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瞬 荆楚巨变

2021-07-01 11:09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28455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自贸区已成为湖北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1923年,修建中的江汉关

随着城市防洪能力的提升,如今,江水还未完全退去,市民已在汉口江滩锻炼健身

民国初年, 荆江水患,沙市城市内涝

武广高铁已成为我国最为繁忙的高铁线路之一,图为2021年的武汉火车站

百年前,京汉铁路通车,将武汉送上了铁路时代

百年前的大冶湖北水泥厂全景

青山绿水环抱中的华新水泥(秭归)有限公司

图/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辉 邹斌 王永胜 宋枕涛

文/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

大江奔腾,润泽荆楚大地;极目楚天,谱写时代华章。100年,沧海一粟。英雄的湖北,英雄的湖北人民,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每个人都在朝着梦想奋力前行。

一个窗口见证百年开放之路

在汉口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会处,极具英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江汉关大楼,已经静静矗立了近一个世纪。1924年1月建成以来的近百年时光,她见证了汉口开埠,见证了武汉兴衰,是大武汉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见证物。

2017年4月,作为国家第三批自贸区试点,湖北自贸区挂牌,湖北由此迈入开放新高地。今年3月,湖北省一口气端出68条新措施,充分发挥湖北自贸区的开放引领作用,进一步锻造湖北开放发展“硬实力”,打造中部地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头堡”。

一条大河见证洪涝治理之智

长江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河。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新中国成立前,荆江洪涝灾害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严重威胁着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治理荆江水患成为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1952年春夏之交,30万建设大军仅用75天建成钢铁大闸,荆江分洪工程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1998年洪水后,长江干堤全面加固加高,犹如铁链牢牢锁住滚滚江水。大名鼎鼎的三峡工程,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今,长江流域上下游、干支流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利工程,已经超百座,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最强防洪军团”。去年,武汉历经历史第四高位洪水,但大城安澜,百姓从容。

一条铁路见证九省通衢之畅

武汉是一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在中国的版图上,纵贯南北的铁路线中,京广铁路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无可替代。立天元而牵两端的城市便是大武汉。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将武汉送上了铁路时代,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竣工。21年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将京汉、粤汉铁路连为一体,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2009年底,武广高铁的开通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这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时速最高的铁路。运行11年来,载客近7亿人次,已成为我国最为繁忙的高铁之一。3年后,全线贯通的京广高铁,让武汉成为全国首个站在高铁客专十字交会点上的城市。武广高铁也是我国高铁的奠基者,为建立和完善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设计、施工等系列标准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一座工厂见证传统产业之变

清末督鄂的张之洞布局创立的大冶湖北水泥厂(华新水泥前身),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100多年前,它扛起民族工业强国重任,开创近现代中国制造百年老字号。曾经,它也是污染耗能、效率低下的传统老厂。生产时浓烟滚滚,异味刺鼻,厂区里的树木叶子上都落着黑色的油垢,工人们戴着口罩上班,依然难免鼻腔发黑。

100多年后,华新历久不衰,肩负传统行业转型使命,引领着中国水泥工业的历史潮流。工人们坐在监控调度中心,实时运营监控;水泥生产实现全自动化;无人驾驶车穿梭自如地运送原燃材料;厂区,树木参天,绿荫浓浓,几乎看不到粉尘。百年老厂处处颠覆着人们的传统印象,百年华新由灰色向绿色渐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