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潜江中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液氮冷冻蒸熟的小龙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通讯员 杜少华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宋效忠 通讯员 杜少华 朱胜慧
阅读提要
经过多年培育,潜江发展出全国最大的龙虾产业加工企业集群,共有龙虾加工企业16家,虾稻加工企业40家,小龙虾加工出口量连续16年全国第一。虾-稻与文旅龙头企业互促共荣,带动一条综合产值达到520亿元的虾-稻产业链。
6月11日,中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雾气缭绕,如在仙境。
凉飕飕的雾来自液氮机的冷气。一批批小龙虾,被快速冷冻包装后,销往国内外。
近两个月来,该公司收购小龙虾1.3万余吨,销售各种小龙虾产品5000吨,销售收入约1.5亿元。
同日,第十二届湖北(潜江)龙虾节暨第五届虾-稻产业博览会开幕。潜江市委书记向斌介绍,受一批龙头企业带动,潜江去年虾-稻产业综合产值达520亿元。该市将出台系列措施,进一步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虾-稻年产值早日越过千亿元大关。
做强平台,壮大龙头企业
眼下正是龙虾大量上市季节。走进位于潜江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但见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今年前5个月,我们通过冷链物流,将8.22万吨小龙虾送至全国500多个城市,交易额近45亿元。”该中心负责人康峻介绍。
看着如今的红红火火,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某“僵尸企业”的闲置土地,曾被抵给银行用于归还贷款。
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的协调,潜网集团租下这块地,做小龙虾交易市场。随着业务发展,最终从银行手上盘下这块地,渐渐建成占地2000亩、规模全国最大的鲜活小龙虾交易市场。
“建设过程中,政府出资帮我们拆迁附近房屋,畅通市场出入口;停车场刷黑,可停车上百辆;帮助建设电商平台。”康峻表示,如今该中心每年的鲜活小龙虾交易额达到七八十亿元。
“2017年,我市创新设立2亿元虾-稻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开始每年预算安排2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用于小龙虾种苗繁育、品牌创建、科研攻关等。”潜江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小平介绍,该市对新获批国家、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给予奖励,并对全市规模以上小龙虾加工企业的电、气、水费进行财政补贴。近3年来,累计争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和小龙虾产业集群建设等项目资金1.5亿元。
小龙虾加工出口连续16年全国第一
“我们的小龙虾养殖面积并非全国最大,但我们的虾-稻产业综合产值全国第一。”究其原因,该市农业发展中心主任张传银说,“我们在虾稻精深加工上,拥有明显的优势。龙头企业带动了虾-稻全产业链发展壮大。”
多年来,潜江先后培育了交投莱克、华山科技、柳伍水产等小龙虾加工龙头企业。目前,潜江拥有全国最大的龙虾产业加工企业集群,共有龙虾加工企业16家,虾稻加工企业40家,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龙虾加工出口量连续16年全国第一。
华山科技是全国唯一规模生产淡水甲壳素的企业。“我们去年收购小龙虾3万多吨,每斤收购价几元至20多元不等,用于加工整肢虾和虾尾。借助武汉大学技术,我们还把废弃的虾壳收集起来生产甲壳素。去年,公司销售收入逾7亿元。”该公司董事长漆雕良仁表示。
除了龙虾加工,该市还培育了湖北虾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潜江市巨金米业有限公司等虾稻米加工龙头企业。
“我们的‘虾乡稻’系列品牌大米,已进入广州、上海等地超市,每公斤零售价最高27.6元,均价15.6元,比普通稻米价高出数倍。”虾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军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该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选育出优质的虾稻品种,还开发了稻虾鸭生态种养复合模式,目前拥有虾稻和稻虾鸭种养基地15万亩,分布在潜江、监利、公安、天门等地,年产21万吨稻米。
目前,潜江正加快组建虾-稻产业发展集团,并着力推动主板上市。
延伸链条,虾-稻与文旅龙头互促
6月11日,吉庆街虾皇餐饮店,潜江龙虾节武汉分会场活动在这里同步举行。
虾皇是潜江生态龙虾城餐饮名店,目前在全国开设连锁店108家。
近年来,潜江市积极推进龙虾品牌“走出去”,鼓励市域内小龙虾加工、餐饮、物流企业到外地建分厂、建基地,推动潜江龙虾品牌和标准向市外延伸。同时,该市与北京等19个地区63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品牌及技术共享共用。
现在,到潜江吃完虾,接着登章华台、游兴隆大坝、逛返湾湖梦里水乡,开始成为时尚。
“让游客脚步慢下来,把更多食虾客留下来。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潜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程伦嵩介绍,近年来,潜江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牵手卓尔等文旅龙头企业,延长文旅产业链条,让虾-稻与文旅龙头企业互促共荣。
吃龙虾,看大戏。5月,该市与潜江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首次启动戏剧展演季。该市还引进投资商,在生态龙虾城内开发温泉水世界项目。该项目5月31日开业,仅6月1日就接待游客近4000人。
“五一”以来,潜江成为火爆的吃虾网红打卡地。5月,该市游客接待量达58.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65亿元,均创下同期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