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重振 浴火重生”主题展区生动再现了武汉疫后重启的历程。
展览现场还原了首趟务工人员高铁专列开行的场景。
战贫战疫战洪“三战”并举主题展区。
武汉街头重现烟火气。
中欧班列(武汉)恢复常态化运营意义重大。
环卫工人代表参观抗疫专题展览。
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周寿江 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经历了76天封控的千万人口城市、九省通衢之地打开城门!
解除离鄂离汉通道管控时的短视频、一组“暂停”与“重启”对比图、“过早”的实景复原……
伴随城市的解封,从冒着热气的热干面到熙熙攘攘的夜市,武汉街头巷尾久违的烟火气回来了!
返岗专列照片墙前 企业员工深深感动
一趟趟开往春天的“复工专列”里,洋溢着幸福和希望。
3月19日,551名湖北荆州籍务工人员,乘坐G4368次赴粤专列踏上返岗之路,标志着湖北赴省外务工人员返岗全面拉开序幕。
3月21日,武汉首趟返岗复工专列——“十堰—襄阳—武汉”复工专列从十堰东高铁站出发,运送1000余名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员工抵达汉口站。
站在返岗专列照片墙前,中建三局城市投资运营公司中法之星开发项目办公室主任许凤美眼眶红了,直言“有流泪的冲动”。
3月25日,中法生态城新天南路综合管廊项目按下“启动键”,这是中法生态城在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首批复工复产的工程之一。
“湖北务工人员被‘点对点’送往外地返岗,我们也将四川等地的外地员工‘点对点’接回武汉,项目得以迅速复产。”许凤美说,一个岗位意味着一份收入,也意味着生活的改善、家庭的希望,政府“点对点、一站式”精准输送返岗复工人员,为大家解决了后顾之忧,真的很暖心。
就业优先,民众才有生活来源,才有底气消费。
一张张返岗专列的照片,不仅是经济韧性活力的缩影,更是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见证。
展板上显示,截至7月15日,湖北累计组织专列67次、专车25598辆,“点对点”输送70.5万人,带动717万春节前返乡人员跨区域返岗就业。
早点摊实景重现 热干面让市民开心笑了
一些时间节点,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湖北和武汉迎来解除离鄂离汉通道管控重要时刻,由“按住暂停”转向“重启恢复”——
3月25日,省际卡口陆续“解封”。
4月8日,离汉通道管控解除。
一组反映“解封”的图片,让参观者眼眶湿润。来自国家电网武汉供电公司的王欣说,这些画面,在手机上已看过多次,但每次看都让人动容。
武汉在稳步复苏。
从“物理解封”到“心理解封”,还有一段路要走。
一位武汉市民把口罩拉到下巴下面,当街吃“热干面”;4月22日,武汉市江岸区江大路,热气腾腾的早餐等待食客光临;5月1日,武汉户部巷阔别百日后恢复营业;5月31日,武汉保成路夜市复市,灯火通明;一批五星酒店放下“身段”,开办露天美食大排档,吸引顾客……展厅里,一组放大的照片,生动记录武汉三镇复苏历程。
王欣在这组照片前久久停留。
他说,作为武汉人,一个星期不吃热干面,就有点想它,等到“解封”时,走进久违的早餐店,吃到久违的热干面,感到格外开心。
千万人核酸检测,助力英雄的武汉人民,实现从“物理解封”到“心理解封”跨越。
复课、高考、水上派对、秋季开学……武汉一次又一次吸引着世界目光。
城市重回喧闹 不忘“晴天打伞”
疫后重振,常态化疫情防控是前提和基础。
展厅一处,悬挂着数十把五颜六色的雨伞,“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的立体字印刻在墙上。
车间工作人员间隔用餐、学生错峰返校、海关工作人员在港口检查出入境船舶防疫措施、医院恢复接诊……一组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照片引人注目。
“打伞干活,就是要一边干工作,一边抓防控!”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内分泌科主任高凌说,要为患者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并把疫情防控工作体现在每时每刻。
“‘四把伞’指引我们的工作方向,要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这根弦丝毫不能放松。”省疾控中心流感参比实验室主任刘琳琳说。
应对疫情,武汉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短板和不足。在与疫情战斗的摸爬滚打中,武汉把公卫应急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为“努力打造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标杆城市”。
“我们已做好充分的准备,防止疫情反弹。”武汉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治所所长梁建生说,近两个月来,该中心已进行多次大培训、大演练,有信心应对可能出现的第二波疫情。
“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他建议,市民继续严格执行完善的防疫措施,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数说抗疫
截至8月13日,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开工15237家,复工率98.4%,到岗274.59万人,复岗率97.4%
8月,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7个行业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达65.9%
8月,新增市场主体7.8万户,同比增长26.3%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