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盒马鲜生北京大成店开业。此前,盒马鲜生多家门店因鼓励消费者使用盒马APP付款、不提倡使用现金而引起争议。
今年以来,杭州、武汉、福州等城市相继宣布加入“无现金城市”计划。很多人为手机支付带来的快捷、便利拍手叫好。然而,在人们快速奔向“无现金社会”的同时,还有一些群体,比如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他们感觉“跟不上”。手机支付会带来哪些不便?手机支付会取代传统支付吗?怎样让手机支付更普惠?这是我们面对“无现金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
手机支付=“无现金”?
在许多人享受手机支付便捷的同时,也有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认为这个新鲜玩意儿很不方便
“手机付款?用现金不行吗?”60岁的北京居民王霞在家收到一个到付快递,需要支付18元。
“不好意思,阿姨,我们现在不收现金,得用微信或支付宝。”快递员小侯拿着智能终端解释道。
“可我不会用手机交钱呀,要不等晚上我女儿下班你再来一趟?”王霞感慨,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了,帮孩子收个快递都这么费劲。
在很多人享受手机支付便捷的同时,也有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认为这个新鲜玩意儿真不方便。
“采用哪种方式支付,消费者拥有自由选择权。电子支付可以广泛存在,但不能消灭现金支付,强势支付方式不能排挤其他支付方式。”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赵鹞说。
王霞发现她家楼下的理发店、小区旁边的菜摊、路口的早点车都摆上了二维码,“我看别人用手机扫一扫就把钱交了,是挺好用。但我不会,对我来讲,买几块钱的东西,就是用现金最方便。如果不能用现金,那得多麻烦?”
赵鹞认为,现阶段我国网络支付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小额零售支付领域并不需要刻意推广非现金支付,手机支付和传统支付方式各有优势。从交易成本看,比如买包口香糖,用手机支付和用现金支付,交易成本没什么区别。“但在大额交易时,非现金支付能够明显降低交易成本。”
“只有消费者可以依据个人偏好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支付才能真正实现便利、快捷。手机支付不会对传统支付取而代之,恰恰相反,手机支付应是传统支付的有益补充。”蚂蚁金服品牌与公众沟通部高级公关专家孙洋说,“无现金社会”不是消灭现金,而是既能用现金也能用移动支付。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一部手机就能出门,手机支付还能帮助用户积累信用,获得便利的金融服务。
近年,“无现金景区”“无现金机场”“无现金城市”等概念相继提出,有些已成为现实。我国会步入“无现金社会”吗?
赵鹞认为,“无现金社会”更准确的说法是“非现金支付”,非现金支付早已有之,银行卡、支票都是非现金支付。现在发展较快的手机支付,只是非现金支付的一种方式。经济学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消费者喜欢多样性,多样性可以促进市场竞争,让消费者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更好的服务。要警惕一些企业试图推广某种支付方式,剥夺消费者使用现金支付的权利。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所谓的彻底消灭现金,而是多种支付手段并存。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微信支付、支付宝还是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都要依托银行系统完成支付。“现在不仅有刷卡支付、手机支付,以后还有可能出现生物特征支付等。但只要支付对象是法定货币,支付清算的流程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交易、清算、结算三个环节的风险点也不会变。支付创新还是不能跳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构成的二元体系。这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安全,也关系到每个人的账户与资金安全。”赵鹞说。
“跟不上”的人有啥痛点?
支付创新要考虑到人群、需求、偏好,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这不仅有商业价值,还有社会价值
1元,5元,10元……青岛居民孙涛有视力障碍,过去他每次出门都要提前摸索着纸币上的盲文,把钱分成几叠,便于取用。
现在,孙涛在超市选购完商品,不用再摸索每一叠钞票,而是用上了手机支付。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不用看,而是用听。“没想到我也能用上手机支付,自从学会了密码键盘读屏功能,我就可以用支付宝付款了,很多视障的朋友尝试后都很喜欢。”
采访孙涛时,是他无现金消费的第二十二天,他介绍:“前两天我到南京出差,没用现金,手机支付很方便,比如接入信用分后,酒店退房结账时可以省去查房的等待。”
可见,通过技术创新完善产品设计,能让手机支付走进视力障碍者、中老年人等“跟不上”的特殊群体。那么,“跟不上”的他们,究竟期待怎样的手机支付呢?
更简便——
“我女儿教过我扫码支付,她给我发了一个微信红包,我手机里就有零钱了。但我学了好几遍,等到自己用的时候,还是记不住点哪里,要是点开微信能看到支付按钮就好了。”王霞说。
赵鹞认为,所有的支付设计都是越简便越好,准入门槛要低、流程要少、具有便利性。现在扫码支付都需要用智能手机,虽然我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很高,但也有一定的门槛。比如Apple Pay要使用苹果手机支付。而在印度,普通功能手机通过短信确认即可完成手机支付,这个门槛就很低。让更多的人使用手机支付,就要设计更简便、适用的界面和流程。
更安全——
“现在手机支付为了便捷,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虽然额度不高,但如果被盗刷多次,也是一笔不小的钱。而且有些免密支付功能是在客户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动开通的,风险就更大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退休职工王庆富最担心手机支付的安全。
一般来说,在同等技术条件下,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是一个跷跷板,难以兼具。但随着技术进步,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相继问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支付的安全性。孙洋介绍,若一个人1小时前位置识别在北京,1小时后却在其他城市进行大额交易,支付系统会要求本人进行指纹、脸部或其他身份验证。
除了增强技术保障,还可以增加保险保障手段。消费者花几元钱给自己的支付账户买一份保险,如果在操作过程中证实是非个人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申请最高达百万元的理赔。
更细分——
“现在老年手机很常见,希望也有专门给我们视障人群设计的手机,并且装上更适合我们的支付工具。”孙涛说。
“支付创新要考虑到人群、需求、偏好的多样性,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这不仅有商业价值,还有社会价值。欧美国家有专门面向残障人士的定制手机,印度也有专门为文盲设计的手机,支付工具设计可以细分化、定制化。”赵鹞说。
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是使用比较广泛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但用户数量趋于饱和,扩展新用户的难度加大。因此,商家们也把目光投向了视力障碍人群、老年人群等特殊需求群体。“在产品开发和维护上,我们要与特殊群体用户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使用情况,改进软件设计。我们也正在联合手机制造商,推出针对特殊人群的定制手机,争取打开硬件细分市场。”孙洋说。
手机支付能否更普惠?
手机支付是“数字鸿沟”中的障碍之一,要引导不同人群尤其是“跟不上”的人群学会使用新事物,带着他们分享新产品新服务
时下,“共享单车”在不少城市流行起来,但对于62岁的王庆富来说,“手机一扫就能骑走”这看似简单的操作流程却有点“难”,主要是卡在手机支付环节。
“听说得用手机绑定银行卡,交了押金才能骑共享单车,我现在只会用微信聊天、看新闻,不会绑卡,还挺不方便的。”王庆富退休后从老家到上海照顾孙子,觉得大城市有很多新鲜事物。
“最近遛弯看到一家便利店,用手机点点就能进去买东西,我也觉得好奇,但是不会用。”王庆富说。
共享单车、无人超市等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应用,给很多人带来了便利,但有一部分人因为不会使用信息时代的工具,与这些创新应用之间存在着“数字鸿沟”,手机支付是其中的障碍之一。
传统商品和服务的支付方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现金支付、刷卡支付,升级到手机支付,比较容易实现多种支付手段并存。但共享单车、无人超市等产品和服务,从诞生之初就与手机支付绑定,把只会用现金支付的消费者排除在外。
如何让手机支付更普惠,让更多的人分享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何谓‘普惠’?就是让某些方面存在困难的人也能享受到公平、同质的服务,让他们也能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孙涛说。
让手机支付普惠更多人,要引导不同人群特别是“跟不上”的人群学会使用新事物,带着他们走向新产品新服务,这需要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努力。
赵鹞认为,实现手机支付更普惠,需要做很多科普工作。比如,借助每年的金融支付宣传日,提高特殊人群对金融支付的认知;用通俗的语言和案例,提醒老年用户各种支付手段的风险;制作一些小视频、小手册,详细介绍和演示刷卡、扫码、NFC(近场支付)等新支付手段的操作流程;教老人用手机交水电费等,从其身边熟悉的支付场景开始学习、适应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的普及也有助于金融服务的普惠。以往缺乏抵押物和信用记录的人很难从银行贷款,但手机支付可以通过数据沉淀,帮用户累积信用,让过去从银行借不到钱的人也有机会享受小额借贷等金融服务。
来源:新华网
实习编辑:刘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