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梅园的梅花。 张传明 摄
樱花科研人员在观察组培樱花的试验情况。记者明眺生 摄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收集、保存的荚蒾花、果、叶均具观赏性。 吕文君 摄
12日,记者获悉,武汉3处花卉种质资源库,成功入选“国家队”。
它们分别是:东湖风景区磨山管理国家梅花种质资源库、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国家樱花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国家荚蒾属种质资源库。在国家林业草原局10日公布的第二批33个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名单中,它们榜上有名。这是武汉地区的花卉种质资源库,首次跻身“国家队”。花卉种质资源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也是花卉品种创新的育种材料。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花卉种质资源,促进我国花卉品种创新,推动花卉产业发展,国家林业草原局建设了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并于2016年12月公布了首批37处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记者了解到,花卉种质资源库存入选“国家队”门槛很高,有不少“硬核”评分标准,其中之一,就是收集保存的花卉资源,占国内资源总数的60%以上,此项才能获满分5分。因此,跻身“国家队”,既是殊荣,也意味着更好的平台和发展机遇。
东湖梅园:全世界梅花品种最多最全
东湖梅园收集、保存有梅花340种、2万多株,是全世界梅花品种最多、最全的种质资源库。其中,163个品种完成国际品种登录,拥有了“国际身份证”。该园主任、高级工程师江润清告诉记者,园内还保存有古梅园150亩,种植百年以上的古梅、古蜡梅近200株。其中,最古老的一株古梅,树龄超过800年,是名副其实的“梅祖宗”。这个规模庞大、品种丰富的古梅群,保护了梅花基因的纯净,有利于新品种的培育。
东湖梅园能有如此建树,两位“梅痴”功不可没,一位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高工赵守边,一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上世纪50年代,陈俊愉和赵守边历尽艰辛,从四川等地收集到一些梅花品种,集中在磨山植物园种植,为东湖梅园奠定了基础。“这次入选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后,梅园更成为一个梅花基因库,保存每个梅花品种的性状,保障基因的单纯性,进一步增强了梅园在资源收集、科研、杂交育种方面的权威性。”江润清说。
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全国唯一入选“国家队”的樱花库
13日上午,记者在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看到,时值秋季,有两株樱花竟然开满了粉红色花朵。该院专门从事樱花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研究的聂超仁工程师告诉记者,这两株樱花,是2016年引进的日本樱花品种“奖章”樱,因圆形的花朵形似奖章而得名。它们已适应武汉环境和气候,已连续两年在春秋两季开花,花期7至10天。
聂超仁介绍,该院于2015年开始建设樱花种质资源库,截至目前,已收集国内外樱花资源94种,其中,国内樱花野生种类32个,涉及占国内野生樱花种类的72%。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从华中地区野生樱花中选育出楚红、楚锦、楚天飞雪、楚天丰后等樱花新品种4个,已向国家林业草原局申报新品种认定,一旦通过,就意味着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记者了解到,市园林科研院的樱花种质资源库,是该院首个入选“国家队”的花卉种质资源库,也是目前全国唯一入选“国家队”樱花种质资源库。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荚蒾资源保存种类全国居首
谈到荚蒾,很多人感觉不熟悉。但提起琼花,人们就不陌生了。没错,洁白美丽的琼花就是一种常见的荚蒾属植物。传说隋炀帝特爱此花。宋代诗人曾留下“谁移琪树下仙乡?二月轻冰八月霜”的咏琼花名句。琼花还有“天下无双独此花”的美誉。
荚蒾属植物的花、叶及果色彩丰富,植株形态变化多样,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被世界园艺界誉为“万能”绿化灌木。我国是世界上荚蒾属植物分布最多的国家,也是该属植物的亚洲分布中心。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吕文君介绍,早在1957年,该园便开始了荚蒾属植物资源的调查收集和零星引种。2003年起,开始集中收集活体植株;2016年开始系统全面多途径收集,筹建种质资源圃。经多年努力,目前,荚蒾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的荚蒾种质资源达99种、281份,覆盖70%中国荚蒾属资源,资源保存种类现居全国首位。同时开展了资源评价、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等系统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吕文君称,该园将在成功入选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为我国荚蒾属植物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做出更多贡献。
记者明眺生 胡蝶 通讯员赵旋 陈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