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以荆楚优师夯实教育强省之基

2024-09-09 22:09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5138

近日,《中国教育报》发布文章《湖北全面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以荆楚优师夯实教育强省之基》,介绍了湖北如何全面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以下为详细内容。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近日,湖北省2000名新教师在武汉集训,开展教师职业规范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综合能力提升训练,举行庄严的教师职业宣誓。


近年来,锚定教育强省建设目标,湖北深入实施荆楚强师共同行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联动协同为策略、优质均衡为导向、人才项目为抓手、服务发展为引领,持续从“重师德”“优师资”“提师能”“促师为”等方面发力,全面加强荆楚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夯实教育强省之基。


图片

湖北新教师培训现场。(湖北省教育厅供图,下同)


重师德

弘扬尊师重教社会新风尚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姜德生深情回忆,“当年没钱交学费,班主任张老师悄悄给我交了5元钱,让我铭记一生。现在学生有困难,我会义不容辞地帮他们。”


“读书时,老师对我们特别好。我成为地铁站长后,也好好对待每位乘客!”全国劳模、武汉地铁汉口火车站中心站长姚婕深有感触地说。


图片

武汉理工大学姜德生院士指导团队科研。


近年来,湖北创新启动“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开展“寻访好老师”特色活动,营造“学习好老师”浓厚氛围,形成“争做好老师”良好态势,构建主题鲜明的教师教育引领体系。各地各校广泛联动“师生家校社”,引导百万师生寻访好老师故事,常态化邀请院士专家、奥运冠军、全国劳模等各界代表3万人进校讲述好老师故事,以平凡故事生动印证、诠释、弘扬教育家精神。在省级党报开设“教育家精神荆楚笔谈”专栏,组织各市州政府领导、各高校主要领导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教育强省畅谈体会、群策群力。


全省教育系统创新“好党员带动好老师,好支部带活好团队,好作风带出好氛围”工作机制,引导党员教师带头进教室、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区,4.1万名高校教师、5200名辅导员下沉入驻“一站式”学生社区,全学段教师重点走访学生家庭325万户次,办好暖心大小实事48万件。省级党报开设“荆楚好老师群星闪耀”专栏,集中时段每日推介好老师典型,省级选树“荆楚好老师”358人,推动形成“校校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做”良好局面,有效激发好老师不断涌现的群星效应。湖北先后涌现出“全国最美教师”熊有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马丹、“全国模范教师”彭玉生等一大批全国师德典范。


图片

全国模范教师彭玉生与学生在一起。


不断创新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湖北印发《教师职业行为十项负面清单》,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建立“教师一线测试制度”,近40万名校长、教师参加师德师风情境化学习自测;每年举办“教育家精神荆楚宣讲报告会”“荆楚尊师重教主题作品展”“荆楚新乡村教师科学文化周”等活动,充分展示新时代荆楚教师队伍风采风貌,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优师资

建立城乡教师配置新机制





当阳市按照强弱搭配、就近组合的原则将城区中小学纳入教联体办学管理,各农村学校也被纳入教联体捆绑发展,鼓励教联体内教师打破“校园围墙”,结对、交流、轮岗。


“轮岗交流并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直接到成员校去任教。”既在当阳市实验小学教联体长坂校区办公,也在环南校区任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联体党总支书记田春雷说道。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着眼城乡融合发展,将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纳入强县工程实施方案,纳入全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作为湖北省十大民生项目。建立省级教师交流轮岗数据库,实行“一人一户”台账管理。全省创建教联体1558个,覆盖75%的中小学校。


近三年,湖北校长、教师交流7万人。县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4万人交流轮岗一年以上,500名校长、1万名教师从城区交流到乡村;探索建立乡村教师到城区跟岗制度,1万名农村教师到城区优质校跟岗学习。


为进一步挖潜优质教师资源,湖北省实施“共同讲学行动”,招募银龄退休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支持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等多领域人才到乡村兼职授课。近五年来,5500名银龄教师重返校园,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湖北省委党校退休教授张葆珺、于晓晨夫妇连续5年参加银龄计划。


图片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全面启动“大体育·阳光运动”。


提师能

构筑教师专业发展新体系





“我们先讲述古代牧羊人数羊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来历。再鼓励学生动手试一试。”在当阳市实验小学教联体长坂校区“磨课”现场,主备课教师欧琼芳分享教案设计。讲台一旁的电子屏幕里,来自当阳市实验小学教联体环南校区、航空校区,以及远在农村的窑湾小学、半月小学、龙台小学的数学教师们正同步观看,并通过教学一体机实时互动。


近年来,湖北进一步强化教师数字赋能,深入开发荆楚教师智慧管理平台,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实施“荆楚教师科学文化素养星火行动”,打造“星空课堂”“星辰教室”等教师教育数字品牌,对教师开展全员数字素养培训;建立区域教师队伍质量数字监测体系,遴选408个教师数字化创新案例。


图片

武汉市汉阳区郭茨口小学教师带学生上科学课。


教师培育,始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蕲春县青石中学教师朱桂生就是在培养中成长起来的年轻特级教师,朱桂生名师工作室也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孵化器。两年来,8所学校的500多名青年教师陆续在工作室学习。


创新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湖北建成“省市统筹、分层推进、上下衔接、多方联动”的新型教师培训模式,形成省市两级统筹机制。实施“荆楚优师计划”,每年面向纳入强县工程的66个县市区定向培养1000名师范生,在校期间享受“两免一补”,毕业履约有编有岗,有效解决师范生下县问题;实施“荆楚名师名家培养工程”,省级统筹组建“荆楚教师学习共同体”,从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集中培育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等各级各类骨干教师1万人,充分激发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之比列入对市州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2023年16483名中小学专任教师获得本科以上学历。


湖北在全省布局建设十大“教师教育共同体”,推动地方政府加强与高校协同共建,先后打造“武汉光谷—鄂州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共同体、“黄冈市—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共同体、“黄石市—湖北师范大学”教育共同体、“恩施自治州—湖北民族大学”教育共同体等,建成240个实习实训基地,支持3000多名师范生进入中小学校跟岗实习,1万多名中小学教师到高校参加培训,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区域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


促师为

共赋服务经济社会新动能





火花放电是长期困扰静电除尘行业的一个“卡脖子”问题,不仅会影响除尘系统性能,还可能引发爆炸事故。这也是襄阳九鼎昊天环保设备公司一度难以跨过的瓶颈。


得知企业需求后,湖北工业大学张晓星教授主动带领研发团队到襄阳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经过反复研究,团队实现技术突破,可将电捕焦油器在监测到放电信号后的动作时间从毫秒级缩短至纳秒级,大大提升了设备的安全性,解决了企业的发展难题。


据湖北工业大学负责人介绍,该校提出科研成果转化五大改革措施,其中包括:职务科技成果统一赋权,赋予成果完成人与学校共同拥有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最大限度让利科技人员,对于以成果转让(许可)或成果作价投资入股进行转化的项目,绝大部分收益归成果完成人和相关贡献人员等,促进校企合作共赢。


引领广大教师服务基层治理和科技创新,湖北纵深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强化社会服务考核评价导向,突出创新服务能力。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对接五大优势产业和九大新兴特色产业,探索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组建以教师教科研协同为主要形式的11个市域联合体、41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1546个,政行企校共育骨干师资近3万人,教师科研成果在鄂转化率不断提升。


“人才引擎”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湖北始终聚焦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融入国家“3+N”人才发展战略布局。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张祖勋院士分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湖北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带队研制的“火星着陆巡视器耐高温弹性密封装置”,助力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近五年来,实施“湖北产业教授”项目,累计选聘419名科技创新、经营管理和高技能人才到高校任产业教授,促进高校科教资源与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累计建成383个名师工作室,评选百名“楚天名师”,激励教育人才展现教育新作为。


图片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