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落实教育扶贫,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7-02-23 17:11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0 央视网   张福伟 魏利洁

2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主题是“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集体学习时再次指出,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落实教育扶贫,突出解决学生上学难等问题。

孩子的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今年1月24日,习近平到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

兴学校 让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受教育

改善办学条件,打造教育“硬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和成长,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要求,各地就贫困地区学校状况,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根据要求,各地加大了对农村办学条件的资金投入。河南省“十三五”期间将投入资金245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增加乡村教师数量与质量,让孩子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根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去年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吸引了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助力。去年甘肃省就为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的16.36万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资金共计60297.4万元。

农村教育也需要社会上更多的人和企业关注。马云基金会去年举办的“马云乡村教师奖”活动,从全国评选出了100位乡村教师,并给予每人10万元的奖励,就是为了让他们带动更多乡村教师改变中国乡村教育的落后面貌,为农村教育增添新活力。昔日从河南郸城县走出去学知识,如今回家乡帮“穷亲”的成功人士,他们中有的人为家乡捐建小学;有的创办新潮职专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0年间帮助3000多名农村青年实现了就业。农村教育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帮助下,正在加快摆脱贫困的步伐。

免学费 让孩子圆满完成学业

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孩子中途辍学的现象在农村时常可见,这些年,国家不断加大对这些孩子进行资金补助或者减免学杂费等措施。“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中央财政也将继续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给予政策倾斜,让更多困难家庭孩子能够受到良好教育,拥有更多上升通道。

“孩子进城上学,不仅让她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也让我们家收入翻了番。教育扶贫让我们全家都得了实惠”,石家庄市贫困地区学生家长张淑红边忙着煎饼摊儿的生意边笑着说。这些年,石家庄市启动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将深山区学生全部免费异地安置到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就读,并对纳入深山扶贫范围的所有学生不仅免除杂费、住宿费,每年还发给每个学生生活补贴2400元和交通补贴450元。这种教育扶贫方式不仅让张淑红这个贫困家庭不再为孩子学费发愁,而且还能让他们从家里走出去进城打工。生活有了奔头,一个贫困家庭从此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湖北省全面启动了“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2015—2019)”,提出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惠及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这里的关键就是实施好“五个精准”。

“精准改造”,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有学校可上,而且能上好学校;锁定贫困地区,不留“死角”;切实从最困难的地区做起,聚焦薄弱学校,做到精准扶弱;着力“雪中送炭”,满足基本需要,坚决不搞“锦上添花”,杜绝超标准豪华建设。

“精准招生”,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拥有教育机会,而且拥有更多优质教育机会。进一步推进招生改革;通过多项倾斜政策,从实施优质高中招收农村学生计划,到实施好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再到省属院校安排一定的计划招收农村考生,让更多贫困家庭孩子进入优质高中、重点高校。

“精准资助”,让贫困户子女不仅上得起学,而且免费上学。义务教育阶段实行“钱随人走”,贫困家庭孩子无论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都可享受“两免一补”。高中阶段,全免学杂费并补助生活费。大学阶段,完善贫困家庭大学生学费减免制度,高校内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家庭大学生。

“精准就业”,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有业可就,而且能够持续发展。建立贫困家庭大学生实名制信息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培训;落实高校毕业后服兵役、下基层的优惠政策;鼓励贫困家庭毕业生回乡自主创业,最终达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的目的。

“精准培训”,让贫困农民拥有一技之长,能够脱贫致富。建立面向农民朋友的职业教育“培训包”,采取“群众点菜、专家主厨”的方式,组织“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使农民朋友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有效益。

增技能 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巡视员谢俐介绍,为提升脱贫能力,职业教育被列为“五个一批”精准脱贫的重点,既重视教育脱贫,也重视为产业脱贫提供人才支撑。

农村职业教育是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方式,寒门子弟掌握一技之长、就业脱贫这条路将更畅通,更有利于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前,我国广泛推广的义务教育加免费中职教育的“9+3”模式,在贵州已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几年贵州中职和高职院校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8%和95%以上。今年我国还将启动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的,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的标准给予补助,同时各地也会采取相应学费减免措施,帮助贫困人口掌握职业技能,助力他们顺利就业。

“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在促进扶贫工作大局中的基础性、可持续性作用正在不断地发挥出来,在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个人、家庭、社会的共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2017年新起点线上,教育扶贫将再接再厉、奋力前行,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到免费教育,为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再作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