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9日电 (记者 李亚南)餐厅在客人围桌合餐时提供有特殊标记的公筷和公勺,专“吃”抗疫废弃物的无接触式垃圾箱入驻社区,老旧小区志愿者清除“卫生死角”,专业人员加强对农贸市场、宾馆饭店等重点场所的病媒生物消杀……
2020年4月是中国第32个爱国卫生月,群众性卫生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年“爱国卫生月”的主题是“防疫有我,爱卫同行”。在各地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同时,“向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陋习宣战”等知识问答、互动新媒体产品也陆续上线,居民可以发布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可以“现场直击”身边发现的问题。官方称,希望通过居民对卫生运动的高参与度,为避免疫情“死灰复燃”奠定环境基础。
其实,在中国此次疫情防控中,爱国卫生运动贯穿始终。
2020年1月中旬开始,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有关专家赴湖北、浙江、湖南和广东等地进行现场指导,就疫情防控期间强化爱国卫生运动提出明确要求,并印发《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城镇》等3个国家标准。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还配合农业农村部就新冠肺炎可能存在的粪—口途径传播风险提出农村地区做好厕所管护工作的建议。
数据显示,北京市部署开展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以来,防疫工作覆盖全市近7000个社区和村,清运垃圾5万余吨,投放鼠药2.7万公斤。辽宁省沈阳市向245万农村居民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武汉市全城实施下水道消毒,对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采取了消毒和监测措施。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集中在新媒体上发布具有本土特色的疫情防控微视频,辐射人群达16.2万余人次。
根据近期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要求,各地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整治。对楼宇、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楼道、电梯等公共区域进行清洁、通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在受访时特别强调了环境卫生和消毒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他说:“事实证明,及时发布有针对性的场所环境卫生防护、个人防护和消毒等防控措施,引导公众开展科学消毒,对减少人群暴露于病毒的机会,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从而推动各项防控措施顺利实施意义重大。”
爱国卫生月始于1989年,旨在强化大卫生观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提升群众自我保健和改善环境的意识与能力。爱国卫生月来源于爱国卫生运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疫病流行,民众缺医少药。1952年,毛泽东在全国倡导发起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可谓健康领域的一项中国创举。”施小明称。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军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后,爱国卫生运动是最有力的预防传染病措施,消灭蚊蝇和清理污水等一系列行动迅速改善了人居环境。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了1957年的57岁。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可见当时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医疗模式很有效。
2013年和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授予中国政府“健康(卫生)城市特别奖”和“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表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成就。
回顾爱国卫生运动68年的发展历程:以除“四害”(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讲卫生、整治环境为重点,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有效控制鼠疫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开展“两管五改”工作(管水、粪,改水井、厕所、畜圈、炉灶、环境),基本消除克山病、大骨节病;启动全国卫生城镇创建活动;针对非典、禽流感等突发重大疫情,各地开展了“三讲一树”活动(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等。
世卫组织评价称,远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口号之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远在“健康城市”理念诞生之前,爱国卫生运动就已经通过更好的环境和个人卫生创造了它们;远在许多国家开始讨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之前,中国就已经制定出一套解决这些问题的框架。
如今,经过新冠疫情的“洗礼”,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等成为许多居民日常生活的“标配”,分餐制等更是成为卫生时尚。公众的期盼已从“讲卫生”发展为追求“更健康”。
在此背景下,中国官方近年来“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的“健康中国行动”相关规划也有了更丰富的现实内涵。这一行动从2019年规划至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努力使民众不生病、少生病,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挑战,逾14亿人的健康之路如何走得更稳?中国全民在行动。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星