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五次考察湖北,五句话温暖人心!

2022-06-30 12:48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13778 长江云  



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武汉考察。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五次来到这座城市,也是疫情发生以来第二次踏访武汉。

每次到湖北,总书记都会深入基层,看看农村、城市社区,了解居民生活、基层党建、社区服务……一枝一叶总关情。让我们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荆楚足迹,再现鲜活场景,重温暖心话语。



2022.6.28 武汉智苑社区

“我一直牵挂着武汉人民”

2022年6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考察,该社区是一个国有企业棚改还建小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严格落实五级包保制度,形成返岗复工和防控管理相结合的社区稳定保障体系,有序推动居民生活工作恢复正常。

在听取湖北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后社区治理情况介绍后,总书记强调,2020年武汉保卫战胜利以来,武汉这两年又遇到了多次聚集性疫情,但很快控制住了,没有发生大的反弹。武汉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是好的,经验值得总结。实践证明,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必须毫不动摇坚持。

在这次考察中,总书记说,我们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社区这个重要基层基础,有能力也有实力实行动态清零政策,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在这里,总书记最牵挂的还是武汉人民的生活过得好不好。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智苑社区党委书记胡云激动地告诉记者,“总书记到我们社区基层来最关心的还是群众,第一句话问的小区的房子很高、很漂亮,然后住了多少人,是哪些人居住,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疫情期间,疫情有没有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智苑社区现有居民2604户、3800余人,其中独居老人845户,80岁以上高龄老人181人,社区围绕老龄化突出问题,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在智苑社区志愿服务共享客厅内,习近平总书记和在这里参与志愿服务的马婆婆拉起了家常。

谈起这一幕,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智苑社区居民马红武激动不已,她告诉记者,“总书记很平易近人,就像拉家常一样的问我的房子有多大,觉得总书记就跟我的老同学、老同事一样,就是这么样聊天一样的,轻松、愉悦、舒心。”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习近平向社区工作者了解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及便民服务等情况,并同前来办事的老年人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总书记刚进大厅的时候,夏勇正在窗口帮母亲咨询医保重症报销的事。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智苑社区居民夏勇告诉记者,“我正好在门口的第一个窗口,在我回头的一瞬间,我就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我看到总书记第一眼的时候,发自内心地感到激动。习总书记很亲切地走过来问,‘小伙子你是不是东北的,听你的口音’,我说,‘总书记我是本地的’。瞬间让我就感觉到,习近平总书记那种平易近人。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总书记说‘你的母亲病了,祝他老人家早日康复’。这是我人生中最值得铭记的时刻。”

在社区小广场上,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跟大家交流,当他说到“我一直牵挂着武汉人民,时隔两年,再次来到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看望大家”时,在场的干部群众无不动容。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智苑社区居民张友珍说,“习总书记一直牵挂我们武汉的人民,也到我们小区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我现在已经70岁了,今后的为民服务中,我要一直干到我干不动为止。”

2020.3.10 武汉东湖新城社区

“武汉人喜欢吃活鱼”

2020年3月10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东湖新城社区,实地察看社区卫生防疫、社区服务、群众生活保障等情况,并为湖北、武汉社区工作者加油鼓劲。

当时,总书记专门来到东湖新城社区生活物资集中配送点,详细询问米面粮油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的采购和供应情况。

“今天总共有多少份菜要送?菜怎么送到居民手中?肉多少钱一斤?是所有人都有吗?”总书记问得很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强调,要充分考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密切监测市场供需和价格动态,保障米面粮油、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他还特别叮嘱:“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

武汉,是一座依江而建的城市,这里的人们从小就有吃鱼的习惯——家有喜事吃鱼,逢年过节吃鱼,平常也吃鱼。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战“疫”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全国一盘棋”部署疫情防控,同时一以贯之关切百姓生产生活。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湖新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同社区工作者、基层民警、卫生服务站医生、下沉干部、志愿者等亲切交流。

武汉东湖新城社区是2009年建成入住的还建小区,有居民4000多户、1.2万人。在疫情暴发的艰难时刻,为配合做好社区防控工作,东湖新城社区党委书记陶久娣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5个小时。

思绪回到2年前,陶久娣凝视总书记视察时的照片,难掩激动:“在抗疫的关键时刻,总书记来到我们这个疫情严重的社区,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都想对总书记道一声辛苦!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社区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总书记的深情厚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群众大事小事都在社区,大家就是临时的‘小巷总理’。给人民群众当服务员,不能干巴巴、硬邦邦的,要让群众如沐春风。我们今后要更加重视社区工作。”总书记对社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陶久娣一直铭记于心。

两年来,东湖新城社区牢记总书记嘱托,交出漂亮的民生答卷:坑洼不平的道路铺上了沥青,新建200余个停车位,“红袖章”志愿者越来越多……来来往往的居民,脸上都挂着微笑。

2018.4.26 武汉青和居社区

“为民的事无小事”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考察棚改区项目建设和居民生活情况。一个个细节,一句句嘱托犹在耳旁,总书记的爱民之心如四月的习习春风,温暖着这个城市每一个人。

青山区是全国闻名的钢铁基地和重化工集聚区,而青和居所在的棚户区也是武汉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户区。为了改善居住在这里的4万多群众生活条件,2007年4月,武汉市启动棚改工程。

4年前,中国一冶退休职工、71岁的胡昇曾面对面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戴家湖的“三生三世”。上世纪50年代前,戴家湖区域是盛产鱼虾的天然湖泊。1957年起,这里成为周边大型工业企业的粉煤灰堆场……

“以前住的棚户区,阴暗又潮湿。”胡昇说,2007年,武汉启动棚改工程,棚户区居民纷纷搬进楼房。经历多年“治理+修复”,戴家湖终于露出原本的清澈模样。“往日的工人村,像个大破窑,蚊蝇满天飞、老鼠到处跑;如今的工人村,环境多美好,光纤接到户、天然气更环保……”

“沧桑巨变,恍如隔世。”听着老人的介绍,看着社区展馆中展示的棚户区旧物,总书记感叹地说。

总书记嘱咐道,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

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抓好工作就是要把人民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为民的事无小事,大量工作在基层。党中央高度重视社区工作,我们要改革创新基层治理,提高治理能力,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

两年多来,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湖北在人员资金力量配备上做“加法”,在工作负担上做“减法”,在优化社区管理服务上做“乘法”,在化解矛盾上做“除法”,推动基层高效精细治理,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

2018.4.24 宜昌许家冲村

“美好生活都是奋斗来的”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许家冲,详细了解三峡移民新村建设和村民生产生活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

许家冲村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被誉为“三峡工程坝区库首第一村”,库区移民占全村人口绝大多数,是名副其实的三峡移民新村。

回忆起当年总书记考察时的情景,许家冲村村民刘正清记忆犹新:“当时,总书记看见我们在洗衣服,主动来与我们拉家常,非常亲切。”村民们告诉总书记,过去是在江边洗衣服,现在村里建起了便民洗衣池,用上了自来水,污水集中处理,既尊重了生活习惯又很环保。

“得知大家用无磷洗衣粉和肥皂洗衣服,总书记非常高兴。”刘正清说,总书记兴致勃勃地从她手中接过洗衣用的棒槌,俯下身,试着捶打了几下衣服,“看得出来,总书记为我们老百姓自发保护长江母亲河而高兴。”

如今,许家冲村实现了垃圾分类、干湿分离、日清日洁,村里还采取积分兑换方式,鼓励村民将家里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收集起来,兑换生活用品,村容村貌又上了一个台阶。

作为村里的创业带头人,谢蓉曾在村里的电商服务站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自己带领移民妇女创业增收的情况。2012年,她牵头组建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之后又成立宜昌沁邑民俗文化有限公司,传承峡江地区非遗技艺“牵花绣”,发展手工刺绣产品。

“美好生活都是奋斗来的”,这句总书记的嘱托,已经挂在了谢蓉创办的合作社里最醒目的位置,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她和乡亲们从最初200平方米的小作坊起步,到现在发展成为1200多平方米的大车间,产值翻了十倍。“与4年前相比,企业生产车间从300平方米扩大到1200平方米,员工从几个人增加到100多人,销售额最高达到2000多万元,人均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说起近几年的发展成果,谢蓉满脸自豪。

4年多来,许家冲村牢记总书记嘱托,紧盯生态保护,发展乡村旅游,扶持传统手工业,村民们鼓了“钱袋子”富了“脑瓜子”,快步奔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

2013.7.22 鄂州市峒山村

“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走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垃圾压缩转运站、无动力污水处理站、秸秆气化示范基地等,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并同部分村民进行座谈。

2013年7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峒山村,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同部分村民座谈。

总书记到来的那个下午,峒山村村委会主任占志启终生难忘。

当时还是农民的占志启正在村社区服务中心咨询关于西甜瓜种植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他直呼“太激动”。

“总书记关切地问,西甜瓜亩产多少?投入大不大?技术成不成熟?”占志启回忆。

看见值班的工作人员胡昌震,总书记还特意问,西甜瓜市场如何?村里有没有做过市场调查?可不要大家都去种西瓜了,价格一下子下来了。

“总书记非常和蔼可亲,虽然只是几句简单话语,却能感受到他对老百姓的关怀之情。”占志启连声称赞。

在察看峒山村建设情况、考察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项目后,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们进行座谈。

时任峒山村党总支书记陈又胜第一个发言,介绍村里土地流转和特色种植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一边认真听,一边与村民们交流。“土地流转一定要尊重村民们的意愿;特色种植要搞好市场调查,千万不能盲目种植。”总书记的嘱托,让陈又胜记忆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大家: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在亲切的气氛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不成为荒芜的农村、不成为留守的农村、不成为农村记忆中的故园。”现任峒山村党总支书记伍冬说:“通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总书记叮嘱的三个‘绝不能’,我们做到了!峒山村经济社会发展很快,2013年人均纯收入为16700元,202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900元,已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如今的峒山村,一幅产业兴旺、村美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民生小事里有大情怀、大治理

到乡村、社区调研

为的是“看看人民群众生活得怎么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党中央高度重视社区工作

我们要改革创新基层治理

提高治理能力

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

来源:长江云

       责任编辑  崇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