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今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2024-05-10 14:15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4724

5月9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会介绍,今年一季度,湖北GDP增长6.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5%,数字经济营收增长23.4%,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9.6%。2024年国家科技奖项提名中,湖北入围数量跃居全国第2,新质生产力呈现加快发展态势。

4月26日,湖北率先出台《实施意见》,就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出7个方面、18条具体措施。意见提出,未来五年,湖北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4%以上,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8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力创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导区、世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核心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示范区,加快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5%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周开斌介绍,目前,湖北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和北斗五大优势产业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占到规上工业的六成以上。在算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等10个新兴特色产业方面,已培育出集成电路芯片CMP抛光垫等成果。今年一季度,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5%,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8.7%。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湖北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加快汽车、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向新而行。今年一季度,湖北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1%,同比提高10.4%。

另外,湖北将全力实施“5G万站工程”。今年一季度,全省5G宏基站数量累计已达12.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856万户。目前全省5G工厂已达到238家,工业企业上云5万家,覆盖率近50%。

今年湖北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陈俊介绍,湖北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湖北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国家实验室已实现零的突破,10家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其中九峰山实验室组建两年多以来,已吸引海内外400多位高端人才加入,成为我国化合物半导体领域重要研发基地。

湖北启动实施29项“尖刀”技术攻关工程项目,成功研发全球首颗高分辨率毫米波雷达小卫星、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全球首个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有力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5461家,同比增长26.4%,排名首次上升至全国第6;2023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5303家,同比增长47.07%,排名全国第5。

在未来产业方面,湖北聚焦人工智能、6G、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开展前瞻布局,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成功接入“中国算力网”,东湖灵境SoulGPT、中科凡语“飞语”等行业大模型实现商业化落地。目前,全省在建5G全链接工厂238家,入选全球“灯塔工厂”2家。今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加快发展6G技术,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当前,全球正处在5G全面推广应用、6G加速研发起步的发展阶段,我国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全球领先。省发改委副主任刘正斌介绍,湖北在产业基础、创新平台、技术储备、高端人才、融合应用等方面有独特优势,6G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为加快6G创新发展,湖北将推动5G-A规模提升和6G技术攻关“双线并进”,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强基提升、高端人才引育等工作。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7个领域率先开展5G-A示范应用,聚焦6G智能空口链路、被动式通信、高精度定位追踪与同步成像等10个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

人形机器人在国际上被视作衡量国家科技创新能力、高端制造业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创新链主要集中在上游核心部件,中游整机制造以及下游应用服务相对缺失。为此,湖北将加快实现人形机器人“从0到1”的研发、“从1到100”的产业化,力争到今年底形成1款以上人形机器人样机,到2025年落户1-2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

来源:极目新闻客户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