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银行发布信用卡禁令 剑指资金违规买房炒股

2020-08-13 10:53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25495 中国证券报

多银行发布信用卡禁令 剑指资金违规买房炒股

信用卡“跑马圈地”休矣

信用卡套现、“撸卡”一族日前再遭“重击”。光大、中信等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禁令”,剑指信用卡资金用于购房、投资、理财、股票等禁止性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针对信用卡客户违规行为,银行将采取降额、锁卡等管控措施。专家认为,银行信用卡业务过去几年爆发式增长,目前资产质量风险逐步暴露,业务发展面临拐点。

将采取管控措施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8月11日发布公告称,个人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使用,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生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套现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投资、理财、股票、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如光大银行信用卡开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资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导致交易失败,光大银行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降额、止付、冻结、锁卡等管控措施。持卡人应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理性消费、适度透支。

在此之前,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信用卡中心也在7月发布类似公告,严禁信用卡持卡人以任何套现、欺诈、恶意刷单等违法或虚假消费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积分等。

记者注意到,早在5月、6月就有不少信用卡“撸卡”一族因违规套现等原因,被银行锁定信用卡、下调额度等。银行业内人士称,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个人零售端业务成风险管控重点,预计后续将有更多银行信用卡部门采取类似举措。

监管警示风险

银保监会消保局此前警示称,有消费者将信用卡借款违规用于房地产、证券、基金、理财等非消费领域,放大资金杠杆,易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不可持续,也会致使金融机构风险累积。

银保监会日前披露的2020年银行机构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要点中,“信用卡业务虚增客户偿债能力或违反‘刚性扣减’规定,突破总授信额度上限管控;预借现金业务额度设置过高,不符合审慎管理要求,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违规流向非消费领域”等被点名。

实际上,下半年以来多家银行因信用卡业务违规吃罚单。上海银保监局8月披露的罚单显示,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因2019年6月对某客户个人信息未尽安全保护义务,以及2019年5月、7月对部分信用卡催收外包管理严重不审慎被罚100万元。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因2019年7月对某客户个人信息未尽安全保护义务,以及2014年12月至2019年5月对某信用卡申请人资信水平调查严重不审慎被罚100万元。

广东银保监局7月披露的罚单显示,广发银行因信用卡“财智金”业务贷后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案由领罚220万元;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因未向持卡人披露信用卡总授信额度信息、未审慎设定信用卡预借现金业务授信额度、以全程自助发卡方式办理客户首张信用卡、未有效履行信用卡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案由被罚180万元。

面临业务拐点

在疫情影响之下,一度作为优质资产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率先暴露。今年上半年,多家银行信用卡和消费贷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不少专家和分析人士认为,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拐点,“跑马圈地”时代走向终结,未来应加快步入精细化管理阶段。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经过过去十余年高速发展,信用卡业务竞争已十分激烈,且存量信用卡贷款规模较大,增速明显下滑。可以说,国内信用卡业务已告别黄金时代。自2018年初以来,我国信用卡贷款增速持续下降,由2018年一季度的35.8%下滑至2020年一季度的4.0%。

廖志明认为,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意识的转变和城镇化率的提升,未来消费信贷需求有望平稳增长,信用卡行业将进入稳健发展阶段。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周宁人表示,过去几年信用卡发卡量持续爆发增长,很多银行信用卡业务都面临拐点,风险逐步暴露。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银行信用卡业务受到很大冲击,催收压力节节高升。过去,信用卡业务以发卡为导向,通过分期业务带动收入。未来,信用卡业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

具体来看,周宁人表示,一是做活中高端、存量客户。信用卡产品很难进一步差异化,需经营客户,打通银行内部资源、产品、渠道,做好客户分层和画像,实现分层级的产品和权益体系,向客户推送完整的产品组合。二是做强风控,国内银行在风险、催收、预警体系方面还相对欠缺。三是在数字化和金融科技背景下,要提升客户体验,信用卡应更好地和生活场景相融合。四是打通行内资源,过去信用卡主要依靠自营团队,现在与分行、网点互动,更好地利用行内的经营渠道来节约产能,提升综合营销效率,也是信用卡进一步精细化管理的方向。(作者:欧阳剑环 陈莹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