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时粘家庭代表受到总书记接见

2016-12-14 09:38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2111 东楚晚报   贺介飞, 刘时粘

穷苦出身但教子有方 四个子女个个上了大学

12月12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刘云山等在北京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

穷苦出身但教子有方 四个子女个个上了大学

看书写作是刘时粘的一大爱好

“见到习总书记了?和电视上是不是不一样?”13日下午,刚从北京回到阳新父母家,刘宏慧就被亲友团团围住了。

12日上午,在北京京西宾馆,作为全国300个家庭代表之一,刘宏慧代表父亲刘时粘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当晚,央视新闻联播以11分钟的时长报道了这次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

尽管是穷苦出身,但4个子女个个成器,一大家子就有5个博士,刘时粘家庭被誉为“超级博士”家庭。“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个比我们更优秀的家庭,这辈子只能说上不愧对父母,下不愧对子女,他们能够成才也是自己的造化。”在荣誉面前,刘时粘老人却很淡定。

未进大学门,却将四子女送入大学

1940年出生的刘时粘经历过解放前的动荡、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每一时间段的记忆,在退休后至今,这位老人都用笔一一记下。

“一个人的一生就像一滴水,从高山泉眼冒出来时是清澈纯真的,在落差的作用下会奔腾直下,最后流入江河回归平静。”刘时粘常把人生三个阶段比喻成水,他觉得人就该这样,什么样的年龄要有什么样的人生姿态。

刘时粘的老家在阳新县枫林镇坡山村,坡山因北宋文豪苏东坡的游历得名。古往今来,坡山下的人们重文崇教,以先贤为标杆。刘时粘也一样,姊妹四人中,他排老幺。

很多年后,忆及往事,刘时粘依然会感慨自己是兄妹中脑瓜子最呆板的一个。不过,也许是受父亲影响,刘时粘生来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

凭着这股子劲,刘时粘一口气读到了高中。然而,23岁那年,高考失利,刘时粘回到老家务农。

因为毛主席语录学得扎实,刘时粘在阳新县“红”过一回,他还代表县里去了省里参加演讲活动。

区里发觉刘时粘是个人才,让其担任乡村文化员(文化站)。之后,刘时粘在公社办过粮食加工厂、开过机修厂,担任枫林卫生院院长、阳新人民医院副院长,最后在阳新县卫生局退休。

期间,老大刘宏英、老二刘宏达、老三刘宏慧、老四刘宏宇相继出生。由于长时间忙于工作,四个子女大多数时间由老伴柯爱秋照顾。

如果让刘时粘选择这一生最光荣的事,他肯定会说自己未进大学门,但将4个子女送入大学。

一门五博士,老来四处“飞”

如果不是凑巧,这些天,刘时粘还会呆在广州市天河区小儿子的家里。老伴柯爱秋也一样,像平常那样呆在武汉大儿子家。

“别人老了都窝在家里,我们家人老了还要到处飞!”刘时粘穿着棉袄坐在暖炉旁打趣两人的晚年生活。

一本书、一杯茶、一部手机、一盘花生,在阳新县城成家垅家里,刘时粘一天的生活基本是这样开始。

灵感来的时候,老人会拿出纸笔将脑海中的构思以诗或散文形式记录下来。5年前,他的50万字《风雨人生路》自传便是由此得来。

一生未打骂过子女一次,唯独一次“动粗”还是大儿子上中学时打台球被他揪着耳朵拎到学校门口。

大女儿通过自己努力,如今与老家枫林的丈夫在美国定居。大儿子刘宏达华师毕业后一直念到博士留校任教,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小女儿大专毕业后在阳新县妇幼医院上班。小儿子武大新闻系硕士毕业后,去了新华社广州分社当编辑。

多年过去,四个儿女除小女儿外,其余3个均拿到博士学位,大儿媳和女婿也都为博士,这样下来,这一大家有5个博士。

虽然被誉为“博士家庭”,但退休后的刘时粘夫妇可没闲着。先是去了加拿大(当时大女儿大女婿均在加拿大上班)生活,闲不下来的两人还短暂打了几个月“洋工”。接着,因为生活不习惯,两老又回国。

大儿子在武汉,小儿子在广州,小女儿在阳新,刘时粘和老伴“各自分工”。刘时粘去广州跟小儿子一起生活,顺便照顾孙子。老伴则在大儿子家生活,照顾孙女。

“今年在阳新呆了82天,200天呆在广州,其余在武汉。”刘时粘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四处奔波”的日子。

热衷公益,编写“百岁梦”送亲朋

在柯爱秋的眼里,去哪里也不如自家的窝舒坦。

能喝半斤酒,偶尔抽根烟,麻将打得转,还能来几段广场舞,67岁的柯爱秋比刘时粘“潮”得多。

只要在阳新,除了下雨天,每天早晨,刘时粘在家里敲背踢腿时,柯爱秋就穿着舞服去附近的陵园广场跳广场舞。吃完早餐,柯爱秋去菜场买几个小菜,外甥回来就加一个菜,不回来,两个老人就着小菜喝点小酒。

晚饭后,柯爱秋去邻居家搓几圈麻将,刘时粘则去莲花湖桥头公园散步消食。不吵不闹,退休后的两位老人,一个管人间烟火:柴米油盐酱醋茶,一个则专心写书立传:风雨人生路、苦涩人生……

由于儿子常年出差,儿媳上班只有晚上回来,在广州的日子里,刘时粘和读小学的孙子成了伴,两人在家里时还“抢”手机,老的要看微信、养生学,小的则要玩游戏。

这边,在武汉,柯爱秋做得一手好菜,孙女宁愿赶时间回家吃饭也不在学校食堂就餐。放心不下独自在阳新生活的小女儿,等儿子出差回来,柯爱秋就回家看看外甥女。

大半辈子在卫生系统上班,在退休后的大部分时间,除了写作,刘时粘就搜集整理养生知识,然后编发成册子分发给同学和亲朋好友。

古道热肠的刘时粘从2011年开始至今,自费4万余元给邻居朋友无偿送去500册“百岁梦”保健书、300把保健锤,其他的还有用于老人听音乐的小音响、太阳镜。

不仅如此,作为枫林镇人的刘时粘还时刻想着为家乡做点事,2014年初,刘时粘受邀担任了该镇几家企业老板投资200万元筹划简历的教育基金会经历,每年将十几万元的利息资助枫林镇新入大学的贫困大学生。

多次获殊荣,一颗平常心对待

从2011年11月1日、2日,东楚晚报率先连续报道刘时粘老人后,这一家人的生活开始“不平静”起来。

先是获得阳新县最美家庭称号,接着在黄石也获得相关荣誉。2015年5月,刘时粘家庭获得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的“全国最美家庭”证书,系黄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家庭。

2015年6月,刘时粘家庭又获得由中宣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的“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全国一共10家,刘时粘家庭是湖北省唯一入选的家庭。

这次由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作为全省11个入选家庭之一,刘时粘家庭榜上有名。

大约一周前,接到市县妇联通知赴京时,刘时粘还在广州小儿子家,老伴则在武汉大儿子家。担心自己吃不消,刘时粘让小女儿刘宏慧代替自己前行。

“全国一共300个家庭,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当中还有不少是少数民族地区代表,在大会前听到他们的感人故事,几次都掉下眼泪。”13日下午,回到阳新的刘宏慧依然难掩激动,丈夫袁修刚在一旁“洗耳恭听”。

第一次见到习总书记,第一次现场听习总书记讲述自己的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故事,第一次与全国来自各行各业的杰出家庭代表共同分享家庭的温暖,刘宏慧心潮澎湃。

12日上午9时30分许,习总书记来到大会的主办地——京西宾馆与大家见面致意时,全场响起持久的掌声。

“合影时,我当时站在第四排,跟习总书记只隔着三个人!”刘宏慧比划着一天前的场景,没有丝毫的旅途疲倦。

“昨日晚上他在微信跟我说,爸,我要入党!”刘时粘笑着告诉东楚晚报记者,可能是受到他们感染,已过40岁的女儿竟想起了进步。

刘宏慧分享着这次“传奇般”的见闻,屋子里不时传出笑声。刘时粘默默靠在沙发上,又不慌不忙拿起书看起来。

“再高的荣誉都会成为历史,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活在当下。”刘时粘说。

对于老人来说,还有好多事等着他做咧。

来源:东楚晚报  记者 贺介飞

(责任编辑:邓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