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对冷链食品采样全覆盖全检测 市民食用安全有保障
正规商超进口冷链食品可放心买
□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月媛 通讯员 陈雅岚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辉
目前进口冷链食品安全吗?冷链食品检测会不会有“漏网之鱼”?选购和烹饪冷链食品时应该注意什么? 秋冬疫情防控市民要注意什么?昨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秋冬季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武汉市卫健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解答了一系列市民关心的问题。
正规场所进口冷链食品安全有保障
进口冷链食品到底能不能吃?面对现场记者的提问,武汉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何振宇给出肯定的答案。他说:“武汉从7月份就开始对全市冷链进行监测,实现监测的全覆盖。目前对进口冷链食品实行专人专库管理。因此武汉市正规场所出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安全性还是非常有保障的。”
他介绍,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普通公众接触或食用冷链食品的感染风险很低。现有研究和防控实践显示,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未发现通过摄入食物导致感染的情况。消费者感染风险极低。
大量科学数据也表明食品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但有可能被污染:一是受到含有病毒的水、包装材料的污染,二是受到携带病毒的食品加工者的污染。因此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在进入销售环节之前必须要进行全面消毒。我国已制定了《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同时实现可追溯的全流程闭环管控,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冷链食品采样全覆盖全检测
武汉市卫健委副主任郑云介绍,武汉严格执行证明查验制度,要求对2020年6月下旬以后进口的海鲜产品、冷冻冷藏肉品必须查验“两证明一报告”(海关通关证明、检疫证明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
经武汉入关入城的冷冻冷藏冷链食品采样全覆盖、样本全检测、包装全消杀、商品全追溯。实施《武汉市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防控导则》,按高风险标准对冷链食品实行专区、专库、专人“红区”管控。
拟定冷链食品管理责任分解清单,要求各区和市市场监管、商务、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部门对冷链食品全领域、全品类、全环节开展排查,建立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冷链食品从出库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到流通环节,都对车辆、仓库、包装、集装箱等进行了严格的消毒防护。与居民区比较近的冷库,全库硬隔离,严格对进出的车辆实施整车消毒。
郑云说,冷链食品专项监测中,曾发现3份巴西进口冷冻牛肉制品外包装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已全面清查巴西牛肉,对涉及的冷冻产品全部封存,开展环境全面消杀。武汉中食冷库200个环境样本及其112名职工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武汉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胡艺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对进口冷链食品实行了最严的“红区”管理,落实“六专”要求:专库、专人员、专通道、专工具、专台账、专消杀。督促经营户落实了“一制度两台账”,即进货查验制度,每批货入库和上市时查验“三证明一报告”,即:海关检疫证明、通关证明、消毒证明和核酸检测报告等。并建立进销货两本台账,详细记录产品的来源、流向等信息。
他还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随意网购进口冷链食品,要到正规的商超去购买,在购买前一定要查验合法证明。
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冷链食品外包装
对于选购和烹饪冷链食品,武汉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何振宇建议,市民在选购冷链食品的时候,应注意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生鲜产品,选购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选冷冻冰鲜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外包装,同时正确佩戴口罩。
购买境外冷冻食品,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购买预包装冷冻冰鲜食品时,要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购物后要做好外包装消毒。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洗手前,双手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
同时烹饪过程中注意处理食材应生熟分开,食物彻底煮熟煮透。新冠病毒在56℃30分钟条件下即可杀灭,而安全的食物加热温度为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能有效杀灭新冠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尽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海鲜。
针对秋冬季市民个人防护,何振宇建议,首先要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好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空间,前往医院就诊、有发热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从事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高风险暴露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年老及体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同时,到人多密集场所注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要勤洗手,用香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清洁双手前不要用手触碰口、眼、鼻。
杜绝带病上班上学。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尽量避免外出,特别是近期与发热、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人员,尽量不搭乘公共交通。
武汉“多病同防”
应对秋冬季可能发生的新冠疫情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月媛 通讯员陈雅岚)昨日会上介绍武汉通过一系列措施全力做好“内防反弹”,应对秋冬季可能发生的新冠疫情。
会上介绍,武汉全力做好“多病同防”,在武汉 59 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开展流感哨点监测,加强秋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监测分析。
目前,武汉市改造62家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开建5家平战结合传染病医院等项目。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核酸检测能力,到今年底实现所有二级综合医院和疾控中心均能开展核酸检测。
武汉市全面加强医疗机构管理,防范医院感染事件发生。金银潭医院作为武汉市输入性病例定点医院,对该院整体封闭,作为“红区”管理。加强发热病人闭环管理,落实首诊负责制,要求各医疗机构负责人深入一线查摆问题。委托武汉市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对27家医疗机构院感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促落实各项措施。
同时武汉市组建流调、消杀、检测、管控4支千人防控队伍和1万人协查员队伍,确保一旦出现疫情,队伍能“拉得出、顶得上、用得好”。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早建立动态储备,做好防疫物资的采购,按照30日消耗量储备日常防护消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