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昏暗中国,孙中山是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中华英雄儿女之一,他以“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的英雄壮志,领导推翻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他“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的价值理念奋力拯救中国;他以“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意志唱响“振兴中华”。他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新中国成立后,每年国庆天安门广场都要竖起他的画像。习近平对孙中山先生充满尊敬,在孙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习近平心中的孙中山。
图为: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
一、民主革命先行者 “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孙中山代表着一个时代,他全身心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2013年10月,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历史不会忘记,100多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当时留日中国学生等为骨干组建中国同盟会,毅然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点燃了振兴中华的希望。”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目睹备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欺凌和封建腐朽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中国,孙中山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极大的民族义愤,树立了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形成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坚定信念。1894年,他在檀香山组建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其入会誓词“驱逐鞋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第一次在数千年封建的中国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新主张,犹如长夜惊雷,唤醒了无数炎黄子孙。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领导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同盟会宣言中提出“驱除鞋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大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他第一次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归纳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1911年,他组织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走向未来的精彩开篇。
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和启发,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孙中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是革命的坚定力量。他在我们党的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邓小平同志曾说:“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后来,孙中山觉得资本主义西方不行了,提出‘以俄为师’,学习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开始了国共合作,导致北伐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同志称赞孙中山先生制定的新三民主义和统一战线政策,是他“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
图为:2013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二、中华民族的思想大家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孙中山是一位思想大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都有重大建树。他的思想和精神,是当时中国先进思想和精神的代表,他的许多思想都超越了那个时代,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他一生追求真理,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他有“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之胸怀。他注重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思想,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改造中国。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习近平说:“100多年前,中国人民开始‘睁眼看世界’,努力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到英国求学。”
他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中,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认真考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在他留下的一千多万字的各种文著中、特别是《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代表作里,蕴藏着深邃的救国、治国和建国的先进理论。他关于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关于三民主义的理想和纲领、关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关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建设的协调发展、关于政党的性质和作用、关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等理论,都为后来的革命和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他关于争取各民族平等相处的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关于必须从地方自治入手为实行民主制度培育坚实基础的理念、关于革命党人必须先受训练然后才能训练人民走上民治轨道的思想、关于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同时发展设想、关于充分利用外国的资本主义经验以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构想等,至今仍有重大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习近平指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
图为: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三、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 的伟大爱国者 “爱国若命”的孙中山,始终“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他“生平以爱国为前提”,充分体现了一位爱国主义者的伟大情怀。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指出:“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第一个响亮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现在,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理想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孙中山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虽因祖国的悲惨境遇而痛苦,但又始终充满着自信和自豪;他说:“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他在1904年给美国人民的呼吁信中写道:“拯救中国完全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接踵而至。一个从来也梦想不到的宏伟场所,将要向文明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敞开。”他在临终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是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最早提出者和阐述者,他毕生追求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统一,将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在《兴中会章程》中,孙中山写道:“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振兴中华”这一充满爱国豪情的伟大口号,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先河。他还确立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建设一个驾乎欧美之上的真民国”,使中国重新成为世界上的“头一等强国”。他最先认识到民族精神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他提出“要恢复民族的固有地位,便要首先恢复民族的精神”。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他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他立足中国胸怀世界,他说,“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历史是不断前进的。“譬如积薪,后来居上。”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已经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2014年9月,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120年前的甲午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12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