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刘元平:退而不休回报桑梓

©原创   2024-05-27 16:00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3257

5月26日一大早,在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泉丰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刘元平一手拎着刚买的蔬菜和鱼肉,一手掏出钥匙,开门、扫地、备菜......开启了忙碌又平常的一天。

今年刚满60岁的刘元平    是泉丰村关工委副主任,也是村级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队长,中等个子,皮肤黝黑,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自从退休后,他把日间照料中心当家,把老人当亲人,过上了别样的晚年生活。

回家乡献余热

走进靠近泉丰村主干道的一段5米小巷,映入眼帘的是白色屋檐上“弘扬乡风文明,共建和美泉丰”12个大字,院内干净整洁,不时有老人进出。这里便是泉丰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配备了爱心食堂、棋牌室、理疗室、影音室、图书室......“我们这里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泉丰村党支部书记汪训河介绍道。但在去年4月,这里还只是一处村集体的废弃仓库。

泉丰村处于王英镇中心地带,共有16个自然湾组,3000余名村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余名。“一直有要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想法。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空巢老人太多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汪训河还是很庆幸遇到了刘元平,“资金可以筹,房子可以建,但一个合适的负责人太难找了。”偶然得知本村的刘元平即将退休,汪训河当天就直奔其办公室,畅谈了一下午的初心和未来。两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就此达成共识:不要一分工资,只为老人幸福。

2023年6月1日,刘元平正式从黄石市农商行退休。当天他便启程回乡,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

“舌尖”上的养老

“菜都做好啦,大家快来吃饭吧!”中午12时,刘元平敲开棋牌室的门大声喊道。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爱心食堂内,饭桌上四菜一汤,有鱼有肉有菜,八十岁高龄的老党员倪世南边吃边感慨:“搁以前,哪敢想?自从元平回来后,我们这些老人的生活是大变样了。”

去年10月,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建成,每周有七个志愿者义务轮流值班,为老年人提供“不打烊”服务。

“如果连饭都吃不好,又何来幸福养老可言?”在目睹了独居老人的就餐困境后,刘元平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内开辟了一间“幸福食堂”,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中餐,荤素搭配均衡,每人每顿5块钱伙食费。“钱肯定是不够买菜的,当天值班的志愿者都会自己再贴一点,让老人吃得卫生可口,我们心里也开心。”刘元平笑着说道。

除了自费买菜,他还从家里带来了锅碗瓢盆、桌椅板凳,把幸福食堂的餐厅和厨房布置一新,并利用家中的闲置木板床和干净被子为老人备配了休息室。

一传十,十传百,幸福食堂的口碑逐渐在村民中传播开来。每天中午十几人吃饭开始变成了常态,不仅有本村和邻村老人,有时候还会有隔壁乡镇的村民慕名而来。截至目前,爱心食堂已覆盖周边老年群众2100余人。

将“养老”变“享老”

去年7月,在一次宴席中,刘元平发现村里的老人过生日越来越隆重了,“碰到整数生日的动辄花费上万元。等把生日过完,孩子们返城务工,留下两个老人要吃一个多星期的剩菜剩饭。”

为了压住这股攀比之风,村委会采纳了刘元平的建议,一致决定由孝亲敬老理事会牵头,每月为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过集体生日。

每逢月初,收到各湾组组长摸排的当月生日村民名单后,刘元平便开始挨个电话通知。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他就开车自己上门去接。

除了固定的生日蛋糕,刘元平还组织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为老人表演节目。“拼,他很拼。”在村委委员石美燕的印象中,“半路出家”的刘主任特别好学,“组织人员不说,连节目单、主持稿也是他自己写的。”

寿星宴常态化开展后,刘元平又开始琢磨起了“流动电影”。“老人们到了晚上基本没什么娱乐活动,智能手机不会用,现在的数字电视也复杂。”想到天黑时母亲和邻里的老人们总坐在家门口发呆,刘元平决定自学放映电影。

从今年3月份起,每当夜幕降临,在湾组文化礼堂、村民活动广场,都能看到刘元平的身影。架好幕布,调试好投影仪,要放电影的消息就传开了。“每个湾组都放了几次,大家反响还蛮好的。有些腿脚不好的老人也说想看,我就直接去她们家门口放。”说起村民的评价,刘元平腼腆地笑了笑。

有老人在的地方,就是家。这是刘元平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放弃悠闲自在的退休生活,他也从未后悔。“眼下,我最想做的有两件事,一是扩建幸福食堂,让老人的就餐环境更舒适一些;二是多学习其他地方的好做法,再把我们的模式完善一下,争取推广到全镇各个村!”谈及未来,花甲之年的刘元平目光坚定。

通讯员  倪婷婷  石美燕

责任编辑  梅晓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