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工遗”众兄妹 个个棒棒哒

2017-07-21 18:08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2912 东楚网  

黄石“工遗”众兄妹,个个棒棒哒

黄石“工遗”众兄妹,个个棒棒哒

黄石“工遗”众兄妹,个个棒棒哒

黄石“工遗”众兄妹,个个棒棒哒

工业遗产是一个城市工业发展的缩影,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变迁,记录了科技创新的足迹,映照着曾经热火朝天的生产生活,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千城一面的背景下,工业遗产是“阅读城市”的重要物质依托。

作为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3000多年的矿冶工业文化,是黄石无法磨灭的城市“基因”,并使这座城市拥有了众多以矿冶文化为典型代表的工业遗产。在黄石1410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147处与矿冶生产或矿冶工业相关。从商周时期铜绿山古铜矿的开采利用,到近代大冶铁矿、湖北水泥厂等的绵延生产,再到新中国成立后,黄石一直坚守在“工业粮仓”的阵地上,源源不断地向国家输送大量原材料。数千年的矿冶生产活动,使黄石的矿冶工业遗产已然渗透到街道、社区、里弄等城市肌理,独具黄石特色的矿冶文化和人文禀赋像长江之水延绵不绝。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和华新水泥厂旧址为典型代表。这里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保存完整、延续时间长、遗产门类齐全的工业遗产聚集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矿冶文明的辉煌,也记录了中国近代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是中华5000年悠久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在全国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唯一性、标本性。

我们要像守望先灵一样守望工业遗产,像传承血脉一样传承文化精髓,让黄石的矿冶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促进黄石的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8日上午,位于黄石港区的华新水泥厂旧址内,30多名工人搭脚手架、砌混凝土、修缮文物,热情高涨。

华新水泥厂旧址是黄石工业遗产“四姊妹”中的四妹。呵护与重用她,是黄石保护与利用工业遗产的一个缩影。

 大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块头大有内涵

华新水泥厂旧址的大哥,名叫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华新水泥厂旧址的姊妹有百余个,包括她及大哥在内的四位是其中的佼佼者。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这个大哥,离四妹20多公里,在大冶金湖。

他生于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已有3000多岁了。

他块头大——2.5平方公里,有内涵——商周至汉代不同结构、不同支护的竖井、斜井及盲井数百口;大小不一的平巷100多条;春秋时期的冶炼竖炉8座;古代的炉渣40万吨;铜斧、铜锛、船形木斗等文物1000多件。

通过比较全国其他古铜矿遗址,人们发现他年代久远、生产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

他获得了不少荣誉: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十二五”时期全国150处重要大遗址之一;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四方塘遗址);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二哥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高大而威猛

华新水泥厂旧址的二哥,名叫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

他离四妹最近。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这个二哥,曾是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一走近他,就能感受到他的高大。

他的冶炼高炉,高27.44米,相当于10层楼高,是当时亚洲第一高炉、我国现存最早的钢铁冶炼炉。

人们进一步了解他,就不得不赞叹他的威猛。

据《汉冶萍公司志》记载,1915年前,他的钢产量,曾几乎占到全国100。他留下的高炉栈桥、瞭望塔、卸矿机、日欧式建筑群等诸多设施,是最好的物证。

2006年,他跻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姐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高深而敢为人先

华新水泥厂旧址的三姐,名叫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

她位于铁山区,相距四妹16公里。

人们一走近她,就能看到她的高深——上下落差达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

此外,她还创造了多个第一或唯一:亚洲第一大人工天坑;中国第一个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张之洞创办的洋务企业中,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家;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铁矿山;中国第一支大型地质勘探队在这里成立;见证侵华日军疯狂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第一家铁矿山。

不得不说,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是个敢为人先的奇女子。

 四妹华新水泥厂旧址,勤勉而外向

华新水泥厂旧址身为四妹,比三姐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大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都生得晚。

她留下的7.39万平方米设施、83个文物单元(含3台湿法水泥窑、3台四嘴装包机等一批生产设施、设备及生产线、运输线等),见证了她的勤勉。

她于39年前投产的“华新窑”,广泛应用于我国南方地区大中型水泥项目建设中,并让她的管理技术传播到朝鲜、柬埔寨、越南等国。这说明她还是个优秀的外向型女子。

通过比较全国其他水泥厂旧址,人们发现她的年代较早、保存最好、规模最大,见证了我国水泥工业从出生到成长、长大的全过程。

她也获得了很多荣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黄石“工遗”,世界唯一

把黄石“工遗”四姊妹中的每一个请出来,都是棒棒哒!

但是,这并不是最奇妙的。

最奇妙的是,他们聚集在同一座城市,即黄石。

经严谨而细致的考证,世界上除了黄石,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同时拥有古铜矿、煤铁旧址、水泥旧址等多种工业遗产。

换句话说,以四姊妹为代表的黄石工业遗产,是世界唯一的。

这里的世界唯一,不仅仅指品种的多样性。在时间的连续、空间的密集,遗产的数量大、分布广等方面也是全国唯一、世界罕见。

从时间看,他们从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开始,历经各个朝代,绵延至今,从未中断,是我国各个城市中最为连续的工业史。

从空间看,他们从城西(比如华新水泥厂旧址)到城东(比如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从边缘(比如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到腹地(比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还有100多处与矿冶生产或矿冶工业相关,共同组成了我国城市中最为密集的“工遗”群体。

从生产看,他们参与开创了人类两大历史时期,即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当我国其他地方还在石器时代徘徊,他们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当我国其他地方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他们已向铁器时代奋进。当近代以水泥为最急需的建筑材料,他们又创造了水泥工业的摇篮。他们是我国多个历史时期,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从遗产保存来看,他们既有生产设施,如生产线、运输线,也有办公、生活设施,如日欧式建筑群;既有物质的,如各种设施,也有非物质的,如“华新窑”的管理技术、第一次用机器开采的技艺。他们是我国绚丽多彩的工业文化中,最为美丽的画卷。

 呵护他们,黄石有“三高”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推动黄石城市转型发展,”今年9月,黄石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发出了最强音。

随后,黄石市市长董卫民领衔“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推动黄石城市转型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黄石工遗保护、老城区改造、工业旅游发展等事宜。

这表明了黄石在呵护以四姊妹为代表的工业遗产方面,顶层设计高。

之前,黄石已成立了工业遗产片区保护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已搭建了正县级的文物局;出台了《工业遗产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在获得地方立法权后,黄石以法护遗,出台了《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这部《条例》不仅是黄石首部地方性法规,还是湖北省首部地市州地方法规、中国首部工业遗产地方法规。它将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黄石在呵护“工遗”方面,除了顶层设计高,举措也高。

2012年,黄石将工遗四姊妹组合到一起,积极申报,一举让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成功跻身《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是我国首次将工业遗产列入《预备名单》,至今黄石工遗是唯一一家。

近年来,铜绿山遗址编制了《保护规划》、划定了红线、安上了监测设备。华新水泥厂旧址编制了《保护与展示利用方案(一期)》《1-3号湿法回转窑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项目(一期)》等方案,累计申请到了8062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补助。其安防工程(一期)已试运行,1至3号湿法水泥窑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一期)已完成72,环境整治工程(一期)已完成55,包装车间保护工程已完成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则完成了《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多个修缮工程有望陆续上马。

为了举措得当,黄石还借智借力——聘请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为黄石申遗顾问,聘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持编制黄石“工遗”保护规划。

有了这些高举措,且顶层设计高,成效自然就高了起来。

铜绿山遗址总体面貌焕然一新,发裂、沉降等险情被实时掌握;华新水泥厂旧址1至3号湿法水泥窑的生产车间,原横梁、支柱极为单薄,现格外结实……

 重用他们,从一枝独秀到全面开花

2007年,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姊妹俩,共同组成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这座全国首个国家级矿山公园,拉开了黄石重用工遗的新序幕。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一枝独秀,相当孤单。

转变始于2013年。当年,依托华新水泥厂旧址,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成立;依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是继铜绿山遗址博物馆、大冶铁矿博物馆后又一个工业类博物馆;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则是黄石“工遗”中的首个考古遗址公园。

它们建成后,将成为长知识、看气质、传承文化的好去处。

到了2015年,黄石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大力发展工业游……”

相比其他城市,黄石既没有十大名山也没有十大名胜,只有“工遗”这种宝贝。

湖北省旅游局认为,黄石找到了自己的特点。

在工业游方面,黄石的构想是,在工遗四姊妹中的每一处,设置真人秀,即向人们重现精彩而陌生的故事,并让人们演绎;在他们的每一处,设置一个微车站。这个车站既是人们通过火车出行的站点,也是人们了解黄石“工遗”的景点。每趟火车行经黄石既有的铁路,内外装饰都复古,动力为无染污的电力;在他们与相邻的九古奇村、东方山、磁湖、西塞山之间,修建旅游通道,发展“工业遗产”产业。

打个比方,人们在西塞山,西塞山的古钓台重现戴着青箬笠、披着绿蓑衣的钓翁钓鱼的景象。人们可以扮演钓翁钓鱼,体验其中的意味。随后,人们通过旅游通道,进入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它以真真切切的生产,展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接着,人们乘上火车,约行程两公里后,到达名为“汉冶萍”的车站。车站的结构为清末民初的砖木结构,氛围为清末民初的彩旗招展,墙上的标语为“中国钢铁摇篮欢迎您”。在旧址处,人们可以扮演工人,炼出人生的第一桶“钢”。

再比如,人们游完了“汉冶萍旧址西塞山”后,乘上火车,前往华新水泥旧址处。约行程5公里,到达名为“华新水泥”的车站。车站的结构和氛围与“汉冶萍”站相似,但标语改为慈禧太后御批建厂的批文。在旧址处,原本灰蒙蒙的遗产,以艺术的理念、创新的手段,聚集了大批职业艺术家和职业设计师的大作。人们在名为“22世纪”的画室,可以泼墨挥毫,把心中的最美画出来;在名为“雅典娜”的微电影棚,可以客串导演,把心中的最感动导出来;在名为“银河系”的设计室,可以设计一件工业产品或者建筑。随后,人们通过旅游通道,到达磁湖。磁湖的岸线绿道,连成了滨湖景观带;磁湖的亭台楼阁,表演着各种达人自发演绎的节目。人们如果喜爱京剧,可以跟着黄石京剧花旦飙一曲;如果身怀绝技,可以与黄石铁鞋王试比高。接着,在由华新水泥湖底运输通道改建而成的水下餐厅,人们可以喝劲酒、品黄石港饼、饮珍珠果米酒、尝毛铺土猪肉。

“构想”充分考虑了黄石转型发展。

当然,它能否落实,需要进一步论证。

今天,黄石承办第一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并将此论坛永久举行地留在黄石,就是想进一步借智借力,更好地呵护与重用工遗,更好地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来源: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叶建鹏 

责任编辑:崇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