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赤壁:来了,4万候鸟

2024-12-11 17:35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1554

12月8日傍晚,落日西下,在赤壁市黄盖湖湿地,白鹤、黑鹳、小天鹅等成群结队的候鸟正在这里觅食嬉戏。在落日余晖下,它们或在水中停歇觅食,或在空中展翅飞翔,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从密布的“渔网”到翱翔的“翅膀”,7年持续保护,目前,经过黄盖湖湿地越冬候鸟已超4万只,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鹤、黑鹳,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小天鹅、鸿雁、灰鹤、白琵鹭等。其中,全球极危物种、中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鹤,在东港湖湿地越冬最高记录达到82只,而全球现存数量仅5000余只。

站在监控平台前,赤壁市陆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洪波正通过监视器观察候鸟的情况。“这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景象。”他感慨道。

这句话背后,是一群人共同守护湿地与候鸟的故事——7年时光,他们见证了无数鸟群的归来,也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黄盖湖,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处,北接长江,西邻洪湖,为湘鄂两省共有天然湖泊。曾因围垦、泥沙淤积、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非法狩猎、水利工程和引排水影响、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使黄盖湖湿地濒临功能丧失。面积4千余亩的黄盖湖子湖东港湖,原为赤壁市余家桥乡重点水产种植养殖基地,主要为藕田和精养鱼塘。

“整个湖区,当时有一千多部捕鱼网具,一千多个养鱼网箱,船都行驶不了。”余家桥乡党委委员、副乡长王伟红回忆。

“哪里有鸟?看到的都是密密麻麻的一张张渔网。”洪波2010年开始从事湿地工作,每年都到黄盖湖湿地来找鸟。当时,这个地处长江中下游中国候鸟迁徙路线东部路线的重要湿地,几乎看不到候鸟的踪迹。

转机在2017年,赤壁市在黄盖湖全面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启动东港湖退垸还湖和禁捕退捕工作。

余家桥乡作为禁捕工作的重要区域,乡政府组织成立专班深入湖区摸底排查,全面清理网箱网具,拆解渔船,完成了400余艘渔船的退捕拆解任务,彻底还湖于自然。

与此同时,乡政府还着力保障退捕渔民的生计,通过政策帮扶和技能培训,为渔民提供就业创业支持,并选拔部分退捕渔民组建护渔队,协助开展日常巡查和执法,巩固禁捕成果。

禁捕退捕工作的落实,为湖区生态修复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人为干预的减少,湖区水生植物逐步恢复,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环境,不仅滋养了鱼虾等水生动物,也为候鸟迁徙和越冬创造了理想条件。

“2018年就在东港湖监测发现白鹤,这是赤壁市第一次野外发现白鹤并影像记录,为研究白鹤等珍稀湿地水禽迁徙规律和湿地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标。”洪波说,“2018年发现2只白鹤,2019年就有3只了,但是它们不是在这里越冬,只是路过。”

最大的变化出现在2020年,年初东港湖退垸还湖和禁捕退捕工作全面完成。这年冬天,东港湖监测到了76只白鹤来此越冬,以后每年的数量在70只左右。2023年监测到了82只白鹤。

“非常了不起了,白鹤全球只有5000来只。现在它们每年大概11月份来,来年3月底返回,度过整个冬天,不再是路过。”洪波欣喜地说。

为确保候鸟安全越冬,赤壁市在湿地公园安装了湿地生态监测系统,为湿地保护提供连续、实时的水质、气象、空气质量、土壤监测数据,系统分析出湿地生态环境的演变,为保护管理提供支撑。

如今的东港湖已成为湖北省以白鹤为代表的湿地水鸟越冬和停歇的重要栖息地。越来越多的力量也加入了进来,守护这份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

赤壁法检“两院”在湿地设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教育基地,通过司法与执法联动,为生态保护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余家桥乡组建专业护渔队,负责日常巡查和监控。曾在黄盖湖捕了30多年鱼的方长青,如今上岸成为护渔员。“从密布渔网到如今鸟儿满湖飞,生态的变化让我明白自然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他说。

“现在基本上看不到垃圾了,湿地干干净净的。”志愿者朱秀兰欣慰地说。作为赤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湿地保护志愿小分队的一员,2020年以来,她和队员坚持每月三次来到东港湖巡湖清理。4年的坚持与努力,让湖区环境焕然一新,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的加入,黄盖湖湿地的生态修复愈发完善,成为全球珍稀物种白鹤的重要越冬地,也让更多候鸟有了一个安全的“冬日家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