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1月,省委省政府向荆楚人民庄严承诺:继续实施10大类52项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实实在在、可感可及的幸福。
带着感情、带着真心,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承诺迅速落实到行动中。
一年来,短板在补强,堵点在打通,群众获得感与日俱增——
我们听得见幸福走近的脚步:那是残疾家庭无障碍改造的施工声,那是老旧小区新装电梯的运行声……
我们看得到美好生活的样子:那是一排排新增停车泊位和充电桩,那是一盏盏照亮回家路的新路灯……
奋斗的日子更显忙碌,不知不觉已是岁末。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在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举行之际,喜讯如期而至。
着力幼有善育
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5.56万个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通讯员 荣海
12月24日上午,武汉市武昌区知音托育园内,十几名小朋友正在4名保育员的带领下做游戏。“这个班叫‘维尼班’,他们都是两岁以下的小朋友。”园长邓梦华说。
该园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设有全日制托班教室、保健室、感统活动室、绘本室、睡眠室、盥洗室等,墙面地面装饰温馨可爱,充满童趣,颜色以暖色调为主,深受儿童喜爱的玩具、布娃娃、童话书等布满各个角落;户外配备了大型幼儿游乐设施区、生态种植区、体能训练区等。
知音教育公司负责人祝正旭介绍,该公司发挥国企办园优势,创新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目前拥有2所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和6所专业化托育园,可提供上千个托位,已为2000多名婴幼儿提供保育和照料服务。其中,武昌区知音托育园、东西湖区径河知音托育园已被评为“湖北省示范性托育机构”。
“我们把托位建设纳入健康湖北建设重点工作考核,按月开展托育民生项目工作调度;积极申报2024年度中央财政投资托育建设项目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托育建设项目;规范托育机构登记备案管理,加强多部门联合监管,严守婴幼儿安全健康底线;指导各地开展托育服务宣传月活动,联合省总工会举办2024年湖北省托育职业技能竞赛。”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省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5.56万个,“幼有善育”让年轻父母解除后顾之忧。
12月22日,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又一名新生儿呱呱坠地。天门市出台鼓励生育“七条意见”,出生人数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通讯员 熊文婷 江文驰 摄)
服务乐业乐享
跟着52条精品线路逛湖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理略 通讯员 鄂文旅
“巴公房子太带感了!快帮我多拍点照片!”
12月22日午后,长沙游客刘昕艳一行来到武汉汉口历史风貌区游玩,跟着湖北文旅推荐的旅游线路,喜爱走街串巷的她们乐此不疲,“大武汉的旅游线路很翔实,跟着玩不迷路。”
刘昕艳说的大武汉旅游线路,是知音湖北·2024全球旅行商大会上发布的5条主题线路之一。类似的精品旅游线路,今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已陆续推出了52条,为广大游客乐游湖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知音湖北,四季有看点,季季都不同。今年,我省相继举办“相约春天赏樱花”“知音湖北 清凉一夏”等文旅活动。不仅“卖风景”,更要“卖文化”,“读苏轼 游神州”“与辉同行”湖北行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线路引导游人深读湖北。长江文化季期间,更是倾倒了半个中国,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到湖北,听歌,赏景、看画、品戏。中国国旅湖北公民游总经理魏蕾表示,这些文化线路省外游客十分喜爱。
今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十大民生项目纳入2024年工作要点,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133个动漫嘉年华、艺术节活动,完成年初计划的133%;推出旅游精品线路52条,完成年初计划的173%。乘着长江文化艺术季的东风,我省将推出更有文化、更有卖点的旅游线路,让更多人在湖北遇见美好,尽早把文旅产业做成支柱产业。
汉口历史风貌区的巴公房子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旅游打卡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推进老有颐养
老年学校建设完成207%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吕潇怡
12月20日,黄石市黄石港区老年大学天虹社区分校,学员们在老师带领下唱歌。“在家门口就能上老年大学,真是太好了!”课间走出教室,一位老同志由衷感叹。
天虹社区分校于今年3月启用,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设有多媒体教室、综合排练场、合唱排练厅、舞蹈排练厅等专业教室。根据办学条件和前期问卷调查结果,本学期共开设有合唱班、舞蹈班、手机摄影班、走秀班、太极班5种课程。
天虹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办社区老年大学,填补了辖区老年群体学习、文娱、生活的空缺,补齐了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的短板,开启了社区为老服务的新篇章。
不只是黄石。在宜昌市伍家岗区,今年建成老年学校14所,开设专业班级49个,学员达到1200余人,全区老年学校总数达到26所。
这些,是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基层骨干老年学校建设的缩影。
今年,省级补助3000万元支持85个老年学校项目建设,部分市县给予奖补等经费支持达700多万元。各地坚持共同缔造理念,争取职能部门支持,利用闲置办公用房、养老服务综合体、妇女儿童活动室等,融合党建、教育、文化、关心下一代等服务功能,共建共管共用共享,办成更多老年人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
截至11月底,全省竣工基层骨干老年学校207个、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2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07%。
红安县柏林寺村幸福食堂,老人们正在进餐。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教育扩优提质
从“一校好”到“校校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梁炜
青年教师如何培养、特色课程建设如何共管共享、各校人员轮岗如何更科学有效……日前,宜都、枝江、当阳、远安的教育系统分管负责人和教联体学校主要负责人,围绕教联体深度融合,展开热烈交流。夷陵区实验小学校长苏庆华以《做好“共”字大文章 实现学校新发展》为题,分享了在创建首批省级示范教联体过程中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具体做法。
这是宜昌市第4期教联体建设“微研讨”轮值活动。该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教联体建设中,各地各校逐步出现了一些棘手问题和难点,举办轮值活动,能够促进区域间深度的教育交流对话,分享教联体建设经验,促进成果复制,快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从“一校好”到“校校好”,在湖北,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教联体学校共同备课、一起举办学生活动、线上线下无差别家校沟通……在湖北许多中小学,这些情景已成为常态。目前,全省已评选省级示范性教联体99家,它们充分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武汉、宜昌、襄阳、孝感等地义务教育教联体覆盖率超90%。
今年全省已推动城乡双向交流教师1.5万名,促进优质师资均衡配置,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省新改建中小学校舍100万平方米,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实施校内教育减负增效行动,逐步让教育回归校园,护航学生成长。
3月21日,在武汉市光谷第十二小学,射箭等课后服务活动吸引孩子们踊跃参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通讯员 李厚芬 摄)
降低就医成本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突破270万人次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通讯员 李璐
12月22日,大悟县48岁的王先生因不慎跌倒,在县人民医院做了踝关节CT检查,提示右跟骨粉碎性骨折。
1天后,他来到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我刚在大悟医院拍了足部CT,还需要再检查吗?”
“不用,你来看。”该院骨科门诊医生左启龙轻点鼠标,电脑屏幕上弹出“湖北省检查检验结果共享调阅(互认)平台”,显示出王先生在大悟做的CT影像和报告。医生简单勾选后,CT检查结果顺利通过线上“互认”,添加至电子病历中。
得知不用再受一茬辐射,还省下299元再检查费用,王先生感慨:“省时省心!”24日,他顺利完成骨折手术。
今年,我省积极推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已线上线下覆盖1887家公立医疗机构,“一个结果”在多家医院可以共享互认。目前,可在全省范围内互认的检查检验项目共计142项,基本涵盖了大部分患者日常所开展的项目。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前提是合格的质量控制,保证医学检验“同质化”。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处长魏伟介绍,全省已制定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质控方案,明确了互认的原则、互认的范围和技术标准,同时,依托省、市、县三级质控中心,强化各级质控中心作用。“既要让群众省心,也要安心。”
截至12月20日,全省已累计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270.89万人次。
12月20日,大冶市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医生借助数字化和AI技术分析病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程良友 周巍 摄)
推进安居宜居
3386部加装电梯“上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通讯员 周寒飞 刘博
“再也不用气喘吁吁爬楼梯,真好!”12月11日,韩庆珍给自家打扫完卫生,顺带着将楼栋电梯也打扫了。
韩庆珍在宜昌市西陵区清波小区住了20多年。该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三成。
“过去没有电梯,下楼还行,上楼太难。”韩庆珍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提点东西上楼,中途都要歇一歇。她盼着自家楼栋也能加装电梯,但一楼业主担心采光、噪声,一直不同意。
推动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愿装尽装”,省住建厅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出指导意见,允许一楼业主同步增设入户连廊。清波路社区党委书记李传伟介绍,这一举措让不使用电梯的一楼居民提升了获得感,该小区加梯工作加快推进。
今年3月,韩庆珍居住楼栋的电梯投用,热心的她自愿当上了电梯“保洁员”。住在一楼的业主钟健健喜欢兰花,将多出来的入户连廊装修了一下,在窗台种满了兰花。
加装电梯后,清波小区的房子更好出手了。“有电梯,平层入户”也成了该小区二手房必打的招牌。
目前,清波小区具有加装电梯条件的32个单元中,28个楼栋全部实现电梯加装,4个楼栋正在走加装流程,基本实现加梯全覆盖。宜昌今年完成加装电梯402部,平层入户占比超过60%。
今年以来,我省推动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愿装尽装”,已完成加装3386部,完成进度达169%。
10月31日,襄阳市檀溪路一处老旧小区在加装电梯。该市今年计划加装电梯200部,预计将超额完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谢勇 摄)
推进就业创业
学技能有工作 好日子有着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
“学一门技能更好就业,好日子也有了着落。”宜都市枝城镇三板湖村村民江雷接受了免费技能培训后,顺利入职多邦化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前段时间,江雷正愁着找工作,听说就业训练中心有免费培训,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去报名。工作人员告诉他,眼下周边的化工企业用人需求量大,建议他学习化工操作技能,培训合格后还会推荐他与企业签订合同。
参加培训,江雷不仅没花一分钱,个人信息还被录入宜昌市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享受人社部门提供的长期跟踪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是帮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的重要举措,也是全省十大民生项目作出的明确部署。
今年以来,我省人社部门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返乡创业、职业技能培训、参保扩面等民生项目,办好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在促进就业创业方面,全省已实名制帮扶14.12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新增返乡创业6.67万人,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59.2万人次,新增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人数超额完成2024年全省十大民生项目设定的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聚焦新业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我省实施社保高质量扩面行动,截至11月,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灵活就业参保18.43万人。
3月4日,武汉地区重点高校2024届毕业生春季巡回招聘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通讯员 卓张鹏 摄)
优化出行条件
车位有“潮汐” 停车更方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通讯员 何立
“有了停车位,‘过早’不再像‘打仗’了。”12月以来,恩施市民黄女士每天在滨江花园小区附近换着花样“过早”——因为路边多了不少潮汐停车位。
滨江花园小区位于恩施州城凤凰码头的核心地段,周边汇聚了一批具有恩施特色的“过早”店铺。因早高峰人流、车流量大,道路是单行道,停车矛盾日渐突出。
12月初,当地城管部门经过实地踏勘走访,在周边道路施划321个潮汐车位,规定时间内暂时免费使用。潮汐车位不仅极大缓解了周边“停车难”问题,也保留了城市“烟火气”。
恩施州作为省内旅游热门目的地,人气最旺盛的时候,就是每年暑期或节假日旅游高峰时段。一到此时,山区城市叠加旅游热带来的停车难问题就成了“老大难”。
近年来,恩施州通过充分利用城市闲置土地,设置临时停车位,推进立体化、集约化停车场升级改造等工作,充分挖掘停车资源潜力。今年以来,恩施州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8233个。
目前,恩施8县市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已与恩施州停车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对接,联网停车场全部上线“恩施城市停车”APP。车主可通过APP实时找停车场、查空位、查看停车收费标准,离场时自动扣费,无需现场扫码付费。进出停车场时更快捷,也从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更多停车资源。
今年以来,我省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8.5万个,完成进度185%。
2024年8月6日,在恩施大峡谷景区“光储充”一体化停车场,新能源车正在充电。(视界网 张远明 摄)
推进纾困解难
环境无障碍 生活更有爱
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沈早慧 通讯员 沈晓虓
“无障碍改造帮了我们大忙,还配了沐浴椅、换了水管,我们给女儿洗澡省力多了。”近日,武汉市江汉区市民曹金荣激动地说。
曹金荣的女儿患脑瘫无法自理,需由老两口照护。江汉区残联上门了解情况后,经过沟通、评估,决定在加装新扶手外加配辅具沐浴椅。考虑到曹家水管老旧等情况,又安装了电热水器、更换了水管。
我省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以“残疾人满意”作为评价标准,在改造前先开展调查和评估,面对面听取残疾人意见,根据残疾类别、级别、特殊需求进行适配,制定“一人一案”“一户一策”改造方案,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残疾人匡立群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行动需依靠两个板凳。考虑到他行动空间受限,江汉区残联在改造卫生间时特意安装了挂墙式折叠沐浴椅、拓宽了卫生间门。“挂墙椅很牢固,下面还有支撑,很实用。”匡立群说。
据介绍,自“为7万名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60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工作纳入全省2024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以来,省残联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确保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目前,两个项目均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已完成9528户,完成率达158.8%。
通城县采取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创办残疾人爱心车间等方式,让3000多名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视界网 刘建平 摄)
消除安全隐患
窨井盖不再“哐当”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通讯员 董德禹 实习生 李姝羲
“以前我在这里遇到窨井盖都会尽量绕开,现在直接开过去,基本没感觉。”12月22日,武汉市民马先生开车经过武昌区公正路SKP商场附近,印象中的“哐当”声和颠簸没有了。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窨井盖看似不起眼,却与市民的出行安全息息相关。今年,我省十大民生实事清单提出,更换改造5万个存在安全隐患的井盖。
在武昌,当地城管部门对水果湖核心区、SKP周边、中南路、东湖路、徐东大街等重点区域道路问题井盖换新——换上了新型宽边防沉降井盖。新井盖通过增宽外径、加装胶条等方式,加大井盖承载面积,分散车辆冲击载荷,有效减少震动和噪音。新井盖的承载力达到40吨。
“你看,我有160斤,在防坠网上蹦几下都没有问题。”一位工作人员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展示了井座内的球墨铸铁防坠网。比起老井盖的绳制防坠网,新防坠网使用寿命更久,承载力更大。
小井盖还有了“身份证”。李阳介绍,该区选取公正路等20座井盖作为“一盖一码”试点区域,通过钻孔镶嵌的方式加装二维码。“巡查人员、市民发现井盖有问题,可扫描二维码,直接联系权属部门,第一时间报修。”
今年以来,为切实保障群众“脚底下的安全”,我省已更换井盖9.08万个,完成进度达182%。仅在武昌,就已完成维护既有井盖及更换新井盖2500多个。
阳新县对城区主次干道上的2万余个窨井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改造,营造整洁、安全的城市环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通讯员 向能来 摄)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