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这些情况……

2022-12-30 18:00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24213 黄石发布
今天(29日)下午黄石市“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在市政府3号会议室举行

现场介绍了

黄石港区园区发展、临空产业

项目建设、城市更新

民生实事等亮点特色工作

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冯   雨  黄石港区委副书记、区长

张   桢  黄石港区发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胡智全  黄石港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   学  黄石港区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

汪   松  黄石港区建设局党组书记

黄志军  黄石港区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区商务办主任

●主持人

       丁元拾  黄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冯 雨  黄石港区委副书记、区长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区“两会”刚刚胜利闭幕。今天,我们按照市委安排,在这里向广大媒体朋友介绍黄石港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接受媒体朋友的采访,感到非常荣幸。也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港区发展的各位媒体朋友、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2022年是黄石港区迎难而上、承压前行、极为不易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临空黄石港发展目标,坚持“两破一突”,聚焦“两稳一保”,创新开展“破冰奖”“躺平奖”评比,全区上下铆足干劲分秒必争,全力奔跑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安全稳定第一线,有效推动各项工作逆势赶超、争先进位。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6亿元,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6.5亿元,增长3.9%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00亿元,增长5.1%左右,增速均居全市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2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亿元,地方公共财收预算收入完成7.3亿元。预计“四上”企业净增入库52家,全区规上限上企业突破300家。今年,我们创新建立投融资顾问机制,帮助企业融资19.1亿元,延期还本付息6.3亿元。结合“双千”、“一下三民”等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480余个。兑现各类奖励政策9182万元,办理退税减税4.3亿元,减免房屋租金437.4万元。发放稳岗返还失业保险金1159万元、惠及2.6万人。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8430户,同比增长67.53%,总量位列城区第一。争取省级以上政策17项、省级重点项目6项、上级资金8.6亿元,获得“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等省级以上荣誉9项。华新1907文化遗址公园入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全国大学生思政教育基地。

聚焦“一带两园三圈”建设,临空格局基本成势。围绕迎宾大道沿线打造临空产业发展带,搭建平台载体重点布局航空物流、人力资源、商务会展等临空产业。在迎宾大道北侧,加速升级空港数字物流产业园,集聚了6家物流供应链上下游平台和企业。大力发展空港科创产业园和空港智造产业园,投资2亿元的独栋企业总部竣工验收,正在推进独栋总部、方家墩空港商务综合体、航空冷链物流产业园招商工作;投资1.6亿元的空港智造产业园建成封顶,实施“清园”行动全面提档升级,与浠水散花工业园区域协作持续推进。全力打造胜阳港、华新中央文化区和万达-坤宝三大商圈,系统谋划胜阳港商圈整体更新,配套市交通路步行街改造计划,投资了3.5亿元同步打造8条特色商业街;拆除3600余平米违章建筑联通沿江大道和中央文化区,服务保障华新街项目稳步推进;万达-坤宝商务楼宇蓬勃发展,临空关联企业纷纷入驻。

积极服务花湖机场,临空现代服务业优势更加突显。全区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83%以上,在服务业发展质量评估中位列全省第三。金融保险、人力资源、数字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突破性发展。全区有各类金融机构19家,保险公司区域总部26家;湖北鄂东人力资源产业园为花湖机场及周边产业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已入驻企业51家,服务企业超300家,送工2.8万人;黄石数字经济创新中心顺利揭牌;环湖大学科创园成功申报省级大学科技园,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酒店餐饮、商务会展等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华美达临空酒店成为机场涉外飞行员专用酒店,黄石万达嘉华酒店成为花湖机场、顺丰集团合作伙伴;联合市场主体,接连举办“文化节”“年货节”“啤酒节”“美好生活节”等大型节会活动19场,人流量、销售额同比增长45%-111%;协助发放各类消费券1.78亿元;成功协办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国家乒乓球青年男队封闭集训、花湖机场行业验收专题会等一批赛事展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市城区率先承接全程网办的不动产审批事项,颁发全市“一业一证”改革首个旅馆行业综合许可证;“信用+风险”监管体系获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称号;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其中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被列为全省标杆指标。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城市建管更具活力。将共同缔造理念贯穿于老城区功能疏解和完整社区建设全过程当中,打造宜居韧性城市。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拆除违章建筑3.9万平方米,投资5.5亿元完成17个老旧小区、10个农贸市场改造,争取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融资授信单位资金3.7亿元。坚持“改造一个街区、激活一个商圈、提升一个业态”,以老旧街区改造带动消费扩容提质和传统业态升级。武汉路商业街满铺运营,鼓励引导市场主体装修提档、业态升级,成为全省城市更新产城融合样板。打通2条断头路,改造20条背街小巷、污水管网28.5公里。强力开展永安里市场周边综合治理,有效整治市场环境、经营秩序、日常管理等方面沉疴顽疾。百大鲜生天虹店成为全市智慧化A类样板市场。推动19个省、市级共同缔造试点小区建设,深入实施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等“十大提升行动”。

全心全意办好民生实事,民生福祉持续增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认真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投资2.7亿元新改扩建5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2340个。花湖小学被中央军委、教育部确定为“八一爱民学校”援建对象。举办用工招聘活动70场,帮助1.2万名劳动者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26%低位水平,就业综合指数和社保综合指数综合排名全市第二。新增社区养老中心4个,改扩建社区嵌入式养老床位72张,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5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40户。老旧住宅加装电梯104部,占全市总数80%。4个城市(口袋)公园建成开放,青港湖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体封顶。

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今年以来,黄石港区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应对多轮疫情冲击,严格落实、科学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举全区之力坚守武黄高速卡口,累计参与值勤超5万人次,取得了“未停一天课、未停一天工”的不易战果。完成市级挂牌督办的3处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区级挂牌的22个安全隐患全部销号。深入开展“雷火行动2022”“找堵防”等治安行动,扎实做好自建房屋安全隐患排查、燃气安全检查、极端天气防范应对、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全年未发生工矿企业亡人事故,有力保障了党的二十大、春节、国庆等重要节点安全稳定。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个性问题整改销号率达100%,拆除长江沿线历史遗留建筑物1700余平方米,沈家营码头整治成果成为全省长江大保护典型案例。长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成功申报EOD模式试点项目。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持续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当前的黄石港区,正处于多重机遇叠加的战略发展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其中特别提到,要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增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省委书记王蒙徽在黄石调研时要求黄石要抢抓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机遇,构建花湖机场与天河机场“双枢纽”格局,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武鄂黄黄“1小时通勤圈”的形成,推动鄂州、黄冈、黄石融合发展。黄石港区区位优越,历史厚重,北接鄂州,西靠武汉,与黄冈一江之隔。江北工业园区座落浠水散花镇,是武鄂黄黄都市圈的地理核心、发展传动轴;花湖机场正式运营,S350高铁谋划推进,黄石港区作为花湖机场毗邻区,直线距离8公里,15分钟车程,加上发展要素聚集、城市功能完善、商贸服务发达,服务花湖机场发展当仁不让,得天独厚;在武汉都市圈国家级发展战略中,黄石市是重要节点城市,黄石港区是其中重要增长极,黄石作为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黄石港区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在产城融合方面创造了典型经验,在促进传统商圈有机更新方面大有可为。

盘点过去,来之不易,成之惟艰。我们深深感到,实现的每一次进步、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省市的坚强领导,在于全区干部群众的拼搏奋斗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黄石港区将继续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推进“两破一突”,提振发展信心、提升发展能力、提升发展质效,深入实施园区建设,突破发展临空产业,盘活扩大有效投资,系统补齐民生短板,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核心区、全域临空先行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城市更新样板区和美好生活引领区,奋楫扬帆,赓续前行,为一域争光,为全局添彩!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黄石港。借此机会,诚挚邀请大家到黄石港区来,听听黄石港的脉动,看看黄石港的发展,讲讲黄石港的故事。谢谢大家!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来看现场解答👇

     记者:黄石港区作为黄石市的北大门,请问在融入武汉都市圈,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石港区发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桢:近年来,黄石港区坚持把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作为临空黄石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抓手,围绕打造黄石临空经济“桥头堡”、跨江发展示范区持续发力。

一是深化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动航空物流、人力资源、酒店会展、电子商务等空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湖北花湖机场后勤配套承载区。目前,空港数字物流产业园已进驻物流平台6家、税收超5000万元,鄂东人力资源产业园入驻企业51家、营业额突破5亿元,黄石智通、康智人力等顺丰服务配套企业全面入驻。华美达临空酒店成为机场涉外飞行员专用酒店,黄石万达嘉华酒店成为花湖机场、顺丰集团合作伙伴,黄石数字经济创新中心顺利揭牌,注册入库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122家。邦之德牧业、科航电缆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8430户,同比增长67.53%,市场主体规模居全市城区之首,规上限上企业突破300家。

二是多点推动项目建设。全年纳入跟踪督办项目52个,已开工40个,开工率77%。总投资42亿元的空港智造产业园一期、网安科技研发大楼、鑫大地建材定制产业园等18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投资2亿元的独栋企业总部一期竣工验收,投资6亿元的中央文化区(一期)已封顶,均获批省级“双重点”项目。配套市交通路步行街改造计划,投资3.5亿元同步打造南京路、黄冈路等8条特色商业街。投资1亿元的“可触摸光显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启动建设。围绕配套花湖机场,引进了恒基自动化物流智能装备、中科智慧航空餐饮、中咨保盛航空食品等适空项目。环湖大学科创园成功申报省级大学科技园、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全区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同比增长5.7倍,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完善交通互联互通。举办了黄石港·浠水园区共建项目开工活动。启动了兴港大道(黄石港区)—策湖湿地公园(浠水县),滨江大道(浠水县)—兴北大道(黄石港区)等道路建设。近年来,实施了朝阳路延伸段、花湖大道延伸段、一轴路、纺织二路、钢材市场路等7条断头路打通工程,进一步深化与鄂州市、黄冈市等地互联互通。

四是创新同城化合作机制。多次赴鄂州市鄂城区、黄冈市浠水县调研交流,就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交通往来等方面签订了友好合作框架协议。黄石港区-鄂城区两地实现社会保障卡申领,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和结算,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等30个高频事项“跨城通办”。

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信用+风险”监管体系获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称号,“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获全省表彰,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被列为全省标杆。856项政务服务事项整合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在各城区率先承接全程网办的不动产审批事项。

各位记者朋友,下一步,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继续把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历史使命、重大发展机遇,围绕打造武汉都市圈核心区,吹响“同心筑梦,同城共进”集结号,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记者:我们知道,黄石港区服务业连续几年在全省排名靠前,黄石港区作为服务业强区,请问围绕扩大内需,打造消费中心有哪些重要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石港区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区商务办主任黄志军:2022年以来,黄石港区按照推进科创临空、产业临空、智慧临空、生态临空、人文临空发展思路,创新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层次、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消费总体规模。围绕扩大内需,打造鄂东区域消费中心的目标,聚焦用力,攻坚克难。

一、夯实产业基础筑牢发展根基。今年以来围绕提升商贸服务业对消费实现、流通传递、城市服务、就业承载的基础性作用,实施“商贸服务业提速增效工程”目前我区限上商贸业服务业企业共有184家,正在走流程的有54家,今年预计新增线上商贸服务业企业47家。

通过消费扩充工程、消费提升工程、消费拓展工程计划的实施,全面增强消费总体规模,提升消费档次,拓展消费形态,各项经济指标企稳向好,2022年元~11月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2.57亿元,同比上升2.3%。增速全市排名第一,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预计年底完成166.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00亿,增速居全市前列。

中央文化区、交通路步行街等大型重点项目蓄势待发,坤宝银座、摩尔城、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蓬勃发展,今年在全省服务业发展评估中位居第三。

二、聚焦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效。以城市更新第一批试点为契机,深挖城市文化根源,强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创新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层次、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消费总体规模。通过与省商务厅、市商务局上级部门对接为“交通路、武汉路、黄冈路、花山路”申报省级示范步行街和市级特色街区,为黄石港万达申报“夜经济集聚区试点”。系统谋划胜阳港商圈整体更新,鼓励引导市场主体装修提档、业态升级;聚焦临空服务业态,举行临空服务对接会推介本地酒店、餐饮、住房、家居等企业资源,为珍珠果、锦江、食博园申报“荆楚优品”提升品牌知名度,促进商品消费市场进一步发展。

三、创新工作举措推动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展会经济,加快推动打造鄂东区域消费引领中心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有节过节、无节造节”的思路大力发展节会经济,突破传统思维、创新办展方式、提高办展质效,举办以城市生活、商品流通为主题的年货节、美食节、车展、房展等大型节会活动19场,带动黄石本土企业参展近百次,消费市场整体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其中劲牌之春磁湖文化节·年货节共60家参展商家,三天累计客流30万人次;“欢购荆楚·约惠黄石”美食节共28家参展商家,黄石港万达广场客流量19.4万人次,广场总销售2249万元,同比增长70.80%,给本地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同时通过活动集聚的人气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名气;武汉路商业街满铺运营,成为全省城市更新产城融合样板,摩尔城、万达两大商圈新引入知名品牌和商户共计104家,涵盖餐饮服务、生活服装、珠宝首饰等多个业态。

今年以来,我们在建设临空黄石港征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我们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在建设现代化服务业试验区,打造鄂东区域消费中心上贡献力量。

记者:近年来,黄石港区城市更新和商圈改造提档升级工作成效明显,亮点突出,请简要介绍下黄石港区城市更新工作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石港区建设局党组书记汪松:黄石港区是黄石市的老中心城区,面积5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万,2000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100%。随着城市发展重心转移,一方面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大规模增量建设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功能设施、环境面貌、管理模式与群众美好生活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势在必行。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立足城市发展新形势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以内外兼修为根本要求,以共同缔造为主要路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特别是2022年,将工作重心由“大拆大建”的增量建设逐步转向存量提质改造。

一、坚持观念革新,统筹更新布局。我区坚持全领域更新、全功能更新、全周期更新,我们结合市、区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城市更新中长期规划,将全区划分11个更新片区,科学确定城市更新的“底图单元”。通过城市体检评估,统筹产业发展、设施完善、功能拓展、环境提升、业态升级、民生保障、城市安全等现实需求,确定布局、功能、产业、生态、人文、民意等6个更新维度,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各环节,从“七分建设三分管理”转向“三分建设七分管理”。

二、坚持内外兼修,突出更新品质。按照“先民生后提升、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观”原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城市体检为基本手段,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功能短板。近年来,全区累计改造污水管网58公里,拆除违章建筑6万平方米,打通城市断头路8条,实施长江岸线复绿工程近600亩,改造老旧小区40个,修缮房屋外立面30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5000个,新增城市公园等群众活动场所3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6所,启动6个社区居家养老项目,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社会治理智慧化有机融合,增设单元门禁、人脸识别抓拍、安防监控以及电子围栏等智能设备800套,开发建设智慧停车、智慧安防等线上管理服务平台,逐步消除管网不畅、交通拥堵、设施老旧、环境污染、上学难、养老难等“城市病”。

三、坚持机制创新,强化更新保障。我区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城市更新指挥部,从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拉动经济复苏、激发城市活力,在项目专业监理的基础上,建立专家审查、人大监督、群众参与“三位一体”监管模式,邀请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专项民主监督,始终让群众“沉浸式”参与更新全过程。探索建立了改造资金政府、居民和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创新融资方式,扩大融资规模。通过科学包装项目积极对上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9亿元,发行专项债4.21亿元;鼓励居民使用房屋维修基金、住房公积金等用于自主改造修缮,引导产权单位、管线专营单位合理分摊改造成本,撬动社会资本0.7亿元,有力破解资金难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记者:湖北鄂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我省的第四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黄石港区是如何服务就业带动产业发展的?

黄石港区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学:2022年,黄石港区一手抓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一手抓人力资源这个第一资源,实现了稳就业和强产业的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良好成效。2022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371人,扶持创业1287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14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26%低位水平。

一是抓平台建设稳就业。重点打造3个平台。打造线下就业平台,建成湖北鄂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零工驿站主站、黄石港区人才驿站、万达广场零工驿站、社区零工驿站等分站点,为群众提供招聘信息发布、免费求职登记、零散用工介绍、就业政策咨询、创业指导扶持、劳动权益保障等一站式就业用工服务,今年来收集求职简历4000余份,为400余家企业发布招工信息。

打造线上就业平台。开发线上零工驿站微信小程序,群众通过手机可以实现发布招工信息、投递求职简历、观看直播招聘、查询就业政策、寻找零工服务、入驻零工平台等功能。线上平台累计入驻企业800余家,提供岗位6000余个。

打造外地引才平台。结合乡村振兴,与蕲春县签订就业合作协议,建立蕲春就业服务站,将我区重点企业招工信息在当地发布,利用农民工返乡契机,多场次开展两地劳务协作招聘活动,持续引导蕲春务工人员来黄就业。各类平台共发布招聘信息100余期,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今年8月,“零工驿站线上招聘平台”获评为“全国优秀就业成果服务奖”;“黄石港区·蕲春县乡村振兴区域协作就业合作”获省级“优秀就业服务项目奖”。

二是抓政策落实促创业。重点围绕“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孵化、创业辅导”四位一体创业扶持体系,引导帮扶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在黄创业。今年来,加大低息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17人、1.42亿元;办理社会保险补贴3562人、356万余元;完成职业培训补贴2904人、208万余元。建成环湖大学科技园、鄂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落实房租水电减免政策,累计入驻企业200余户,带动就业3200余人;深化“双千”活动,积极为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159万元、惠及2.6万人。

三是抓品牌聚集强产业。黄石港区围绕融入武汉都市圈建设一体化和黄石市临空商务产业园发展战略布局,提档升级湖北鄂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省级达标验收。2022年,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积极引入全国、全省、全市知名人力资源公司,平均每年新培育规上企业2家,目前,入园企业共有51家,实现产值5亿元,税收4020万元,为全市及周边地区提供送工2.8万人次。

2023年,我们将以积极姿态主动打造武汉都市圈核心区,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服务产业,在服务民生、助力发展上下足功夫、奋力奔跑。

记者:黄石港区作为教育强区,为打造现代化临空黄石港有哪些重要的举措,取得哪些成效?

黄石港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胡智全:黄石港区是黄石市的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作为全省唯一的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县、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市)区、湖北省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省教育科研8强县(市)区和全省素质教育实验城区,教育强区品牌愈发彰显。

一是聚焦民生福祉,持续优化育人环境。黄石港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聚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目标,着力优化教育布局,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改扩建项目总投入近6个亿,增加学位3100个。仅2022年投资近2.7亿元新建湖北师范大学附属磁湖中学,改扩建花湖小学、中山小学和江北学校附属幼儿园等5所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2340个。全面实现了各类学校硬件软件“双提升”、“家门口好学校”双覆盖。

二是聚焦教育教学,巩固教育质量全市领先地位。区域推进“幸福德育”和“健康课堂”课题研究,一系列德育品牌活动和区域健康课堂范式,形成区域品牌全省推广。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黄石港区学生语文和艺术学业表现水平处于全国高位、全省领先,区域义务教育呈现优质均衡发展态势。2022年全区中考成绩稳居全市前列,2个教育集团荣获“初中教联体教学质量优秀奖”,3所学校荣获“2022年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2022年省级优秀基础教育教学再结硕果,各级各类课题立项总数全市领先。

三是聚焦强师铸魂,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加大教师交流力度,促进优质师资均衡配置。多举措培养名优校长、卓越教师,通过名校长的示范引领、骨干校长的真抓实干、后备校长的培养储备,锻造名校长队伍的成长链条。实施“领航、领雁、青蓝”教师培养工程,全面提升校长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各级各类教师技能竞赛中,我区教师获奖占比全市遥遥领先,教育核心竞争力继续凸显。

四是聚焦综合改革,助推学校内涵发展。基础教育课程、集团化办学体制、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改革稳步推进,已形成了“四大教育集团+四所品牌学校”的义务教育办学新格局。“一校一品”办学特色鲜明,八中“务本乐学”、十四中“德雅教育”、广场路小学“尚真教育”、武汉路小学“点·趣文化”、中山小学的“精彩中山”、老虎头小学的“灵动教育”等校园文化,不拘一格,各具特色。“双减”工作成效明显,课后服务模式呈现“一校多品”特色,多所学校创新典型成为全市“双减”工作典范。

五是聚焦校地合作,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校地合作交流,先后与湖北师范大学、江汉大学签订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在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和高校教师基层工作站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和深度对接,形成高校与地方教育事业双赢的联动发展格局。挂牌成立湖北师范大学附属磁湖中学,依托湖北师范大学的高校资源,注入新活力,打造一批质量过硬、特色显著、品牌响亮的黄石市教育新坐标。

下一步,黄石港区将大力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以“双减”撬动教育教学变革,以教育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在构建良好基础教育生态、推进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奋力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临空黄石港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