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结节,真的会癌变吗?别慌,这样处理就对了!

2021-01-13 17:19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42226 科普黄石  

本文专家:郭晓强博士,生命科学领域科普作家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很多人每年都会预约做体检。

体检报告上有一个常客——结节,比如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

听说,结节是介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的疾病,有癌变的可能,因此很多人都谈结节色变。

那么,体检查出结节,真的会癌变吗?要注意什么呢?

结节是什么?

结节从形态上讲是一种球状或者近球状的突起物,从触觉上说就是一个小肿块,可见于体内多个器官,如肺、甲状腺、肝脏、乳腺等。

大多数结节内部通常实性,这是和囊肿(内部为液体)的最大区别。

结节可通过影像学或触诊等方法发现,如肺结节在胸部CT通常呈现圆形白色阴影。

结节会不会癌变?

严格来说,并非所有结节都会癌变,而是结节有多种类型,一类是良性结节(不会癌变),一类是恶性结节(其实就是早期肿瘤),还有混合结节(良性和恶性均存在,发展较恶性结节慢),但目前单纯通过影像学很难以区分,通常需要结合其他表现来判断。

首先是结节外形。通常情况下结节越大,形状越不规则,恶性可能性越高。

其次是危险因素。如果存在癌症家族史,则恶性结节几率较大;长期职业暴露于危险因素(如接触辐射、长期抽烟史等)也会增加恶性结节发生几率。

最后是年龄因素。由于年龄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因此老年人出现结节则需高度注意。

结节有哪些潜在危险?

常见结节有甲状腺结节和肺结节等。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形成的实性或充满液体的小肿块,无明显症状,通常在常规体检或者进行其他疾病诊疗过程中被发现。甲状腺结节只有不到百分之五为恶性结节,而且相比较于其他癌症,甲状腺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因此不需要过度担心。有时甲状腺结节会产生过量甲状腺素而表现出甲亢,此时就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

肺结节是肺部出现的微小肿块,大小在3厘米以下(大于3厘米通常称为肺肿物)。近年来随着CT等诊断技术分辨率的升高,大量小的肺结节(几个毫米)在进行常规体检时被发现(所有成年人肺部CT扫描中近一半存在肺结节)。

首先,大部分肺结节都是无害的,小于2厘米的肺结节90%以上均为良性。造成良性肺结节的因素很多,最常见因素为肺部原发感染或其他疾病引发的肺部炎症,良性结节即可表明肺部炎症仍在发生,也可代表炎症痊愈后留下的瘢痕。部分情况下,肺部发育异常也可造成结节出现。

其次,恶性肺结节要高度重视。尽管恶性肺结节比例不高,但由于肺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为第一,而早期诊断对预后有重要影响,因此恶性结节的及时确诊并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案将极大有利于患者。

体检查出结节应该怎么办?

体检发现结节是目前常见的事情,对此要保持正常的心态,要知道大部分结节都是良性,不会给身体带来太多麻烦。

如果不放心可进一步与专业医生进行沟通,医生可结合结节形态、临床表现、个人病史等因素对结节风险给予一个整体判断。

最常见的建议是进行定期体检,观察结节的大小变化,通常认为2年内结节大小没有发生明显增加就是良性结节,不必采取干预措施。

哪些情况下应该进行干预?

当结节较大或边缘不规则,此时就应该适当重视,必须和医生进行深度交流,以确定开展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必要。

以肺结节为例,如果结节较大、有长期吸烟史或肺癌家族史,亦或间隔半年或一年的体检结果结节出现明显增大,此时就需考虑进一步检查,包括增强CT、PET或生物活检。

增强CT可获得更清晰肺结节图像;PET可根据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摄入更多同位素标记的营养物进行判断;生物活检是借助支气管镜或者穿刺的方法获取结节部位的组织样本,然后利用显微镜确定细胞类型。如果确诊或高度怀疑的恶性结节,则需采取进一步治疗。

结节阶段确诊为癌症大多为早期阶段,如果尚未出现转移,手术切除是最好治疗方案,通常可达到治愈目的;如果已有部分转移,则需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同时进行。

总之,结节大多是无害,体检过程中发现无需过度紧张和担心;如果伴随其他癌症风险,定期体检观察结节变化即可;只有在高度怀疑恶性结节前提下才建议进一步诊断,若确诊及时采取最优治疗方案即可。

来源:科普中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