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丨找营商环境“正反例”,重点仍在找不足

2021-01-27 21:14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43496 长江云  

近日,根据湖北省委意见,省委办公厅会同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优化营商环境办)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抓好正反典型工作方案》,要求狠抓正反典型、以点带面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努力把湖北省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之一。

从去年5月,湖北省启动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来,全省上下协力,克服疫情影响,交上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权威数据显示,全省增值税发票开票户数、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数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全省各地的营商环境得以优化,社会潜能被激发出来,发展的内生动力得以释放。特别是,随着“黄金30条”、“十必须十不准”等制度的确立生效,湖北经济大潮涌动,正在汇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

在优化营商环境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推出找“正反例”的举措,是一次阶段性的小结,也是一次半程加油。毕竟,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能持续加力,深化改革,不可小得即满,固步自封。正面典型也好,反面例证也罢,都注定将成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路途上的一个个路标。惟有直面现实,总结经验,记取教训,才能走得更远,爆发得更强烈。

当下,抓正面典型的意义毋庸多言。湖北省经济一年来的疫后重振,市场主体的切身感受已经证明了,我们的营商环境总体而言得到了极大改善,以往那些一度困扰、妨碍、阻挠企业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基本上得到了清理。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在政务、市场、法治等三大关键领域靶向发力,涌现出很多很好的做法。这也是我们对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基本判断。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抓反面例证就是在给一些地方、部门添堵,更不意味着是在否定当地推动制度性改革的成绩。查找优化营商环境的“正反例”,关键仍在于找不足。要看到,相较正面典型的引领作用,反面例证的破坏力往往更大、更持久。一个地方,做对了10件事情,但如果有一件事情损害了市场主体的利益,连带着,必然会抵消甚至抹杀掉那些积极的影响。这也是省委省政府之所以格外强调抓反例的深层因素之一。

不仅如此,任何一地、一部门,如果存在不作为、乱作为,乃至吃拿卡要、为难企业的行为,无不与当地的工作作风、法治意识乃至政治生态有着密切关联。市场上的乱象,作风上的毛病,折射的往往是各级公职人员如何正确看待权力、如何正确使用权力的大问题。国内一些地方的投资环境之所以欠佳,并不是市场的问题,也不是资金、劳动力的问题,而主要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政府权力有约束、有边界,具有确定性,则市场就会有好的预期。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狠抓种种不良做法,查找不足,堵塞漏洞,以反例为镜鉴,痛下决心,刀刃向内,实行政府“自改革”,彻底清扫经济发展道路,激发社会潜能。

一个“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不会从天而降,需要全省上下实实在在的努力。湖北人民已经以巨大的坚忍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也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相信也一定能够强力、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该推广的正面典型大力推广,该检查的反面例证坚决处理,久久为功,方能成就荆楚大业。

(独家思享者 斯远  责任编辑 关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