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举全省之力救灾抗灾 受灾困难群众可享五类救助

2020-07-22 08:59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43819 楚天都市报

7月16日,山洪涌入利川忠路镇。    资料图片

楚天都市报记者 黄忠 周萍英 通讯员 刘球 周怡 实习生 张欣然

昨日下午,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近期防汛减灾救灾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透露,全省救灾工作下一步的重心将从救灾应急转向灾后重建,农业部门要采取“抢、防、保”三字方针,尽量减少农业生产损失;争取在春节前完成因灾倒房的恢复重建任务,让倒房户搬入新居过春节。

因灾倒塌房屋7779间

“2020年,是湖北历史上少有的重灾年份。”省应急管理厅一级巡视员乔冰介绍,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全省各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据各地应急管理部门报告,截至7月21日8时,5月1日入汛以来,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省1354.63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29人,紧急转移安置42.05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50.53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1480.36千公顷,其中绝收227.23千公顷;因灾倒塌房屋7779间,严重损坏1.39万间,一般损坏5.3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43.23亿元。

乔冰介绍,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周密部署,举全省之力,全力抗灾救灾。截至7月20日,省应急管理厅先后13批次向黄冈、咸宁等重灾地区调拨救灾帐篷2100顶、衣被5.66万件(床)、折叠床8200张、救生衣600件。省财政厅、省应急管理厅联合下拨中央防汛救灾应急资金1.5亿元和省级防汛救灾应急资金3000万元。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应急管理部下拨我省救灾资金1亿元,省级财政还将配套2200万元一并下拨,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受灾困难群众可享五类救助

乔冰介绍,下一步,全省救灾工作的重心将从救灾应急转向灾后重建,争取让倒房户搬入新居过春节。

记者了解到,对于全省因灾倒损农房的恢复重建工作,目前已明确县级人民政府是本辖区的责任主体,实现县、乡、村联动,分级负责、分片包干,“销号式”管理。“争取中央和安排省级救灾资金1.22亿元,优先用于困难群众生活救助,重点保障受灾群众因灾倒房重建等。”乔冰介绍,将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精准确定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及时张榜公示,确保补助资金安全、快捷发到补助对象手中。省应急厅还将派出督导组督办,加快推进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

在暴雨洪涝灾害中,受灾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哪些灾害救助政策?乔冰介绍,根据相关规定,我省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共分五项:灾害应急救助、过渡性生活救助、倒损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救助、因灾死亡人员家属抚慰救助、受灾困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

“如果困难群众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造成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纳入过渡性生活救助,最长救助时间一般不超过90天。”乔冰说。

三字诀推进农业灾后恢复

洪涝灾害还导致我省农业损失严重。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长惜介绍:一方面,大面积的农田、鱼塘和部分畜牧养殖场(户)被淹,农业基础设施受损较大。另一方面,因持续强降雨造成的在田作物生育期推迟、病虫草害加重、动物疫病防控风险加大等暗灾也不容忽视。为切实降低农业因灾损失,目前我省农业部门重点采取“抢、防、保”三字方针,加快推进灾后恢复。

“针对受淹农田和鱼塘,争分夺秒抢排渍水。同时,及时组织人力物力,抢收早稻、春玉米等成熟作物,努力多种多补多收,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肖长惜介绍,防主要是防病虫草害、防动物疫病,严防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保则是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完成全年粮食面积6900万亩、生猪存栏恢复到2017年末80%这两项硬指标。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菜果茶药花等特色产业,多途径、多方式弥补农民因灾损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