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章肇敏,食品科学硕士,高级工程师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国内知名品牌元气森林其主打的乳茶一直宣称"0糖0卡0脂",深受年轻人士和减肥群体的喜爱。
但就在这两天,元气森林摊上事情了,高挂热搜第一。
4月10日,国内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发布致歉声明“一个迟来的升级”。
致歉声明称:在乳茶产品的产品标示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蔗糖”与“0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
0蔗糖=0糖?"0糖0卡0脂"食品真的可以减肥?话不多说,上干货!
0蔗糖=0糖?
众所周知,人活着离不开能量,能量是通过膳食中摄入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转化而来,而碳水化合物通常称为糖类。
一般来说,糖类可以分为糖(如单糖,双糖和糖醇)、寡糖(如低聚果糖)和多糖(如淀粉、糖原)。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糖和消费量大的糖,主要指的是蔗糖(双糖)。
也就是说,0蔗糖不等同于0糖,而0糖可能是0蔗糖。因为有营养学意义的双糖包括乳糖、蔗糖和麦芽糖。
蔗糖进入我们人体后,能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快速的水解为单糖(一类人体可吸收的形式),并进入血液。这些单糖除了会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以备人体血糖调节所用,多余的会转变成脂肪。
因此,长期过多的摄入糖,不仅会增加超重或肥胖的风险,而且也会诱发出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内。
无糖食品=无糖?
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及其问答的相关规定显示,产品外包装上标注的“糖”指的是单糖和双糖,而且宣称“无糖”只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即每100克食物(固体)中糖的含量不超过0.5克。
换句话说,无糖食品≠无糖,而是包括了不含糖或糖的总量不超过5‰的食品。
另外,某些需要冲调成液体食用的无糖食品,在即食的液态下,如果糖的含量不超过0.5g/100mL也可以宣称“无糖”(通常会注明宣称无糖的前提)。
所以,在选购无糖食品时,不要只看“无糖”二字,还需要查看营养标签中糖的含量。
当然,出于口感考虑,很多商家会通过使用甜味剂(食品添加剂)来赋予无糖食品的甜味,如甜菊糖苷、赤藓糖醇和三氯蔗糖等。
甜味剂的甜度大多是蔗糖甜度的几十倍到上千倍,所以,只需要很少量就可提供足够的甜感,而且几乎不会转化成能量。
如果在膳食没有大改变的情况下,只是将含糖较高的部分食物用无糖食品进行替代,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降低能量摄入、控制体重。
那无糖食品真的可以减肥吗?长期食用无糖食品会带来风险吗?
“0糖0卡0脂”,真的不会发胖?
“0糖0卡0脂”是商家对其产品的一种营养声称。
按照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相关规定,每100g或每100mL产品中能量(俗称热量)不高于17kJ,以及糖和脂肪含量不高于0.5‰,即可对这种产品进行“无”的声称。
所以,0糖0卡0脂的食品热量都非常低,常常吸引着对体重控制有需求的消费人群。
但是,由于它的甜味往往来自于甜味剂,而甜味剂一定程度上能刺激大脑产生兴奋,如食欲增强,使人体试图摄取更多的食物,反而可能造成能量摄入偏高,增加发胖的风险。
另外,曾有一项涉及六万六千多人、长达14年的前瞻性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长期摄入含人工甜味剂的饮料和2型糖尿病风险的增加存在着相关性。
明星众推的抗糖化,靠谱吗?
爱美人群,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发生糖基化(俗称糖化,但不是啤酒工业里的“糖化“),故为了皮肤Q弹、延缓衰老,她们热衷于“抗糖化“。
事实上,大可不必。
在人体的细胞内,每天都在发生着糖基化等生化反应,有些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糖基化都有害。
还有一点,不摄入糖≠抗糖化。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还可以利用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转化后继续完成糖基化。
最重要的是,糖类等碳水化合物有抗生酮的作用,即防止我们身体利用脂肪产能而无法彻底氧化,从而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可引起酮血症,造成酸中毒。
所以,要非常注意不要为了所谓的“抗糖化”完全不摄入糖类。
综上所述,不要热衷于无糖食品,对于减肥人士,过量食用无糖食品还可能会带来其他健康隐患。
来源: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