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套路也是路

2017-05-14 09:35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0 每日新报(天津)  

 

《摔跤吧!爸爸》:套路也是路(图)  

既没有好莱坞特效,又来自陌生的印度,可《摔跤吧!爸爸》一上映,似乎就已经提前锁定了今年口碑最佳的院线电影。一贯吝啬的豆瓣网友,为该片打出了9.2的高分,已经追平了去年口碑最高的《疯狂动物城》。

其实无论从取材到技法,《摔跤吧!爸爸》都充满满满的套路:没有过多的感情线充斥,只有单线的父女情;没有过多的矛盾来制造戏剧化,只有一场连一场的比赛。影片基本上就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了一个退役的全国摔跤冠军将女儿培养成女子摔跤世界冠军的故事,看上去和绝大多数体育电影并无太多差别。但这恰恰是印度电影的可怕之处,依附于宝莱坞强大的电影工业实力,一个情节老套的励志故事,依旧能看得观众血脉偾张。

因为是改编自真人真事,女儿们小时候经受魔鬼训练的戏份改编空间比较大,后面参加国际赛事就几乎只能靠摔跤场景本身来支撑了,剧情上让人没有太大的期待。好在《摔跤吧!爸爸》通过三场扣人心弦的竞技对决,几乎勾连起整个角色的成长脉络。从女儿打架挖掘出摔跤天赋,到对女儿进行“魔鬼”训练,再到女儿遇到新教练后两代价值观的碰撞,都是人物与动作交融的好戏。就在我们还在吐槽“抠像”“替身”时,《摔跤吧!爸爸》所有饰演摔跤手的演员都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专业训练,拍摄时绝对都是实打实摔、童叟无欺。这样一来,即使没有花哨的剪辑画面,整个摔跤的过程也显得非常热血,尤其是最后一分钟的梗被玩得炉火纯青,女主角的数次反转,给了观众最大程度的代入感和真实体验。

虽说上述手法都是体育题材电影的标配,但套路也是路,很多时候套路意味着对规律的尊重。经典励志电影的套路往往都是如此,有的人讲出来会是干巴巴的虚伪模样,而《摔跤吧!爸爸》却能在细节之处表达出淋漓尽致的情感,用最常规的叙事手法,达到最大的情感效果。

名不见经传的该片之所以能在国内一路攻城略地,除了本身质量过硬,更多是由于国产影片在体育题材上的表达缺失。长久以来,我们过于迷信大IP,习惯于架空历史的玄幻题材,但呈现给观众的,都是些污染眼球的半成品。反观《摔跤吧!爸爸》,能通过一部电影,把民族自豪感的彰显、英雄主义的体现,阿米尔·汗的明星效应……发挥到淋漓尽致,甚至还触碰到直男癌、女权这样的社会敏感话题,这种合力产生的影响,想必要比一部电影要大得多。

责任编辑:崇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