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秋冬易出现“寒包火”咳不停?一碗止咳汤不分寒热都能喝

2020-11-18 10:56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27354 人民网-科普中国

很多孩子的咳嗽往往又像寒咳,又像热咳,别说家长难辨证,“名医不看咳”,经验不够丰富的医生也容易辨错。今天我重点和大家聊的咳嗽类型,就属于寒热夹杂,俗称“寒包火”的咳嗽。对于这种咳嗽,有哪些药物、食疗能一边帮孩子驱外寒,一边清内热?如果家长实在分不清咳嗽寒热,有一剂小白都能上手的寒热皆可用的食疗方,能给孩子调理。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寒包火”?

“寒包火”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孩子本身体内有热的同时,又外感了风寒。这种情况在秋冬季节很容易发生,也是很多家长单纯按照寒咳、燥咳给孩子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

“寒包火”的典型症状,就是受凉风寒和孩子“热气上火”的结合:既有恶寒,体痛,咳嗽,鼻塞等表寒现象;又有口干渴、咽喉干痛、咳嗽少痰、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大便干燥等里热现象;部分孩子还可能会有高热、头痛、全身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

古人对“寒包火”的治疗方法,总结为一句话,即:“解其寒而热自散”(《类证治裁》)。我却觉得,孩子脏腑娇嫩,光是解表,郁热不散,天气稍微一冷,孩子的咳嗽又可能复发。所以,治疗时还要家长们多一些小儿调理方法。

在给大家开方治疗之前,有必要先多一步辨证:孩子的热,究竟是实热还是虚热?孩子的实热,多来自积滞化热,孩子舌苔、口气、大便、睡眠肯定是有问题的,尤其会有舌质红、舌苔黄厚的表现。提示家长,在给孩子清实热时,就要往消食导滞的方向去做。

那么虚热呢?最近整个秋天、初冬我们都在说,虚热是体内津液匮乏导致的,要么因为孩子不适应秋冬干燥的气候,要么孩子前不久才高烧久病过。

调理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饮用米粥、发酵茶等补充津液,秋季“黄金”润燥方秋柠饮也可以给孩子经常喝(如果干燥情况相对不严重,可以隔1~2天饮一次)。

不同的里热证用不同的方法解“寒包火”

家长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治疗、调理孩子的“寒包火”咳嗽:

止咳用药:

① 西药止咳药:易坦静

② 止咳中成药(不分寒热):小儿葫芦散、小儿止咳糖浆(省中医制剂)

治疗“寒包火”用药:

① 分不清实热虚热可选中成药:通宣理肺丸

② 风寒+实热选中成药:防风通圣散

③ 风寒+明显积热选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无酒精)

调理“寒包火”食疗:

① 风寒+实热:以解表寒为主,如生姜红糖水、葱白红糖饮等

② 风寒+虚热:以滋阴生津为主,如乌梅白糖饮等

止咳二前汤

不用分寒热

二前汤由白前和前胡两味中药组成,温润平和,不寒不热,功擅降气化痰,宣肺止咳。家长要是分不清孩子寒热,甚至分不清是不是“寒包火”,也可以用二前汤调理。

二前汤

材料:白前8g,前胡8g。

做法:材料下锅(不可用铁锅、铜锅),加约1碗半水,浸泡半小时后,大伙煮沸,转小火煲约一碗即可。每日2次,连服3天,早晚饭后温服。

功效:降气化痰,宣肺止咳

适用年龄:2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其中,前胡对新感咳嗽疗效极好,白前更益于久咳不愈。二药相互为用,不论最近咳嗽的孩子还是久咳不愈的孩子,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根据孩子不同情况,家长还能加减中药材,独家制作二前汤:

① 外感风寒初起咳嗽,加生姜5g、广藿香6g、南杏仁5g

② 痰易咳出且多,加陈皮2g、茯苓8g、北杏仁5g、莱菔子10g

③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加川贝5g、雪梨1个、瓜蒌仁10g

④ 咽肿痛声嘶哑,加桔梗5g、芦根8g、麦冬5g

孩子如果咳嗽,家长没把握,或自己着手治疗效果不明显,还是应该趁早去看医生。

资料来源: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