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访华时递交了蒙方向中方赠送3万只羊的证书。近日,蒙古国已正式启动流程,计划于9月向中方交付羊肉。消息一出,奉行“民以食为天”的“老饕”们坐不住了,在“蒙古国为什么捐赠3万只羊”等热搜词的留言区里畅想着烤羊腿、涮羊肉、羊杂汤、羊腩煲……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柴文睿17日晚在一档节目上介绍了赠羊进展。他说,蒙古朋友认为绵羊性温,寓意着真诚和热情,是送礼首选。蒙古国总统宣布向中国赠送绵羊之后,蒙古各界反响热烈,纷纷无偿捐献,这体现了蒙古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蒙方将把这些羊肉献给在抗疫斗争中表现英勇的湖北人民、武汉人民。
显然,3万只羊有着超越物质价值的真情象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说,蒙古国是畜牧大国,在邻国有难之时,他们用这种最真挚和最淳朴的方式表达支持,可谓是危难之际见真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刘卿说,中蒙是搬不走的邻居,疫情期间邻居来访并带来实在支持,体现出守望相助、同呼吸共命运的友谊。
不少网民将这份来自友邻的礼物称为“暖羊羊”,认为这正是今年以来中国抗疫外交有情有义、有声有色的力证。无独有偶,“国宝”大熊猫也在这一特殊时期见证了中国外交的情与义。
8月14日,荷兰欧维汉兹动物园为旅居荷兰的大熊猫“武雯”“星雅”生下的幼崽举行百日庆典暨命名仪式。熊猫宝宝被命名为“梵星”,“梵”字取自荷兰画家梵高,形容草木茂盛,寓意生机活力;“星”字取自熊猫爸爸“星雅”,代表希望,也使人联想到梵高名作《星月夜》。荷方表示,大熊猫在荷兰旅居,表明中国高度重视荷中友谊及两国关系;出生在特殊时刻的“梵星”为疫情中的荷中人民带来希望,也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说,熊猫宝宝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诞生,既为疫情中的两国人民带来希望和喜悦,也见证了两国携手抗疫的友好情谊。他还祝愿“梵星”继续茁壮成长,期待它和爸爸妈妈一样,成为增进两国民心相通的“小可爱”,推动中荷友好不断发展的“小大使”。
事实上,中国的“熊猫外交”可追溯至唐朝,黑白相间、憨态可掬的“熊猫特使”早已成为友谊、和平、和睦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从以“国礼”形式赠送给苏联政府和人民的“平平”“碛碛”,到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方赠送给美方的“玲玲”“兴兴”,“熊猫外交”广受好评。鉴于大熊猫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近年来已由赠送、租借转变为合作研究。截至2017年10月,中国与全球12个国家的14个动物园建立了大熊猫长期合作研究关系,共有40只中国籍大熊猫生活在海外。
除最具代表性的大熊猫,东北虎、朱鹮等也曾在中国外交场合肩负特殊使命。相应的,来自越南的亚洲象、来自缅甸的马来熊、来自德国的狒狒、来自土库曼斯坦的汗血宝马、来自津巴布韦的狮子等作为“友好使者”来到中国。
中国外交学院欧洲研究中心原主任周尊南表示,互送动物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保持友谊的一种方式,“通常会选择在他国见不着的、稀罕的、珍贵的动物,以表示诚意”。而在中国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陈雪飞看来,以动物为媒介的礼物外交由于直接面向大众,因此发挥了更大的公共外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