 距离红军湘江的渡江点 约60公里,是敌兵追击红军的必经之地, 为了确保红军大部队的渡江安全,红三军团第五师决定在灌阳新圩阻击敌人。

记者朱宇航:您能介绍一下当年新圩阻击战的情况吗?

广西省新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岳启海:“1934年红军突破湘江的时候,彭德怀的三军团带领着4师5师6师阻击桂系(国民党军),当时我们5师只有4千人左右,桂系有1万人,李天佑师阻击数倍敌人,牺牲了2千多人,在这里阻击了3天左右,赢得了中央纵队渡江的时间” 

记者朱宇航:刚才岳老师讲到,红军以4千多人阻击1万多敌军,靠的就是咱们红军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

湘江战役纪念馆资料记载,11月中旬中央红军逼近广西境内的湘江边时,国民党湘军担负零陵至黄沙河之线防务,桂军负责全州、兴安以南防务,在湘、桂边境的黄沙河双方衔接。如此严密的封锁线,中央红军如果强行突破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11月21号,中央红军突袭了江华,佯装不过湘江,从此处深入广西中部建立根据地,见此,桂系军阀慌了神,遂决定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放弃湘江防线,“开放”桂东北通道,催促中央红军过境。这就使桂北的湘江线上从11月21号至28号的7天之内,无人防守。这在军事上讲,对中央红军冲破包围是难逢的良机。然而, 整整4天,带着坛坛罐罐众多辎重的中央军委纵队在湘江以东只行走了72公里,平均每天18公里。这种行军速度,到达湘江边,使中央红军有利的态势丧失殆尽。蒋介石调集的国民党湘军从黄沙河一带南下,先红军占领全州,并南进向红军扑来。

11月26号,白崇禧指挥夏威率第十五军的两个师和第七军的一个师,以三师之众向红军左翼进攻,使前线红军战士为了掩护后续部队过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广西省新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岳启海:“当年过江时候,在阻击战,飞机轰炸牺牲了很多红军将士。大量的献血流入湘江里面,湘江变成了红的河流。当年老百姓流传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鱼,十年不吃湘江鱼”,过湘江后清点人数不足三万人,牺牲了三万。”

记者朱宇航:湘江战役是红军在长征途中最惨烈、最悲壮的一场战役,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逆境中求生存的一段历史,展示了红军指战员不怕牺牲甘于奉献血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它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让我们今后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