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鄂西“淘宝村”:农村大妈直播带货

2020-05-14 14:41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87417 张春斌 杨洪霞 朱昌娥 胡传林

湖北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被称为鄂西北山区第一个“淘宝村”。2014年,该村被定为重点贫困村。339户村民中有贫困户179户617人,贫困发生率超过40%。脱贫攻坚战中,该村挖掘当地绿松石资源,大力发展电商扶贫,2017年整村出列。

目前,全村有139户近700人从事电商,开设网店500余家。2019年,全村销售额突破2亿元(人民币,下同)。

记者13日驱车抵达“淘宝村”,看到一步一景:七夕文化长廊、金牛山公园、淘宝旅游文化园、淘宝村民俗文化馆、松石巷民居一条街……

率先用上5G网络


“大家看仔细了,我手上拿的是百分之百的原矿石,这个切面的颜色是很正的蓝色,可以做珠子,也可以把玩儿……”

初夏时节的下营村百卉争妍,在“淘宝村”的电商扶贫中心,30多岁的网红蒋春莉正对着摄像头直播带货。

蒋春莉还记得,2010年前,她带着手机回村里,却成了摆设,把手机靠近门梁才有一格信号,打个电话要爬到后山顶上。

短短几年,这个大山环绕的重点贫困村,成了“淘宝村”,如今更是抢先用上5G网络。

今年春节前期,蒋春莉和丈夫黄海一直在十堰市武当广场做直播销售。但受疫情影响,春节过后,夫妻俩没有回去,而是留在家直播带货。“村里的5G网络,网速快得飞起!不想再回去了。”蒋春莉说。

如今,蒋春莉和丈夫黄海在电商扶贫中心成立了一个直播团队,每天销售金额近10万元。

12个人的直播团队当中,有本村的,有邻村的,有贫困户,还有贵州人,他们都是受疫情影响,选择和黄海夫妇一起创业。

“淘宝村”的领路人

村民蒋家明原在西藏拉萨做绿松石生意,2011年,他瞄准郧西盛产绿松石的商机,第一个回村里开网店,2013年销售额就突破50万元。

在他带动下,到2014年,下营村发展网店60多家。当年年底,该村被授予“淘宝村”称号。2017年,蒋家明被授予“淘宝村优秀带头人”。

2019年7月,在外创业的钟磊回到村里做直播,半年销售118万元。钟磊回忆,他2009年大学毕业,那时的下营村,偏僻、闭塞,从村里到集镇就一条土路,不到3米宽,坑洼难行,村里全是老土房。

随着网络时代来临,“淘宝村”逐渐红火起来。2019年12月24日,郧西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到现场办公,县商务局协调电信公司,为下营村开通了5G双千带速电信网络。

“这几年变化真大!”钟磊感慨,村里盖起了成片楼房;去集镇的路已修成沥青路,7米宽,全名为“淘宝大道”,快递车往来穿梭。

农村大妈成“网红”

在村电商扶贫中心的营业厅里,村民郭明凤正摆弄着手机,给挂件拍照、上传,动作娴熟。

郭明凤今年51岁,丈夫久病缠身,两个孩子读书,收入来源就是几亩坡地,2014年被定为贫困户。

2015年,不会电脑的她嚷着跟村里人学开网店。但郭明凤没上过学,也识不了几个字。起初,大家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她真的买了一台智能手机,从玩微信到直播带货,近几年,年销售都超过30万元,一举甩掉了贫困帽。

“不识字怎么做微商?”郭明凤对此一笑:“我老老实实跟客户说,我不会打字,你要啥货,就发语音,我们语音交流。”或许就是这份朴实,为郭明凤赢得了客户。

50多岁的村民蒋立军,只有小学文化,平时不爱说话,之前在线下做销售。去年5G网络开通后,他也开始了网络直播,每天对着镜头,用他独特的网络语言,一举成了“网红大叔”,年销售收入100多万元。

“互联网”改变的观念

在下营村的电商扶贫中心,还展销着全县多种多样的农特产品,设有8间直播室,村民可在此直播推销产品。

在疫情影响下,消费者的需求自线下转至线上,也为“淘宝村”直播等新兴业态带来发展机遇。

村民庹涛的网店年销售额二三百万元。起初,他尝试直播卖土鸡,在鸡圈里边捉边直播,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尝到甜头后,他开始直播销售郧西土特产,包括茶叶、天麻、鸡蛋、粉条,跟随季节变化,有什么卖什么。

如今,全村不仅引来了外地媳妇,就连不少外嫁的姑娘,也纷纷回村创业。36岁的王慧,前几年回村参与了七夕美人茶创业项目,如今她已经精通茶道,线上线下推销村里生产加工的茶叶,收入相当可观。

“村民富了,更要让村子美起来。”下营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廷洲介绍,为了保护绿水青山,当地已禁止私人开采绿松石矿。村庄将以电商产业为主导、乡村旅游为辅助、创业孵化为补充,把村庄打造成为旅游观光、乡村采摘、民俗体验、电商示范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郧西县委书记张涛介绍,互联网鼓起了村民的荷包,更改变了村民的观念。他认为,脱贫攻坚,重在“扶志”“扶智”,广大扶贫工作者和被扶贫对象,只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接纳新观念,就能拔除穷根,消除贫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