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多地
出现大到暴雪、冰粒或冻雨
寒冷的冰雪天
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邀请了
呼吸科、心血管科、骨科
内分泌科和交管局的
5位专家来科普
全方位帮助大家筑起健康防护线
“断崖式“降温
小心呼吸道疾病侵袭!
专家:何元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直降20℃+,“断崖式”降温,容易诱发哪些呼吸道疾病?
何教授:多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常见的有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呼吸道疾病,常见的有老慢支、肺气肿等等慢性组织性肺疾病,这类疾病很容易受到气温影响而加重。
流感、感冒、肺炎......不同呼吸道疾病如何区别?如何应对?
何教授:流感、感冒属于上呼吸道感染,都会出现鼻塞、流涕、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而流感的症状会更加严重,会出现乏力、高热等明显症状。
而肺炎属于下呼吸道感染,相对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会更严重,临床表现除了咳嗽咳痰外还会出现持续高热的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肺功能受损的表现,如胸闷、胸痛、气促、呼吸困难等。
发烧咳嗽老不好,扛扛就能过去?哪些情况要及时送医?
何教授:如果体温超过38度以上并且持续发热超过一星期,或是康复几天后又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
冰冻模式开启,如何科学度过呼吸道疾病高发期?
心血管也怕“冻”
专家送上暖“心”贴士!
专家:王海蓉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副主任、CCU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
龙年首场寒潮来袭,当心血管扛不住!血管会面临哪些风险?
王教授:天气太冷会对心血管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于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天气太冷容易加重疾病症状。所以气温低时应该加强保暖,以减轻对于心脑血管的危害。
警惕“低温高危时刻”,什么样的血管容易“冻伤”?
王教授:1.高血压患者及没有控制高血压的人群,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出现血管冻伤;2.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3.本身有血管床弥漫性病变的患者,例如长期透析、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这类人群整个血管床都比较薄弱,经不住冻伤;4.衣服单薄、不注意保暖人群;5.老年人群在冬天尤其容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要尤其注意!6.体重超重人群,脂肪堆积容易影响热量的保存和释放;7.有家族心脏病史;8.长期吸烟人群;9.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人群。
气温骤降,遭遇心梗,如何急救?
王教授:1.首先病人及家属要保持镇定;2.含服急救药物,一般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加重都有急救药物,如阿司匹林类抗血小板药物,如果持续胸痛超过15-20分钟可以服用;3. 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冻雨来袭,送上暖“心”贴士!
王教授:1.防寒保暖的功课一定要做足,室外活动尽量减少,尤其糖尿病人群要做好手足的保暖;2.饮食要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注意盐分控制,不要喝酒御寒;3.室内注意通风;4.如有不适症状不能缓解请及时就医;5.加强锻炼;6.关注血压、心跳、血脂、血糖,有基础疾病患者要坚持吃药。
“冻”真格
安全防摔有高招!
专家:王显勋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骨外科学科带头人、骨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冻雨落地成冰,地面包浆,滑滑滑,万一不慎摔倒,如何将损伤降到最低?
王主任:1.如果在坡道上摔倒,我们要“顺势滑”。面部着地手要伸出去,背部着地手要缩回来,降低骨折风险;2.如果在平地上摔倒,要学会“蜷曲滚”,保护好自己的头部,让身体一侧着地来增大受力面积,减少摔倒造成的伤害。
意外摔伤后如何急救与自救?
王主任:如果是自己摔倒——不要贸然爬起来,首先判断自己能不能动、有没有头晕或者恶心的感觉;如果摔着头部,要在意识清醒的时候第一时间呼救;如果疼痛不明显,可在他人帮助下缓慢起身,移动到附近安全地休息观察;如果发现腿部活动受限,不要强行起来,建议立刻呼叫同伴或者周围路人,拨打120等待救援。
如果是别人摔倒——不要盲目去扶或者搬动,以免造成二次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在伤者周围设个标志,并拨打120,等待救援。如果不得已要移动伤者,要顺势慢慢平移,“一条线”移动,不要委屈或大幅移动;如果伤处比较痛,可以用冰块局部冷敷。
冰雪天出门,走路不怕摔,哪种姿势最靠谱?
王主任:雪天适合走“企鹅步”,1.手不要插兜,手臂在身体两侧;2. 降低身体重心,半蹲行走;3.外八字,在雪地里走得更稳。
雪天出门,应注意些什么?
王主任:1.防滑——穿防滑鞋、雪地靴,不要穿高跟或硬底的鞋子;2.防摔——不要走在结冰的路面上,尽量踩雪地或是已经化雪的路面上,用“企鹅步”前行;3.防磕——下雪后很多坑坑洼洼的地方被雪覆盖,不慎踩上去可能会受伤,如果路上遇到雪面堆积的位置要尽量避开,要走正常的人行道;4.防砸——尽量避开屋边、树下,防止被掉下来的冰块砸中。
雨雪天气
远离冰也要远离火
防止低温烫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杨雁教授提醒大家,雨雪天,气温低,糖尿病患者在采取保暖措施时,一定要远离温度过高的取暖物,防止烫伤。
多次监测血糖
要加大血糖的监测的力度,以前一个星期监测4次血糖。那么在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可以多监测几次血糖,如果血糖过高的情况,高过15~20以上可以到医院来就医。
慢性病患者要注意
近期,同济医院与慢性病相关的科室,类似急性并发症患者增加较多,住院量是节前的约四倍。比如,因温度骤降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引起的心绞痛、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还有因血糖波动较大导致的病情加重等情形。如何应对,专家建议,当寒潮来袭时,慢性病群体尽量不要外出;当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晕、冷汗等症状时,应立即休息,服用急救药物;如果症状不能缓解,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此外,储备少量日常用药,严格遵医嘱服药,务必做好病情监测。
餐盘法则
医生还建议慢性病患者在这段时间,要多吃纤维素比较高的食物,如燕麦、荞麦、小米、芹菜等,在室内保持必要的运动锻炼。推荐大家使用餐盘法则,一半是碳水、四分之一是蛋白质、四分之一是蔬菜,多吃含纤维量比较大的食物,居家的时候每天30分钟的活动为宜。
用车出行要注意
1.小心侧滑:恶劣天气情况下路面湿滑,行车应严格控制车速,弯道速度过快,行车时突然加速、抬起油门或发现情况采取紧急制都易导致车辆侧滑而造成事故。
2.刹车要“早”要“柔”:在气温突降的情况下,有时会在制动盘上结一层霜或薄冰,严重的还会造成制动卡钳关合失效。因此,严寒天气驾车,一定要检查一下制动系统,开动车辆后要轻踩几脚制动,检验刹车是否正常,以免出现问题时措手不及。
对于雪地行车的绝招,主要是一个“早”字和一个“柔”字,即便是在无冰雪的路面上行驶,冬季制动的效果也与其他季节不同,因为冬天的轮胎和路面都偏“硬”,所以冬季驾车制动应早一些轻踩。
3.注意自己的驾驶状态:很多人不注意自己的驾驶状态,这点其实对于安全驾驶很重要,大家要先把自己的手脚活动好,起码手脚要灵活以后再开车,因为雨雪天气很冷,手脚不灵活的话,很容易出事故。
4.小心易结冰路段:桥梁上、高架道路、匝道及小路口都是比较容易结冰的地方,开车经过这些地方时,必须加倍小心。遇有状况,尽量减速,并保持镇定。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虽然来往的车辆使主路上的冰雪融化了,但是驶出主路前一定要降低车速,因为,很多出口或与支路的交叉口都易结冰。
5.注意保持车距:雨雪天气,时常有些雾气、小雨伴随,这个时候要注意车辆之间的距离,以免跟得太紧而追尾。雾气太重时,车速要放慢,可以打开示廓灯,让后面的车子看得清,对大家都有好处。
雨雪天气非机动车和行人请注意以下几点
1.非机动车:
· 尽量减少出行;
· 在冰雪道路上下坡道、急转弯路段应下车推行;
· 不争道抢行,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不要进入机动车道行驶;
· 驾车时要降低车速,保持车距,注意路况,不超车;
· 遇情况需要刹车时,尽量多用后刹,否则容易发生侧倒;
2.行人:
· 应尽量减少出行或户外活动,出门应更换防滑鞋具,穿上色彩鲜艳的外套或雨披;
· 应在人行道内或靠道路右侧步行,放慢速度,防止滑倒;
· 在通过路口或横过道路时,应在确认安全后通行,尽量走斑马线或者过街设施;
· 要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
· 小孩或老人出行时要有成人陪同。
来源:湖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