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王成龙)9月28日,湖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武汉市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相关情况。
权威报告显示,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以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率先占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谁就能赢得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不久前,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复武汉市相关方案,支持该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全省将重点支持在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北斗、智能建造、智慧农业、智慧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康养、智慧城市、智慧两江、智慧交通、智慧文旅、区块链、智能网络安全、智慧公共安全等16个重点领域布局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力争通过5年努力,我省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多点突破,获得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积极发挥武汉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全省培育有影响力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布局建设100个左右技术创新示范工程,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6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具有显著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为此,省科技厅将采取多项措施予以助力推进。
省科技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工作的系统布局、协调推进和政策指导。协调全省人工智能相关高校、院所及企业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人工智能重大决策开展咨询或评估。谋划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示范工程项目库和创新产品库。
建立“揭榜挂帅”工作机制,通过定期面向在鄂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街道社区、产业园区等征集应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示范场景需求,通过需求发布,吸引全球企业和机构积极参与,从而获得最佳解决方案,推动各行业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省科技厅鼓励市场主体,通过市场机制,整合集聚各类要素资源,组织开展场景应用示范工程。对经济效益好,推广范围广,社会显示度高的示范工程项目,给予财政科技资金支持。项目执行完毕通过验收的,纳入“湖北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向全省推广。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加快部署一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省科技厅设立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对行业重点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建立省、市、区县(开发区管委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投入机制。推动社会资本参与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实施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技术研发及应用的信贷支持力度。
目前,省发改委也组织起草并以省政府名义印发了《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规划提出,以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以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应用驱动、产业引领、开放创新的原则,将湖北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新高地。到2030年,构建成熟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形成关键技术领先、特色应用引领、软件硬件均衡发展的产业体系。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2万亿元,形成5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企业。
武汉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市将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示范、政策试验、社会实验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四大方面,着力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其中,重点是技术应用示范。
武汉市将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示范,探索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立足武汉实际,发挥武汉产业优势,以存储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三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为依托,以提升关键技术、拓展应用场景为重点,打造“一芯引领、两网支撑、四大重点应用场景”的发展格局。
“一芯引领”即重点发展智能芯片,围绕国家存储器基地,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发展区,开展智能计算、智能存储、智能通信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智能芯片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建成全国最大的存储器研发与生产基地,着力打造产业之“芯”、区域之“心”、动能之“新”。
“两网支撑”即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与网络安全,依托两大国家级产业基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传统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打造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区。
四大重点应用场景,分布在交通、制造、数字设计与建造、医疗四个领域,具体来说,就是重点建设城市智慧交通大脑,实现智慧交通管理一体化;重点强化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应用,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重点发展智能数字设计,助力武汉建设世界设计之都;重点推广智能建造技术,实现“物理基建”向“数字基建”转变;重点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与医疗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