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张政,广州市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
本文审稿:云雪霞,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
马上就到国庆中秋双节了,想必很多人都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计划着出去玩了。
但是,疫情毕竟还没完全结束,而且进入秋季流感又来了。
虽然年年见,危害却不容小觑。每年流感在全球可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
最近王辰院士提出,最好在9月底前接种流感疫苗,不晚于10月份。
那么今年流感遇上新冠肺炎,会造成大规模暴发吗?疫苗是不是每个人都要打呢?
流感为什么每年都会卷土重来?
流感病毒深谙生存之道,清楚“不思进取”将会和天花一个下场,所以它们多型又善变。
世界卫生组织为匹配不断变异的流感病毒每季推荐流感疫苗组分(更换毒株)。
多型
流感病毒家族非常庞大,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或A、B、C、D)四型。
甲型流感病毒又分为多种亚型,除感染人外,在动物中也广泛存在,如禽类、猪、马、海豹以及鲸鱼和水貂等。
善变
流感病毒身怀“乾坤大挪移”——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两大绝技。抗原漂移属于小幅度变异,多引起流感的中小型流行;抗原转换变异幅度大,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往往引起流感大流行。
流感每年在温带地区冬春季流行和高发,在热带地区既有半年或全年周期性流行,也有全年循环。
流感病毒可以跟随人们环游世界,尤其喜欢“冬天”,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下能存活更久。
冬天人们关紧门窗,室内活动增加、近距离接触多,也给了流感病毒更多感染人的机会。
如何区分流感与新冠肺炎?
流感与新冠肺炎都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但需要警惕的是,新冠肺炎潜伏期更长,还有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传染源,隐蔽性和危害性都更大。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病原体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
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
传染源
流感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新冠肺炎是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或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潜伏期
流感常见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
新冠肺炎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临床症状
流感一般表现为突发高热、咳嗽、头痛、肌肉和关节痛、严重身体不适、咽痛和流鼻涕等;
新冠肺炎一般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流感遇上新冠肺炎,防控难在哪?
首先,流感和新冠肺炎临床表现相似,会给患者和家人带来困扰和心理负担。
其次,流感属于丙类传染病,而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如果同时在人群中流行,会增加患者就医过程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给医生的诊疗、疫点的处置、病例的管理等工作带来困扰,给医疗卫生防疫系统增加负担。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秋冬季新冠肺炎和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防控任务艰巨。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于近日表示,今年冬天或明年春天疫情应该还会继续存在,同时很可能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
为什么要在10月份前接种?
流感传播迅速、对人类危害严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中指出,今年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
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2.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3.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4.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对抗原类似毒株的保护作用可维持6-8个月。
我国各地每年流感高峰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所以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但在流感季节期间的任何时候接种疫苗仍能帮助预防感染流感 。
还有哪些防护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养成“保持一米距离、勤正确洗手、规范戴口罩、聚餐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注意居家隔离,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或去医院就诊时规范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近期去过高风险地区或与确诊、疑似病例有接触史的,应主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来源 |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