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让低空经济真正“成形”

2024-10-29 10:31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2283

今年9月,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特飞所研制的“祥云”AS700载人飞艇,从湖北荆门飞抵广西桂林。特飞所供图

今年9月,一架从湖北荆门飞抵广西桂林的载人飞艇,惊艳亮相。

阳朔的月亮山脚下,外形圆润可爱、颜色白皙透亮的“祥云”AS700,轻盈腾空,宛如一只“空中白鲸”遨游在云山雾海之中,经过阳朔多个标志景点后稳稳降落,完成演示飞行。

这架诞生于荆门的载人飞艇,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特飞所研制,刷新了国产自研载人飞艇领域有史以来最长航时、最远航程飞行的“新纪录”,并开展了15天累计306人次的乘感体验飞行。特飞所也是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立项之地。

荆门航空产业基础雄厚,历史悠久。

50多年前,解放军第六研究院带着研制大型水上飞机的任务来到荆门,组建了水上飞机设计研究所——605所(现在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特飞所)、宏图飞机制造厂,航空基因从此深深烙在了荆门的发展之路上。

在这里,先后诞生了我国第一架水上轰炸机、第一架实用型地效飞机、第一架农林用超轻型飞机、第一艘充氦载人飞艇,主导研制了国产大飞机“三剑客”之一的“鲲龙”AG600,积淀了坚实的航空创新人才和技术。2014年,荆门市政府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携手,共同打造全国首个集飞机制造、飞行培训、航空文化等于一体的通用航空综合体。2017年,荆门获批全国首批、湖北唯一的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目前,荆门航空产业园已入驻通航企业24家,特飞所系留观光气球、航特A2C水陆系列飞机、通飞华中AG50超轻型运动飞机、晨龙天使双发多用途飞机等多款“荆门造”航空器实现生产取证,年交付航空器约20架。初步形成以浮空器、水面飞行器为特色,以水陆两栖飞机、轻型运动飞机为延伸的谱系化产品研发、制造、试验、试飞、交付等整机价值链体系。

“流浪者”的艰苦创业

“特飞所是主机研究所,积累了科研和技术实力、人才力量,为荆门带来产业基因和产业氛围。”

荆门航空产业园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胡园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围绕特飞所,荆门形成了通航研发制造独树一帜的风格,通飞华中、泊鹭航空、湖北墨行、晨龙飞机、航特航空等多家通航企业集聚发展。

早在1961年11月,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就组建了海军特种飞机研究所。时隔7年后,国防科研体制调整改组,当时的解放军第六研究院决定将水上飞机的研制任务从大型飞机设计研究所分出,重新组建水上飞机设计研究所,肩负起研制SH-5飞机的使命。

从各地抽调的科技人员及工作人员开始一场“大会战”,在青岛借用的海军第二航校的营房里,绘就了代号为“605”艰难起飞的第一张蓝图。

当时我国的航空工业刚刚起步,国外技术封锁、国内经济困难,没技术资料,没研制基地,他们从青岛搬南京,从南京迁陕西户县,又到西安阎良,再辗转千里返回青岛,一直过着“流浪者”的生活。借房子、借灶台,露天底下搞试验,床铺上头画图纸。

1969年,特飞所在荆门市罗汉山脚下海慧沟里安营扎寨,开始了水上飞机研究基地的大规模建设。至此,这群居无定所、四处辗转的“流浪者”们才算是有了安定的家。

1976年4月3日,由特飞所设计的我国第一架大型水上飞机SH-5首飞成功。

大型水上飞机的成功研制,并没有给特飞所带来更大的辉煌。相反,该型号因种种原因下马,给特飞所下了一个“生死结”。没有拨款就自筹资金搞研发,没有项目就引领市场拿产品来说话。水面飞行器、浮空飞行器、通用飞机,特飞所缔造了产业化、系列化迅猛发展的传奇,迎来了“鲲龙”AG600横空出世。

“鲲龙”AG600。特飞所供图

由于是水上飞机,AG600的水动力设计极具挑战性。既要尽可能减小水阻力,保持飞机的快速性,又要保障滑行的稳定性、良好的操纵性与抗浪能力,需要在快速性、抗浪性、水载荷、喷溅特性等方面突破诸多关键技术。

此后,特飞所陆续实现新的突破。特飞人站在荆门,引领我国特种飞行器事业发展。

“领雁”AG50。特飞所供图

为布局华中通航制造板块,中航通飞在荆门注册了全资子公司湖北通飞华中飞行器工业有限公司,打造特飞所研发产品的产业化平台和通飞在华中地区通航产品的总装交付基地。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特飞所就在漳河建起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飞机试验试飞基地。2014年2月,漳河通用机场改扩建工程启动,3年后建成国内唯一拥有2条陆上跑道和1条水上跑道的A1类通用机场。

2014年8月,荆门市政府与中航通飞签署共建协议,在漳河新区联手打造全国首个爱飞客航空小镇,荆门通航产业发展大幕由此拉开。

胡园介绍,荆门市提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重点就是围绕爱飞客小镇进行建设和产业培育。“是全市通航产业及低空经济产业先行区和主导区,园区配套设施在全国比较靠前。小镇的漳河机场保障了飞行条件,也为企业提供生产厂房、办公用房、人才公寓等配套。”

科技,走向市场

特飞所始终坚持科研加产业化道路。载人飞艇使得特飞所走向商业化市场化,进一步反哺技术进步。

9月,特飞所向广西桂林方舟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移交“祥云”AS700载人飞艇交付纪念钥匙,并与该公司和中国康辉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签订12架购艇订单。

这意味着,国产载人飞艇的研制、生产、取证、交付全面贯通,即将开启商业运营。

AS700签订首架艇交付暨签约活动。特飞所供图

在产品研制、结构设计、技术攻关等方面,AS700实现了“三个首次”。首次实现飞艇主要材料国产化,完善了载人飞艇供应链体系。首次突破轻质低成本囊体结构设计,增强了载人飞艇市场竞争力。首次实现飞艇推力矢量同步伺服控制关键技术,提升了载人飞艇对起降条件的适应性。

“飞艇分为硬式飞艇、软式飞艇、半硬式飞艇。软式飞艇,可以快速架设和撤收。这是很大的一个亮点。”AS700载人飞艇地面综合保障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飞艇硕大的囊体充满氦气,对飞艇产生浮力,但氦气是逃逸气体,在钢瓶中也会逃逸。

“主要是从材料和工艺上,能够让3500立方的氦气每天损耗量仅有5立方左右。”此外,在推力矢量系统方面,AS700能够实现垂直起降。

研制团队将低空观光旅游作为典型示范场景之一,通过先锋客户试运营,逐步打通载人飞艇商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并探索将应用场景延伸至城市安保、航空勘探、应急救援等更多领域,进一步丰富低空经济新业态。

低空,真正形成经济

荆门素有“荆楚门户”之称,是新兴工业城市,传统化工、建材、食品、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奠定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底色和城市建设格局。

进入新时代,荆门城市能级品位亟须提升,迫切需要闯出新路子。以产城融合理念打造的爱飞客通航特色小镇,提供了生动“样板”。

与古色古香的特色小镇不同,位于漳河之滨的爱飞客航空小镇充满现代元素,机场、机库、航模等一应俱全。2014年起,通过把通用航空产业和旅游业相结合,这座30平方公里的小镇正崛起为一座航空新城。

除了通航研发制造型企业,小镇还吸引了跳伞、航校等机构或基地。

作为爱飞客特色小镇首开项目的极客公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始建于2017年,2019年开业,也是湖北首个航空主题公园。其中,水轰-5(SH-5)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型水上反潜轰炸机,由特飞所设计、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制造。这也是“极客公园”内体型最大的飞机,堪称“镇园之宝”。目前,极客公园已累计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

极客公园里展出的目前全国唯一完整的SH-5飞机。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位于荆门爱飞客镇的飞行家国际跳伞基地,是全国首个室内外跳伞综合训练基地,拥有亚洲最大室内立式娱乐风洞和占地200亩的国际化标准室外跳伞训练基地。

据统计,漳河新区每年有近万人前来体验风洞飞行、近3000人体验跳伞、近10万人开展航空研学,年吸引游客近80万人次。

荆门的低空产业梦,从特飞所启航,延伸出了丰富的业态,真正形成了经济。

不仅仅是漳河,荆门东宝,近年来凭借滑翔伞定点世界杯,一跃登上国际舞台,也让人眼前一亮。

20世纪70年代初,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滑翔伞运动悄然兴起。作为国际航空运动协会的A类赛事——滑翔伞定点世界杯,历经近20年发展,曾在奥地利、德国、匈牙利、土耳其、塞尔维亚等国举办。2023年,它首次跨越山海,选择荆门东宝圣境山滑翔基地作为比赛场地,并将连续3年在此举办。

历时5年,东宝先后建成全球最大的35.7万平方米人工降落场、全国唯一的滑翔伞主题飞行大楼、全国回伞速度最快的起飞平台,可满足从初级体验到顶级比赛的全方位需求。

得益于绝佳的气象条件和一流的硬件设施,高端赛事纷至沓来。圣境山滑翔基地经过多次适航测试,并成功举办众多国内外滑翔伞大型赛事,赢得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湖北省航空运动协会的高度认可。2018年,该基地被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授予“国家航空飞行营地”称号。

滑翔伞运动让这片山水中的人们“富起来”了。

圣境山滑翔伞起飞平台。荆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圣境山滑翔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与附近漳河新区的低空旅游项目形成互动,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不少游客在圣境山体验滑翔伞后,觉得意犹未尽,还会前往漳河,继续挑战跳伞。”据介绍,自2018年开放以来,圣境山滑翔基地已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每年带动综合消费近10亿元。

竞逐低空,荆门二产与三产并行,实现融合互补,科技转化成了连片的产业业态。


来源:澎湃新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