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黄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聚力城乡融合和乡村全面振兴,更加深入推进全域一体化发展。近年来,黄石突出做好“融”字文章,城乡关系更密切,城市功能更完善,全域融合,已然成为推动黄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随着全域一体化进程的开启,黄石的城乡面貌有了新变化,一批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了市民,从平房搬进了楼房,开发区·铁山区金山社区的物业管理负责人刘春兰就是其中之一。
开发区·铁山区金山社区居民 刘春兰:原来门口的垃圾,都是在门口挖个粪堆。烂在门口,蚊子又多,苍蝇又多。现在住在还建房里,卫生有人搞,绿化有人管理,都方便了。
刘春兰生活的改变,是黄石深入推进全域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红利”。通过全域一体化发展,目前,大冶湖新区与大冶城区基本融为一体,黄石市区与大冶城区连成一片,构建起公共配套比例结构合理、定位清晰的产城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开发区·铁山区金山社区居民 刘春兰:原来去黄石,要走很长的路才有公共汽车搭,到下陆去还要翻座山。现在方便的很。
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是推进全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如今的黄石,磁湖明月桥、大冶湖特大桥飞架南北,武阳高速、黄阳一级公路串珠成线,将黄石城区、大冶市、阳新县连为一体,构建起黄石全域“半小时交通圈”。
全域一体化发展,畅通要素循环、加快产业一体化是关键。黄石根据各区域资源优势,积极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构建起循环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格局。
开发区·铁山区以PCB、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智慧激光为主导,聚集了沪士电子、联新电子、闻泰科技、锐科激光等一批链主企业。 大冶市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已拥有湖北智慧光电产业园等4个平台,吸引大美科技等2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落户。阳新县侧重电子信息基础材料及危废处理配套,吸引恒驰电子、翔瑞环保等企业落户。下陆区做好铜加工及循环经济产业,吸引华中铜业、大江环科资源利用企业落地安家。西塞山区发展电子信息配套加工企业,吸引名扬纪涵、尚荣电子等企业落户。
西塞山区名扬纪涵电子公司 副总经理 严智俊:我们看中黄石作为国内pcb产业的集聚区,所以我们落户黄石,为大型pcb板厂做配套。2024年,产值环比增加百分之十。
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得益于产业一体化深入推进,黄石已成为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的重要配套区和承载区、全国第三大PCB生产基地。
为加快产城融合、城乡融合,黄石建设起老年学校、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城市口袋公园,提升改造农村互助照料中心,新建乡村健身广场、农村幸福食堂,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在大冶湖核心区,园博园、市民之家、奥体中心、有轨电车等一批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黄石科技城、教育城、卫生健康城、文体旅游城正拔节生长。
锚定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目标定位,黄石科学制定发展指标: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275万,实际服务人口300万,全市城镇化率达78%,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60平方公里、GDP达5000亿元,人均GDP达18万元。全域一体化发展,正加速推动黄石城乡融合步入“快车道”,为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
记者 唐京进 编辑 王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