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武汉段“水上高速”年内建成 万吨货轮将从沪上直达武汉

2020-12-02 09:00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42155 湖北日报

将沉入江底的生态“鱼巢砖”。(通讯员 肖衎 摄)

施工人员安装可植绿的护坡砖。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实习生 何孔亮 通讯员 洪群民

烟雨朦胧,船来船往。

11月24日,顶着刺骨江风,脚踩松软泥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冒雨登上黄冈、鄂州间的江中浅洲。1.5公里的护滩加固工程进入冲刺阶段,10多台挖机轰鸣,百余名工人正在铺石、碎石。

“到12月中旬,将抛石8万立方米,稳定洲尾,避免汛期洪水冲刷来的泥沙堵塞航道。”长江航道工程局1标项目经理肖衎不时抹着脸上的雨水。

这是国家下活长江经济带这盘大棋,实施长江“645”整治工程中的一段。国家重点工程“645”工程,即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水深提升到6米,武汉至宜昌段航道水深提升到4.5米。其中武安段航道整治工程于2018年动工。

水下“三个字母”价值2个亿

在武汉新洲区牧鹅洲,长江航道呈弧形。全长386.5公里的武汉至安庆段,有9处碍航滩段需要治理,这里是其中之一。

堤外岸坡上,工人们砌着回形空心护面砖,空心的地方填土植草。

“这是边滩护滩带工程之一。‘看不见’的工程量更大。”肖衎说,此处江面水下有3个大型护滩带,形状像两个“L”一个“T”。水下的这3个“字母”由50多万平方米沉排、60万立方米抛石和30多万个透水框架3层组成,造价2亿元。

为啥要建这么大的水下工程?

肖衎解释,此处是易流动河床,如不用重物压实河床,泥沙将逐渐被水流卷到主航道。这3个“字母”,就像“安全带”一样牢牢锁住堤岸沙土。同时,“字母”上的勾头,可以将水流引向主航道,增加航道水深。

长江航道工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航道整治并非一挖了之,疏浚航道仅占工程量的两成,大量的工程是制作鱼骨坝、护滩带等水下设施,一个个水下“安全带”锁定河床,防止泥沙冲入航道形成积淤。同时,“安全带”还能调整江水流向,让长江枯水期航道水深也有6米。

江中鱼儿添新家

从牧鹅洲驱车一小时,记者来到长江下游的鄂州戴家洲江段,这里也是碍航滩段之一。

眼前,一个洲把江水一分为二。洲尾空地上已植草,远远望去,江鸥盘旋,像个湿地公园。

长江航道工程局项目经理李平介绍,对岸的圆水道已是非航道区,专门开辟了一条“鱼道”,通过栽种水草、投放微生物、透水框架等方式,吸引鱼儿走“鱼道”过境,让水生生物和两栖动物在框架内休憩、生活,鱼儿也可在此产卵,形成一个生态乐园。

这是戴家洲65万平方米生态涵养区的一部分,其一大亮点是综合利用废沙土。

疏浚,每天产生大量废沙土。长江航道工程局项目部将疏浚废弃的沙土,吹填至相对低矮的滩体,抬高滩面。然后引入耐淹性植被,形成大片滨江湿地,不仅变废为宝,还为长江添绿。

在航道整治工程中,这种生态优先的例子不鲜见,不少护滩利器成为生态“神器”。比如专门制作的3584个长宽高各一米、留有3个孔的鱼巢砖,沉入江底,促进微生物在砖内生长,成为鱼群筑巢、嬉戏的去处。

压实沉排用的透水框架,也被细心的设计师改成了鱼儿的“家”,仅长江航道工程局的两个标段,就有100多万个三角形的透水框架沉到水里,如同人工珊瑚礁,成为水中生物的栖息地。

据了解,武安段航道整治中,生态投入占投资总量的10%。

6米深航道年内建成

“下午5点前,抛石船要施工完毕。”肖衎盯着手机,工地现场一目了然。他负责的施工区有50公里,通过智慧系统,施工进度、车辆船舶运行位置等,尽在他“掌握”中。

航道整治,用材大多在水下,“看不见”的工程如何保证质量?通过自主研发的集成视频监控、车船定位及电子围栏等的地理信息系统,对人、机、料等实时精细管控;通过BIM系统、视频监控、护岸变形检测、声呐检测等先进技术,能清楚了解水下工程质量;工地预制件都有二维码,扫一扫就知材料“前世今生”,形成质量追溯机制。

今年,经受新冠肺炎疫情、恶劣天气、超大洪水等多重考验,武安段航道整治工程各项目部与水位“赛跑”,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主体工程年内建成。

这意味着,从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至安庆皖河口,全长386.5公里的河道,在投资37.4亿元整治后,全线将实现航道水深6米。

一寸水深一寸金。据介绍,长江武汉至安庆段6米深航道建成后,将打通长江干线通过能力的“肠梗阻”,万吨级货轮从上海可直达武汉,形成一条超大容量的“水上高速公路”,将大幅提升我省航运能力,降低物流成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