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国年|经典里的“中国年”

2024-02-13 09:41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4682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今天让我们走进文学名家笔下的春节,从氤氲着烟火气的文字中,一起感受经典里的“中国年”,读懂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林语堂(资料图片)

“北京城外一里远,有个巨大的道士庙,叫白云观。由正月初一到十九,北京的男女老幼好多人去逛……男人举行徒步竞赛,女人有赛车,还有成群的人到那儿去会“神仙”……“神仙”也许像大官儿,也许扮作乞丐,也许像狗,也许像驴。”

这是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对北京白云观庙会的描写,新春佳节出游乃是一大快事。在今天,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可以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人感受别样的不同地域的新春风情。

这个冬天,东北冰雪旅游“火力十足”。新春佳节,更是有不少南方游客选择来到东北,感受一下东北黑土地的年味儿。

俗话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地大物博的中国,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的不同孕育了千姿百态的过年风俗。

图为沈从文和夫人在家中翻阅画册(1986年6月7日摄)。

沈从文在《忆湘西过年》一文中这样写道:“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口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镇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地区,是沈从文名著《边城》的原型小镇,优美的风景、淳朴的民风赋予边城古镇独特的魅力。

湘西,是沈从文心中的世外桃源。湖湘胜景历来为海内外所称道。

在湖南省古丈县苗族群众聚居区,常有“打点子”的声音响起,这是当地群众庆祝新年的独特“交响乐”。这个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组成的“乐队”,一般多由3至4人合奏演出。

在湘西人的生活中,逢年过节、迎亲娶嫁,总有一支或数支“打点子”队伍相伴,奏鸣出一曲和谐而奇特的民族交响乐,回荡在层层山峦之中。

梁实秋(资料图片)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肉皮辣酱,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

这是梁实秋在《北平年景》一文中关于春节饮食的记忆。中国人所有的庆贺仪式,都离不开吃食。春节更是如此。

徐锦辉正在餐厅后厨制作玫瑰豉油鸡。

在位于广州繁华地带的中国大酒店后厨里,行政总厨徐锦辉和同事们忙得热火朝天,他正在为玫瑰豉油鸡这道菜淋上酱汁。

徐锦辉说,“鸡对于我们广东人来说是特别喜爱的一个食品。我也希望在今年把这个玫瑰豉油鸡在家里面做给我的孩子品尝。希望把这种儿时的味道延续下去,把烹饪的手法和我们的饮食文化发扬光大。”

丰子恺和孩子们在一起(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子瑾 摄

“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铝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

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子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

这是丰子恺笔下的春节,充满了满满的仪式感。过年习俗看似繁多,但归根结底,它的指向也只有一个——家,它的追求也只有一个——团圆。吃一桌丰盛的饭菜,和家人在一起,过一个团圆年。寻常烟火里,藏着中国人最绵长的温柔。

(来源:新华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