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和物质空间的融合,也包括社会空间意义上的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然而,当前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从社会空间的角度来看,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城乡空间结构失调和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的结果,是城乡社会空间结构不平等的一种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在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如松江区小昆山镇抓住以小城镇试点建设为契机,对农民宅基地进行整合利用,在空间上通过对集镇区、工业区、农业区进行优化布局,加速了城乡融合发展,在生产上实现了工业与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生活上实现了农民与市民的高水平融合,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树立了典范。新时代新征程,上海应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全面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畅通城乡各类要素双向流动的通道等举措,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发挥好上海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全面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中国社会的空间分配深受社会政策影响,实现城乡空间融合发展需要乡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争取空间权利。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组织保障。
首先,要加强组织纪律性,坚持惩罚与激励并重原则,形成倒逼机制。其次,需理顺相关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相关考核晋升体系,调动乡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再次,拓宽乡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选聘通道,通过市级机关干部下派挂职、高校选拔等方式建立健全乡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最后,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通过在各级党校系统常态化地进行基层党员干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培训,为乡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加快建立有利于畅通城乡各类要素双向流动的通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发展不平衡,背后实际上涉及城乡空间资源和要素的分配与再生产问题。
在城乡资源双向流动不足的前提下,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需要加快推动中心城区与乡村的互联互通建设,为城乡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提供保障,破解各种要素单向流动的困境。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到郊区的交通设施还存在不足,嘉定快线、松江快线、26号环线等应加大推进力度,带动城乡之间互联互通,实现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同时,需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城乡之间要素双向流动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各类要素向农村流动,为打通有利于城乡各类要素双向流动的通道提供政策保障。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没有产业的农村,难聚人气,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农民增收路子拓不宽,文化活动很难开展起来。因此,要实现城乡空间融合发展还需要农村地区基于自身条件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补足短板。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需要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可持续的收入保障。
其一,充分利用资金、市场和科技等优势,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乡村产业品牌和品质建设力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乡村特色产业集团。在乡村特色产业集团的培育和打造中,应大力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促进共同富裕的天然使命和显著优势。
其二,对标市民对绿色农产品的诉求,坚持农业高科技、高品质和高附加值方向,促进农业设施现代化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的研发和附加值提升工程,拓宽农产品的产业价值链,强化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
加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
城乡空间权利还涉及城乡居民在公共资源和利益分配方面享有的权益和政策,目前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依然与城市有较大差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些年,乡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农村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欠账还很多。”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需要深入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对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等的供给力度,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对标上海城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标准,有必要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力度,明确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而良好的城乡空间结构是城乡融合的基本条件。融合不是要消除城乡空间的功能型差异,也不是空间的均质发展,而是要确立一种新型城乡空间发展策略和空间秩序,实现城乡空间功能互补与和谐发展。所以,城乡融合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和物质空间的融合,也包括社会空间意义上的融合。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东华大学基地研究员)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