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
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摘要
7月14日,武汉光谷。位于大学园路上的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内,600多名研发、服务人员繁忙穿梭于研发中心、中试车间和项目办公点,为60公里外的黄石贡献才智。
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自去年6月底正式启用,园区签约入驻企业和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数量已增至73家。一条有关科创飞地的“黄石路径”,正逐渐清晰。
到武汉,驱动创新引擎
留不住高端人才,曾是掣肘黄石企业发展的难言之隐。
“公司将研发中心放在光谷,看重的是这里丰富的智力资源。”湖北远大生命科学与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主管江汝泳说,此前企业在产品迭代上遭遇瓶颈,迫切需要引入有竞争力的研发团队。
去年5月决定入驻后,凭借园区地利和政策优势,该公司研发团队迅速扩容,由最初的不足5人,扩充至现在的20多人,从武汉高校招聘的人员占比达80%,其中不乏北大、中科院博士。公司研发中心也因此从阳新迁到光谷。
“入园一年,围绕抗衰老、增肌、助眠等需求,我们已开发4个新产品并投入市场,反响非常好。”江汝泳介绍,上半年公司营收相比同期大幅增加。
这家阳新企业在光谷的茁壮成长不是孤例:同批入园的湖北博控自动化,已与武汉高校合作申请4项专利;上达(黄石)电子设立的柔性电路板和覆晶薄膜武汉技术研发中心,正与武汉大学两个科研团队一起,围绕智能检测算法机设备和多层柔性线路板关键工艺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截至目前,离岸科创园已入驻47家黄石高新企业,推动武汉高校院所100多项科技成果在黄石转化应用。
“今年,来询问落户条件的企业越来越多。”园区运营公司副总经理王丽介绍,目前园区入驻率达60%,不少热门楼栋“一房难求”。
去黄石,畅享广阔天地
一座四线地市的潜力有多大?
7月8日,惟景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测试车间内,3位工程师正操纵智能机械臂,为合作厂商送来的样品做精密测量。
“一楼生产测试,四楼研发。”该公司市场总监章辉岑说,入园后,研发速度、产能迅速提升,上半年该公司完成项目数超过去年全年。
该公司自研的高温环境下高精度测量设备,性能指标业内领先,是国内细分赛道领头羊。在园区的牵线搭桥下,黄石数家锻造企业主动向企业提出需求,合作朋友圈迅速扩大。“站上黄石工业升级风口,订单不断攀升,最近多家上海、深圳投资方找上门来。”章辉岑说。
注册在黄石、孵化在武汉,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见证了一家家科创企业的破茧成蝶。
“黄石进出口总量全省第二,而相关企业的出海服务尚属空白。”传娱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事业发展总监孙倩说,瞅准商机,该公司与劲牌、东贝等黄石老牌名企建立合作,为其产品提供多语翻译服务,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
“大冶市政府介绍,20天即谈妥入驻。”武汉科讯智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景楠说,公司已同黄石多个县市区、市直部门对接,研发经济运行检测平台、产业招商地图。“我们准备将生产总部放在大冶,拓展智能机器人业务。”
武黄协同加强“硬”联通
按照《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将建成光谷科创大走廊副中心、武汉国家“两个中心”分中心,而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将被打造成其中的“标杆”项目。
如何抓牢这次历史机遇?
“与武汉市合作,我们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福利。”黄石市创新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此前黄石市人民政府已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签订协议,在原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协同、产业互补、资源共享、项目共建。“入园企业既有机会获得武汉提供的项目支持,也可同步享受黄石科创企业的政策优待。”
针对高端人才团队,黄石将按不同梯次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经费支持,对产生突破性成果的团队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助。同时,相关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场租减免优惠或租金补贴,并有机会获得最高500万元的黄石市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投资。
湖北高投集团和黄石东楚投资集团共同组建3亿元规模的新动能产业基金,为园区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和融资对接。武汉高科集团将与黄石市国资公司联合组建科创大走廊产业基金,以“基金+招商”模式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据统计,作为黄石电子信息产业重要聚集地,黄石开发区·铁山区174家规上工业企业,与武汉有配套关系的达121家;光谷近年遴选数十名专家教授担任黄石企业科技特派员,两地共建10家省市级科创平台。
“预计5年内,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的企业将超过200家,引入科技和高层次创新企业将达120家。”黄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承接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黄石去年启动上海离岸科创中心建设,今年将投入运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通讯员 胡曦 马青)
责任编辑 崇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