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重工改造的无人驾驶矿车编组在矿区试运行。(通讯员 应福根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陈春保 通讯员 应福根
全会精神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从解决“卡脖子”难题,到产品填补国内外市场空白,航天三江集团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重工”)大型矿用车研制技术逐步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局部领跑。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董事长虢劲松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诞生之日起,航天重工就担负起装备自给的国家使命,在服务经济社会中实现企业发展。
鄂产超级矿车替代进口
亮黄色车身、6米高车头、363吨载重。11月6日,走进孝感航天重工装备产业园,工作人员正对一辆崭新的“巨无霸”矿车进行调试。
“这是爆款产品,它的面世打破了国外重型矿车‘一统天下’的局面。”站立在363吨级矿用自卸车前,航天重工总设计师助理何适向记者讲起研制背后的故事。
长期以来,我国露天矿、井工矿使用的设备,尤其是高端重型采掘、运输设备,几乎全依赖进口。“国产装备关键技术‘卡脖子’,市场上只能受制于人。”当时,国外某品牌300吨级矿用自卸车每台售价3000余万元,轮胎还需另外购买,每个轮胎72万元,配件贵、耗时长,影响矿区生产。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打造国际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园区。”2012年,中国航天三江集团与孝感市达成协议,携手建设航天重工装备产业园,研发“国家急需、市场空白”的重型矿用工程设备。
按照国际惯例,从科研起步到实现量产,矿用重型机械设备研发至少需要5年。
“等不起、慢不得,必须全力追赶!”航天重工汇聚总部航天三江集团旗下各相关领域优秀人才,集中攻关,耗时仅一年,成功研发363吨级两轴重型电动轮矿用自卸车。从此,我国同类产品不再依赖国外进口。
抢占“无人运输”风口
白雪皑皑的呼伦贝尔露天煤矿,一队无人驾驶车队来回穿梭,将原煤转运到堆场。
“这是最新研制的5G+无人驾驶矿用卡车编组,5辆车编成一组,在5G网络远程控制下,负责转运一个作业面的原煤。”无人驾驶项目技术负责人何适介绍,该项目今年4月中标,上月通过国家安全评审,眼下正在矿区试运行。
“进军无人驾驶领域,是我们面向科技前沿的一次重大布局。”虢劲松说,包括5G+无人驾驶矿用卡车编组在内,航天重工已在矿山无人驾驶领域完成多个示范项目。
矿山招工难、人力成本高,对无人驾驶是刚需。在露天矿区,重型矿车24小时运行,安全风险大,智慧矿山是发展趋势。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意见,到2025年露天煤矿要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业内人士表示,这将创造一个千亿级市场。
这个千亿级市场包括既有车辆改造和无人运输车辆研制,航天重工都已完成技术储备。
前进、转弯、上坡、装载……载重290吨的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一气呵成,完成一整套动作。该车辆由航天重工改造,技术人员在普通矿车上搭建无人驾驶控制系统,矿用自卸车即可实现“装、运、卸”完全无人自主运行。
“这套系统还可实现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的即时切换。”航天重工相关负责人透露,明年将推出无驾驶室的无人驾驶矿车,效率更高、功能更强。
研发百吨搬运车改写历史
搁置整整30年的上湾煤矿投产了!这个特大型矿井顺利投产的背后,航天重工研制的“双百”搬运车功不可没。
神东集团上湾煤矿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煤层平均厚度7.9米至9米。受制于采煤技术,不能将这块优质煤田“吃干榨尽”,煤矿迟迟未投产。
“当时最大的采煤装备只能采7米左右,顶层1米多的煤层完全浪费掉了。”航天重工特种装备副总设计师唐先兵说,别小看这1米多的煤层,一年下来损失数以亿计。
2017年3月,航天重工中标神东集团8.8米超大采高智能成套装备,研发可载重100吨的支架搬运车和铲板搬运车(简称“双百工程”),唐先兵担任该工程总设计师。
神东的条件颇为“苛刻”:车架要轻、强度要高,能在宽6米、高4米的地下巷道中自由转向;研发时间仅9个月,年底前交付。
历时8个多月,100吨蓄电池防爆铲板搬运车和100吨液压防爆支架搬运车顺利下线。“它改写了国内外液压防爆支架搬运车载重80吨的历史,让我国井工矿绿色矿山新能源产品迈进了新时代。”业内专家评价。
虢劲松表示,“十四五”期间,航天重工将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破解“卡脖子”难题中展现央企国家队的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