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七人行!非常“6+1”为黄石气象监测精密保驾护航

©原创   2022-05-06 16:01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15205

晚春深夜,天际间闪光划破夜空的宁静,一条短信声音响起,“观测设备状态告警:站号58407……连续缺测15分钟。”这是来自湖北省气象局天境系统的短信,表示省保障中心已经15分钟未收到黄石国家站数据。

应急启动!正准备休息的黄石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王超然边穿衣服边打电话了解情况。在得知刚刚有一阵雷暴经过观测站附近后,他的心里“咯噔”一下,迅速联系同事刘光辉。不到7分钟,刘光辉已到达观测场。

“超然,ISOS电脑没有采集数据。”

“光辉,你看看采集器和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的工作状态?”

……

一阵电话交流后,初步判断是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故障。不到10分钟,王超然也来到观测场,与虽然打着伞却已全身湿透的刘光辉会合。两人更换备件后,观测系统恢复正常,数据也在整点前发往省保障中心,未出现迟传。

意外随时都会来,黄石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时刻都处于“准备着”状态。该中心的7名成员有6人是60后、70后的中年大叔,1人是80后的青年小伙,被同事们戏称为“非常6+1”组合。

组合的领头人是“60后”“急”大叔、保障中心主任戚虹,每次遇到困难总是“急”着冲到最前面。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他“急”着报名当志愿者,冲锋在最前线,每天来往包保社区40公里,从不抱怨。在他身先士卒的表率下,中心全体人员全部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在防疫考核中,3人优秀,3人获社区荣誉证书,1人获防疫最美家庭称号。该中心还获得2020年度湖北省气象局事业单位集体嘉奖。

“60后”“稳”大叔彭国平坐镇技术把关。他平时言语不多,但作为五级高工,分析故障问题往往一语中的。防雷技术出身的他对各种用电知识了然于胸,每次遇到复杂的电路问题,仅用一只万用表就能“稳”定判断出整个电路脉络。涉及用电安全,他都能心态平“稳”地给出一个确定答案。

自动站维护维修需要丰富的经验,信保中心的“60后”“精”大叔刘光辉就特别“精”于此道。作为装备保障高工,他对自动站传感器了如指掌。就拿雨量传感器来说,基本都是机械结构。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问题最多,特别是雨量校准出现偏差,需要调节没有刻度的容量螺母时,其他人可能调完还需反复多次校准,而他往往只需一次就能调整到位。他用他“精”湛的技艺,提升了故障排除效率。近两年黄石国家站与区域站传输率与数据可用率均在全省前列。

在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面,“70初”“细”大叔莫遵元拥有二十多年的观测与数据处理经验。他一眼就能看出观测数据可能存在的逻辑矛盾,确定哪个观测值存在问题,并根据观测规范一丝不苟进行处理。他还是酸雨全国样品的主要测量员之一。黄石市局已经连续6年在全国酸雨考核中保持优秀。

“60后”“暖”大叔张立明是党支部副书记,有着二十多年党龄。在单位里不管谁遇到什么难题,他总是用多年的工作生活经验积极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在家里每月都把工资如数上交。不论在哪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暖”男。

“60后”“勤”大叔郭阳朝是组合里生活最规律的人,每天骑车上下班,对交办工作总是“勤”快完成,当日事当日毕是他的工作风格。

组合里唯一的“80后”、副主任王超然,是个“钻”小伙。每当上级有新的软硬件需要在台站开展应用,他总是带头钻研、仔细琢磨,自己学懂弄通后再教会台站人员,一丝不苟确保各种新业务平稳运行。他总说自己是黄石气象事业的见证者,也是建设者。从手写报文到机器自动编报,从栉风沐雨人工观测到观测自动化,气象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保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变化,他开发的多个软件在业务服务应用中效果良好。作为东西部对口交流人才,他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气象局工作期间,自创气泡排除方法,解决了蒸发设备在夏季测量值偏少的问题。先后获得湖北省气象部门“十佳青年”和两届“青年新秀”称号,在省、市气象地面观测业务技能竞赛中多次斩获奖项。

黄石气象局的“非常6+1”是气象保障道路上勇往直前的“勇”男,用工匠精神诠释着不同年龄气象人的坚守。

通讯员  王超然

责任编辑  梅晓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